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这个世界就变了!
1996年4月1日凌晨,南天烟草集团信息中心值班机房。
值班机房里静悄悄,新引进的ib型机,各种服务器机柜,都布置在独立的中心机房。机房建设标准很高,隔音效果非常好,值班人员能够拥有一个安全环保的工作环境,这个机房慕杀了许多来参观的同行。
祁景焘完全没有一个人独自值夜班的自觉。他没有躺在值班休息间睡觉、没有开着电脑玩游戏、没有看碟片、没有听音乐……没有干任何夜班轮值人员为了消磨无聊的慢慢长夜,应该干的任何事。
伴随着快捷而富有节奏韵律的键盘敲击声,一行行程序代码显现在屏幕上,祁景焘的精神世界融入到一个合格程序狗的工作状态之中,而不可自拔。
他在认真地编写着一款新接手的管理软件。不是在干私活,也不是完成领导分派的开发任务,是他主动申请的一个企业内部管理软件开发任务。
作为一名刚工作还没满两年的、农村出身的大学生,他必须尽快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独立业务范畴,而不是继续充当别人助手的角『色』扮演者。必须尽快在本部门之外的生产职能部门中做出实际成绩来,这是他能否在信息管理中心这个新成立部门占有独立的、一席之地的关键所在。
随着国家的信息化大『潮』兴起,计算机设备开始规模化进入企事业单位。许许多多的基层领导是跟的上时代的发展需要的,国家提昌信息化发展战略,大家必须跟上。
1996年,中国计算机装机容量虽然达到300多万台,社会上还『潮』流化的提出了二十一世纪人才新标准——懂外语、会用计算机进行工作、会开汽车,这三大人才新标准。
但是,计算机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个听说过,没见过的新鲜物件。对许多企事业单位来说,计算机的运用,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处理工作方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电脑培训班,主要培训资料和内容,也不过是正流行的s、五笔字型罢了,有实用价值的运用软件是匮乏的。
拨款采购计算机设备容易,给几个人员编制,设立个计算机部门,这也不是多大个事。可是,可是,可是如何发挥计算机的作用,真正进入信息化实际运用的门槛,却不是领导们能说了算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领导们,对计算机这种科技产物,还是怀着一定的敬畏之心看待的。
这几年,许许多多的基层领导们,虽然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没少提信息化运用,对他们业绩的贡献,天才点的甚至能列出贡献率的百分比。其实,计算机到底有什么用?领导们心里是茫然的。在上级部门没指明前进方向的情况下,英明的领导们只好放权,让专业人士们去冲锋陷阵,去充当探路者和开路先锋。
当然了,善于做领导的人是不会让自己的权利失去掌控的,领导们手中法宝多多——指示、代表、大方向,还有专业人士们的要做事前必不可少的各种方案、分析、报告,领导们做了决策,最后的主要成绩当然还是领导们的。
可以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除了少数行业自上而下组织开发行业运用软件外,其他企事业单位都在自由发展。
在企业做程序员,是一个劳心又劳力的工种。程序员们必须自己发现,哪些业务能够实现计算机化运用。发现后,还得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自己去申请项目、自己去说服领导、自己去引进或开发对应的应用软件、自己去推广使用、自己去培训业务人员……说到底,就是自己去证明,你有没有资格混这碗饭吃,至于饭好不好吃,那就饱暖自知了。
祁景焘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很满意,工作辛苦点对他而言根本不是个事,他可不是什么少爷书生,从小帮家里干农活早就习惯了辛苦。如今的工作,体面、高薪,从事自己大学本专业工作,都学以致用了,还不满足?
他是一个标准的农民的儿子,上数三代,他们家这个支系,居然没有任何一位男人能走出祖地,都在干修理地球这份有前途的工作。当然了,他家已经三代单传,只要任何一代的男人走出祖地,他家这个支系,也就能离开那个被青山包裹的小坝子了。
祁景焘能学有所成,走出祖地,得益于他的三姑。他三姑是1978年,恢复高考时期的第一代大学生,师专毕业后在镇上中学当老师。正是他三姑及时对他加紧管教,他才有机会一路冲杀到大学,成为他小学53位同班同学中唯一的一个大学生。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当时农村子女依靠读书奔向新生,就如同鲤鱼跳龙门一样艰难、一样稀少。
求学路顺风顺水的祁景焘,一九九四年大学本科毕业时,非常幸运,正赶上国家信息化发展浪『潮』初起。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一窝蜂地赶着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