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微言大义(1 / 1)
“砰!”
“该死的逆贼,这是要掘我大虞的根基。
李提督,你全程负责抓捕工作,务必要将这些逆贼一网打尽!”
舞阳侯一拍桌子后下令道。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既然抓到了对方的把柄,那就要尽快做成铁案。
“勾结北虏”的罪名,一旦坐实下来,这些人就不会有翻身的机会。
把敌人都给干死了,反噬自然不复存在。
唯一的问题是事情做的太绝,个人的声誉会受影响。
不过此刻的舞阳侯,已经没有退路。
下面人都抓了,证据也拿到了,再放手皇帝那边没法交代。
“侯爷放心,这些逆贼一个也跑不了。”
李牧当即保证道。
他知道舞阳侯对现在的结果不满意,可是没有办法,勤王大军穷啊!光打击那些商贾,捞到的钱财,根本无法覆盖这次的军费支出。
前面筹集的饷银,现在已经花的七七八八,战争还没有结束。
倘若北虏头铁,继续进行这场战争,军费就成了大问题。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局面发生,只能先苦一苦山东士绅。
……
济南城外,草原联军大营。
“大单于,末将额尔敦前来请罪!”
看得出来,鞑靼一族在文化上,深受汉家文化影响。
过来请罪的额尔敦,身上都背着一捆荆条。
“哼!”
“你这个蠢货,赔光了本单于的一个万户,居然还敢回来。
莫非以为,孤不敢杀你?”
呼格吉勒厉声质问道。
这次入侵大虞的军事行动,除了额尔敦在济南城外损兵折将,一切都非常顺利。
可就是这一次大败,让鞑靼一族损失惨重。
想要补充回来,最少要两三年时间。
“大单于,息怒!”
“额尔敦,他已经知道错了。
后面进攻兖州的仗,打的就很漂亮。
抢回来的财富,几乎能赶上我们前面抢劫的总和。”
萨日娜开口劝说道他是有原则的人,收了额尔敦的贿赂,就要帮忙办事。
见有人带头,营帐内的诸将,纷纷开口附和。
所有人都明白,呼格吉勒没有杀额尔敦的意思,不然根本不会有今天这一出。
看在厚礼的份儿上,大家乐得卖个顺水人情。
“呵呵!仗打的漂亮,还是跑了衍圣公。
现在外界都在流传,我们贪婪无度,杀了衍圣公,掘了圣人墓。
额尔敦,你可真能干啊!
什么地方都敢抢,连圣庙都被你们拆了,这是没有见过钱么?”
说话间,呼格吉勒一鞭子抽了过去。
虽然内心深处,他对孔圣人不怎么在乎,但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
最近这些日子,投奔他们的读书人不少。
作为大单于,也要考虑这些小弟的想法。
“大单于,额尔敦罪该万死!”
额尔敦急忙请罪道。
虽然这些活儿,都是鬼方人干的,但这种时候不适合推卸责任。
破坏圣人宗庙、墓地,在大虞这边是杀头的重罪,可是搁鞑靼一族也就那样。
鞑靼高层,根本不在乎什么孔圣人。
哪怕受到了儒家文化影响,但本质上奉行的还是草原规则。
相较于这些旁枝末节,损兵折将才是真正的大罪。
呼格吉勒把话题引过来,明显是避重就轻,准备放他一马。
“既然你知道罪该万死,那么本单于就成全你。
来人啦!把这个废物,给本单于拉下去砍了!”
