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昺一番关于改良羁縻政策的高论虽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是让应节严等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以为当下即便不能照搬,也可借鉴。而对于眼下,他们赞同殿下‘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定下仍以招抚为主,军事威压为辅,争取在短时间内稳住各俚硐,不指望他们能帮助自己御敌,起码要做到大敌当前时不生乱,待彻底控制住琼州局势后再缓缓图之。
对于如何治理琼州,应节严为官多年自然知道轻重缓急,业已有了腹案,却不同赵昺脑子里只有个大纲,想到一出是一出。他原本准备在到达琼州后与诸司主官会商后在上陈殿下,而今殿下既然提起,且其多有主意,便先亮了出来。
由于琼州路途遥远,形势险恶,因而被官员视为流放之地,所以有些官员得到任命后也不愿前往。如今临安陷落,行朝漂浮不定,更无人追究这些,所以派往琼州的官员往往滞留大6,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不赴任,甚至干脆一走了之。
这导致琼州有的州县居然没有主官,只能由胥吏代为处理政事。而有的官员自觉无望回京,心灰意冷之下也是混日子,无心处理政事。更有甚者勾结地方豪强,贪赃枉法,横征暴敛、走私禁物,以饱私囊。琼州官府糜烂至此,自然引得盗匪横行,百姓怨声载道,与俚人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张。
因而应节严将整顿吏治作为一项要务,撤换那些不合格的官员,重新任命官员,以其恢复政府的运转,使政令得以贯彻。同时清理积案、缉拿盗匪、蠲除无名赋敛,以便收拢民心。进而加强保甲,以便理清田亩,组建乡兵、义勇,征收税赋,恢复经济和民生。
赵昺对应节严整顿吏治举双手、双脚赞成,但也有担心。他倒不是怕那些官员敢抗命,自己数万大军上岛吓也把他们也吓屁了。他忧虑的是帅府初建,各司中人手本就紧张,本想在广州征辟一批士子以补不足,却没人给他这个王爷面子,导致计划落空。
而岛上共设有一州、三军、二十二个县,还有大小衙门,官员加上胥吏怎么也有上千人。若是将这些官员一锅端了,一时根本无法选派出如此多的人去接替。即便只换掉主官,府中也难以派出具有相应品级,具有治理地方经验的官员。若是强行为之,那帅府的工作又没人干了,可应节严的一番话很快打消了赵昺的疑虑。
赵昺过去听多了琼州乃是荒蛮凶险之地,那里的人缺乏教化,好勇斗狠不服王化这样的负面评论,也便以为琼州教育落后,人才凋零,以致如此。但从应节严的话中才知情况并非这样,琼州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兴学育人,到了本朝更是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如今所属州县皆有官学,甚至有多所。另外还有大儒兴办的私学,百年积累已经有了很深的文化积淀。
琼州入宋后一直是贬官的流放之地,而往往这些被贬的官员也是饱读诗书的儒者,他们的到来也给这里带来了文化气息,比如苏轼、李纲、李光、胡铨等名臣都曾在此开堂讲学。而一些落籍于此的官员家学渊源,为传承家风,追求世代功名仕途,对子女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培育出了一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