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柳湾村有人找(1 / 1)

加入書籤

第二天,陆临舟坐在藤椅上看书,右手指节无意识地敲着书脊。

他刚要翻页,外间传来于婶的敲门声:“临舟,柳湾村有人找。”

陆临舟把合上书倒扣在椅面上,起身出来。

客厅的沙发上坐着个穿灰布衫的男人,脚边放着磨破的帆布包,是吴胜光。

他出来的时候,林穗穗已经坐在沙发前,跟吴胜光聊天了。

见陆临舟出来,吴胜光站起身来。

“临舟!”吴胜光是柳湾村邮电的,专门负责送信。他从小跟陆临舟关系好,送信这事也就顺理成章落到他头上。

林穗穗也跟着起身,看向陆临舟的表情有点为难,一看就是已经从他这儿得知了什么事。

陆临舟让于婶帮吴胜光倒了茶,坐下问他:“辛苦你专门来一趟。”

“应该的。”吴胜光从包里掏出个牛皮信封,边缘磨得发白:“给你带了封信,族长和村干部都签名了,你看看?”

陆临舟接过信封,打开,仔细阅读了上面的文字。

大概是说后天就是柳湾村一年一度的祭祖,邀请他们回去参加。

以前陆临舟一心在学习上,家里都是陆父和陆临山参与的。

现在陆父和陆临舟都不在了,他们就来找他了。

吴胜光开口道:“族长和村干部都知道你现在的情况,你肯定是省城的人了,穗穗姐才是柳湾村陆家的人。但是呢……祭祖这事,还得家里男丁来办,她一个人女人家的确实不方便。”

他搓了搓手:“毕竟现在情况特殊,你哥没了,你又回省城自己亲生父母家里了,没人能祭祖。族长觉得这样不行,就还是想邀请你们俩回去一趟。”

这些话林穗穗刚刚已经听过一轮了,她偏头看向陆临舟,目光落在他凝重的神色上。

作为林穗穗本人,其实是不想回去的。

她对陆家这一家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情,她现在好不容易来了省城,实在是不想再回柳湾村了。

林穗穗想了想,小心开口:“临舟马上要回军校了,这事儿他不一定有时间。你也说了,我一个女人不太方便祭祖……”

吴胜光一听,有些着急了。

这次他来,就是族长和村干部们给他交代了任务来的。要是他任务没完成,回去肯定要挨骂。

“临舟你要是不回去,这村里人肯定要说陆家人绝后了……”

“绝后”这个词,在柳湾村是很严重的说法。

如果哪家绝户,背后的舌根子是嚼都嚼不完的。

“知道了。”陆临舟还是那副凝重神色,对吴胜光道:“我考虑下。”

“行!那是最好!”吴胜光紧张的神色终于消散几分,脸上露出了笑:“我给你们捎了点酸梅干!”

吴胜光从帆布包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春苗嫂知道我要来省城找你们,给你们带的!”

林穗穗接过来,有点感动:“谢谢,也麻烦你帮我跟春苗嫂捎句谢。”

“好,那我就先走了,你们好好考虑!”

等到吴胜光走了,林穗穗握着那包酸梅干,忍不住看向陆临舟。

她越想越害怕,万一陆临舟真的答应了回去祭祖,她肯定也得跟着一起回去。

林穗穗实在不想回村里。

毕竟,她回去了还能不能再来,这是个未知数。

……

因为祭祖的事儿,林穗穗一下午都有点心神不宁的。

晚饭吃到一半,周瑾园给陆临舟夹了一筷子红烧肉,随口问:“临舟,于婶说下午有村里人来?”

“嗯。”陆临舟没有隐瞒,他放下筷子,筷子碰在桌面发出轻响:“村里的朋友来送信,族长让回柳湾村参加祭祖。”

周瑾园愣了一下:“什么?”

陆远国抬头看向陆临舟,眉头微拧。

作为父母,他们其实不太希望陆临舟再回柳湾村去。

他本就是省城船厂大院的孩子,何必回那封闭的柳湾村去呢?

陆远国开口问道:“临舟,你军校马上报道了,打算回去还是拒绝?”

“是啊哥哥,你不是忙着学习吗?哪有功夫管村里的老规矩?”沈曼宁眨眨眼:“你已经不是柳湾村的人了,让姐姐回去不就行了?姐姐反正要祭拜亡夫,她回去更体面吧?”

林穗穗听到这话,抬眼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

她希望陆临舟拒绝,但她不能插嘴。

如果劝了陆临舟就会暴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其他人都在劝他就够了。

林穗穗语气淡淡应道:“柳湾村的规矩,陆家的祖坟,哪能让女人主祭?”

“还有这种事?”沈曼宁见没法单独把林穗穗支走,故意说:“不然又要苦了临舟哥,军校生还要为这种小事奔波。”

周瑾园担忧地看着他:“临舟,我们不希望你再回那个地方了。你想想你中毒的原因,穷……”

周瑾园一句“穷乡僻壤出刁民”都到了嘴边,可想到林穗穗还在旁边,还是咽下了。

“你回去不安全,万一他们想用各种法子留下你,爸妈可怎么办?”周瑾园叹了口气。

“不管他们夫妻两人对我做了什么,哥对我很好。”陆临舟神色平静,薄唇微动:“我能考上军校,都是他支撑的。他现在走了,家里的事还得我担着。”

陆临舟一直以来都是很有主见的人,就算周瑾园和陆远国跟他相处时间不长,却都有所体会。

两人对视一眼,知道他做的决定都不会更改,也只好不再说什么。

见大家不再劝他,陆临舟偏头看了林穗穗一眼:“你今晚就把行李收拾好,明天就坐火车回柳湾村。”

林穗穗张嘴要反驳。

可话还没说出口,陆临舟就沉声道:“就这么定了。”

林穗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