呼格吉勒的话音落地,得到暗示的群臣,立即再次开始求情。
一番极限拉扯之后,从人头落地变成了革职。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无规矩不成方圆。
惩戒额尔敦,主要是为了震慑其他将领。
本质上济南大败,粗心大意占据了重要因素。
如果事先有所防备,纵使打不赢勤王大军,损失也不会那么大。
追责工作完成,撤退正式被提上日程。
这次南下作战,鞑靼一族抢到了大量的战利品,现在需要的是赶紧把东西运回去。
不同于之前来的时候,他们什么都没有,虞朝军队没有和他们作战的动力。
现在带着大量的战利品,如果没有重兵保护,很容易遭到虞军的窥视。
包括前面达成默契的辽东镇,也有可能为了利益,对他们的运输队下手。
别看他们在走私贸易中合作愉快,那只是为了利益。
两军厮杀了那么多年,双方早就结下了血海深仇。
当双方利益发生分歧时,该厮杀的还是要厮杀。
甭管怎么说,辽东镇都是在拿大虞朝廷的饷。
前面一点儿战绩没有,收尾阶段再不表现一下,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其他勤王大军更不用说,只要利益足够大,就会有人扑上来。
最少被围困在济南的虞军,就是一个隐患。
呼格吉勒敢肯定,只要他们主力离开,城中的虞军就会杀出来。
相较于别的虞朝军队,这支部队可不是“恐虏症”患者。
有了之前的大胜,万人以下的押运队伍,都会被人家当做猎物。
“自我们出征到现在,都过去了大半年时间,士兵们思乡情绪日浓。
逼迫大虞妥协,割让辽东大地的计划破产。
本单于决定,尽快从大虞撤离。
不过在撤离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我们需要留下部分兵力,牵制住京营和各路勤王大军。
今天在座的诸位,皆是我联军的支柱,可有主动请缨的?”
呼格吉勒严肃的问道。
大虞朝内部的虚弱和韧性,都远超他们的预料。
按照最初的计划,他们只准备冒险打到京师,逼迫永宁帝割让辽东大地,顺便发一笔横财。
万万没有想到,虞朝内部的军队多是乌合之众,让他们一路横扫打到了山东。
遗憾的是战场表现如此亮眼,虞朝皇帝还是没有妥协的意思。
甚至他们提出的条件,都没有拿到从朝堂上讨论,就直接被皇帝和内阁集体否决。
割地是不可能割地的,有能耐你就打下来,直接造成既定事实。
这是大虞的老传统,前面丢掉的土地,都是被人家强行打下来的。
大虞官方不承认非法占领,只是迫于局势,暂时无力收复失地。
朝廷发布的官方地图上,依旧包括这些土地。
倘若哪天大虞实现中兴,还是要收复失地的。遇到一群骨头硬的主,呼格吉勒也无能为力。
“大单于,辽东镇是老对手了,就交给末将吧!除了本部兵马外,再给我留下两万大军,本将定能把看住了。”
尼赤勒格万户率先表态道。
大虞的众多勤王大军中,就数辽东镇的骑兵最多,牵制住了他们,任务就完成了大半。
“尼赤勒格看住了辽东镇,那么京营就由我来牵制。
虞朝皇帝和大臣们都是一群胆小鬼,不可能让京营倾巢而出,末将的本部兵马足以完成任务。
剩下的就是济南城中的敌军,需要重视一下,其他的都不足为惧。”
阿鲁坦万户大大咧咧的说道。
看似粗狂豪迈,实际上却是在逼鬼方人表态。
财是大家一起发的,断后这种活儿,自然也要大家一起分摊。
没道理让老大承担风险,小弟躲在后面发财。
“我格拉尔部落和辽东镇有旧怨,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了结,大家别和我抢了。
尼赤勒格万户,我们再合作一次。”
乌古斯族长抢先回答道。
了结旧怨只是一个借口,作为鬼方五大部落之一,同各地的虞朝军队都交过手。
急着进行表现,主要是自家国相,建议他避开舞阳侯所部。
刚开始他也没当一回事,认为敌人不过是一群南方兵,对他们这些草原骑兵的威胁有限。
就算打不赢敌人,一样可以全身而退。
可是看到桀骜不驯的鞑靼人将领们,居然下意识避开了济南守军,他就知道事情不简单了。
如果好欺负的话,早就有人跳出来捏软柿子。
“好,前面的就这么定了。
格拉尔部落和齐齐哈达部落各自留下一万军队,跟着尼赤勒格万户,负责牵制辽东镇。
至于济南城中的守军,海拉尔、霍林郭勒、巴雅尔图三部各自留下一万大军牵制。
为了迷惑敌军,本单于再给你们留下一万仆从军,继续佯攻城池。
半个月后,你们再开始撤离。
敌人多是步兵,只要小心谨慎点儿,他们是追不上来的。”
呼格吉勒当即拍板道。
事情发生的太快,尚未反应过来,就直接被点了名,这让海拉尔、霍林郭勒、巴雅尔图三大部落族长很受伤。
呼格吉勒的叮嘱,更是让他们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可是没有办法,现在大草原上,鞑靼一族才是霸主,他们得罪不起。
……
草原联军的撤离,很快引起了虞朝军队的注意,消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了京师。
看着兴奋的一众大臣,永宁帝脸色很是难看。
自家可是挨揍的一方,敌人抢够了离开,有什么好高兴的。
“敌人带着大量财宝离开,我们也不能干看着。
诸位爱卿可有对策?”
