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女生
  3. 汉之熵
  4. 0418 改组
设置

0418 改组(1 / 2)


王迪的这一系列骚操作,暂时是把黑翼教在荆州的势头给转移出去了,虽然账面损失不小,但财大气粗的他还承担得起,反正这些年一直在悄声放水,今年辛苦一些,多放点就是了。只要把这些祸水置换走了就行,都是值得的,到时候就算出问题,也是在那个底特律。

眼下消停了不少之后,王迪一边让谢天继续负责黑翼教的业务,渗透打探内幕消息,一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新生”的东吴改组上面。

虽然说把东吴中央台面上的事情都交给了李流,但是,那也是自己在后面布置好了以后,否则,李流非得崩溃不可,这一点李流也是心里有数,自己也做了说明:只要机构搭建完毕,保证一切运转正常,不偏离路线后,玄通你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这里说的机构不是内阁(对于内阁,王迪甚至很是大方的告诉了李流:未来的内阁成员有几个人,都是谁,全都是你说的算,当然,人数别太多也别太少,6—9人为最佳。王迪相信李流不会乱来,一定会考虑周全,大不了最后自己出来收拾烂摊子好了),而是政府部门。

尤其是中央的政府部门,不改组不行了。

东吴的中央官制,丞相,名义上是百官之长,但实际效能是仅仅管理例行政务,往往不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大司马(或分为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上大将军、大将军等内朝将军,这些将军外则领军,内则领政,是事实上的宰相;

三公废置不常,除授因人而异,前期为六卿、永安年间开始为九卿;

225年改太常,太常置博士;初置郎中令,后改光禄勋,有三署中郎将、领三署郎,还有羽林督,绕帐督、帐下右部督,皆领卫兵。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少府诸卿建置均与曹魏、蜀汉同;屯田各郡置典农都尉,统辖属县,职如太守,典农都尉掌管军粮,不属于大司农;孙权初年还设左节度,专掌军粮会计;

尚书分选曹、户曹、左曹、贼曹等四曹;

中书监设中书令、仆射、丞、郎、令史等;

御史台设御史中丞,督军粮御史及监农御史,又置中执法,左右执法各一人;

……不仅历史上,孙皓在的时候,虽然是按照王迪的建议超前搞出了内阁,改组了中央军,但中央的官僚机构也都保留了下来,甚至后来还无师自通的为了平衡各大派系,架设了越来越多职能重叠的政府部门,比如战时经济管控司、战时农业产量稳产增收司、战时矿业部门审批管理司等等,这就导致,虽然是因为战争的破坏,很多部门都成了空架子,实际上没有人了,就连世家与宗室的矛盾都因为人死的差不多了而相处的很和谐(除了孙皓的“儿子”以及孙苗这一系,孙家已经没有人了,当然,世家也没好到哪里去)。

但是,王迪,要收拾的,要拆掉的,就是这些空架子,因为只要经济恢复发展了,人口上去了,这些政府部门迟早被填满,那个时候再动刀可就晚了。

他最鄙视的就是官场上那种做官不做事的恶劣风气,重床叠屋的,机构越多,事情也就越会搞砸,尤其是乱七八糟的各种战时什么什么司,简直就是沙雕一样的存在啊,本来就有管经济,管农业的部门,你搞出这些战时机构出来,让原本就存在的部门怎么办?

事情就是那么多事,管事的人多了,只会导致拿着薪水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负责做事的人越来越少;出了事甩锅的人越来越多,勇于担责的人越来越少。比如原时空,尚书省原来是有户部的(即专管户口财政),但是,当经(羊)济(毛)困(不)难(够)的时候,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的办(搜)事(刮)效率,特别设置了盐铁使、户部使、租庸使、国计使等机构岗位,虽然多为兼任的官职,但这导致本来负责这一职能的户部成了闲散部门,被彻底架空,整日里无事可做,而且,因为这些新增设部门多为宰相兼任,一旦出事,当然是户部背锅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