永宁帝强忍着不爽问道。
原本兴奋的群臣,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作为打败仗的一方,他们着实没有庆祝的资本。
“陛下,授权给下面军队,让他们自由活动。
所有战利品,谁抢到的就归谁。
北虏的势力发展太快,我们必须想办法遏制,绝不能让他们安然带走这些财宝!”
镇远侯李原当即提议道。
朝廷现在没钱,想要鼓舞军心,那就只能在政策上给优待。
缴获归公,虽然在虞军中早就成了笑话,但终归是一道枷锁。
每次大胜之后,都要拿出一部分战利品进行打点,大大挫伤了作战积极性。
甭管缴获多少物资,最后到了朝廷手中,也是所剩无几。
不如干脆许诺给前线的官兵,鼓励他们去抢劫北虏。
站在朝廷的立场上,只要能够削弱北虏,那就是战略上的胜利。
“不妥!官军不是劫匪,岂能如此行事。
何况这些财货都是有主的,朝廷没有能够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就已经是我等的失职。
若是能够找回损失,自然要第一时间归还原主。
朝廷应该严令各部,执行缴获归公,禁止任何人私藏战利品。
各级地方衙门,也要承担监督义务,严查私自交易财货。
一旦发现有人私藏战利品出售,必须进行严惩!”
督察御史杜良才率先反对道。
北虏入寇,死伤最多的是普通百姓,但财产损失最大的却是士绅。
只要在北虏入寇的路线上,沿途的士绅们,都付出了惨痛代价。
许多士绅为了保命,连自家祖宅都顾不上。
损失的财务,那是不计其数。
尤其是大宗商品,更是尽数落入北虏之手。
这么大的损失,就算要从百姓身上找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
倘若让下面的丘八得了便宜,他们岂能甘心。
出于阶级利益,杜良才开口之后,瞬间获得了大量官员的支持。
“如果真要这么干的话,那么就只能把东西拱手送给北虏了。
朝廷财政困难,下面欠饷严重,官兵们都没有作战欲望。
倘若没有利益刺激,谁愿意卖命啊!”
兵部尚书万宇轩当即反对道。
不是他背叛自身的阶级,纯粹是大家提出的建议,完全是异想天开。
仗要下面的官兵打,获得的好处,连一口汤都不肯给人家留。
别说是上阵杀敌,不调头过来砍他们,都算是忠义之士。
“万大人,一派胡言!”
“君子重义轻利,若是全部以利益诱之,军中岂不全是小人?
长此以往下去,必将会出现人人逐利的局面,到时候国将不国。
朝廷现在要做的是严明法度,再晓以大义教化……”
不等老者把话说完,景国良就开口打断道。
“杨老先生是一代大儒,定能承担起教化责任。
陛下,不妨任命杨老先生为特使,前往辽东镇行教化之事。
想来以老先生之能,定能让他们洗心革面,奋力杀敌一举荡平北虏!甚至不用出兵,光靠三寸不烂之舌,杨老先生也能让北虏放下武器束手就擒。”
龙椅上永宁帝微微一动,不过听了后面的内容,他一下子恢复了理性。
倘若教化有用,天下也不会有那么多战争。
孔夫子当年都没做到的事情,这些满心都是利益的不知多少代徒孙,凭什么能够完成?“那就劳烦杨老先生,前往辽东镇走一趟,行教化之事。
朕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们能斩杀一万真虏首级,抢回一成的财物就算完成任务。”
永宁帝笑着调侃道。
内心深处,他对这些嘴炮,早就深恶痛绝。
一个个嘴上全是大义,心里全是生意。
挑刺的能力十足,做事的能力却是负数。
有机会让这些家伙出丑,他也乐得看笑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