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9章 大局之下的蝼蚁命数(1 / 1)
2682、大局之下的蝼蚁
你也别想着一二百年之后,也就是大名风华世界现代化了之后,这些个罪过被一一落实到姚广孝身上了,就能够让姚广孝千夫所指。
到了那时,大明风华世界的杂色还能剩下几何?
哪怕有着些许,那不也完全融入了人族正统了吗?说白了,到了那时,哪怕大明风华世界之中,面孔依旧遗留些许杂色的,其血脉之中,也必定有着人族正统的流淌,骨子里已经不认为自己是杂色。
他们的立场也根本不可能偏向于杂色,也必定很‘客观’。
这份客观,就是一定会结合当时大名风华世界所承受的压力,会给姚广孝各种辩解,会告诉那时候的所有人,当时的姚广孝虽做法爆裂了一些,可出发点却是好的。
当时的姚广孝就是知道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来将整个大明风华世界一统星球之后,内部可能出现的种种雷霆掐灭。
因为不如此的话,一旦前方出现一丝变故,就很可能是整个大明风华世界的毁灭!
他们是不可能知道前方有着紫微大帝的背书,不可能知道亚马逊雨林妖族和朱棣玩的就是默契。
他们只会认为必定当时任何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就一定没有今日大明风华世界人族什么事了!他们的眼界也只能达到这一位置,真正隐秘的情报,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为他们开放的。
他们会庆幸当时的永乐大帝是何等的英明神武!
自家的永乐大帝那可真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连续不知道多少个年头都一直亲自坐镇与妖族对抗的最前线!
这样的永乐大帝,你还要奢求人家十全十美,还要让他对大后方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照顾到位,可能吗?人家当时的压力也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处理这些个小事!设身处地,换做你在永乐大帝的位置上,你就能够做到了?他们更不会将这些个小小的错误怪罪到监国的朱高炽身上。
这个永乐大帝的胖胖儿,哪怕在大后方手握大权,那也只是一个太子爷而已!
人家对待百姓,那可是很好很好的!人家坐镇中京,一开始照顾的,势必也是中京周围的百姓,他们这些远离中京三五千里之地的百姓,一开始没有照顾到位不是应该的吗?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这里发生的事情,传到中京,那也多半十天半个月,慢一些的话,甚至于两三个月都有可能。
毕竟当时哪怕信息有所通畅,也不是后来可比的,建设这事那也要循序渐进嘛!
这么长时间,人家太子爷知道了这事之后,不得找人验证一下?派遣人员前去几千里之外验证这些个事情,一来一回,几个月说不定就过去了,或许事情早就平息了!
事情已经平息,哪怕当时处理的人员并不是十分完美,也不可能去追究这啊那的吧!
因为人家本就离着中京那么远,人家手中倘若还没有一点专权的话,那才会造成更大的混乱,你也的理解这些个当地的管理人员们才行。
也就是必须接受当地管理人员身上的一些个小错误才行。
你可以和声细语的对这些个管理人员们说这样的小错误下一次可不要再犯,但一定不能斥责,一旦如此,这些个管理人员下一次说不得就束手束脚了,那反而更会坏事!后来,当基础建设从中京朝着各方推进之后,这样的事情不就越来越少了吗?
当通讯变得越发通畅了之后,这样的事情不就越来越少了吗?也就是说,监国的太子爷朱高炽在有能力对更遥远地盘‘指手划脚’之时,这些个小小错误,就变得越发稀少了,你还要人家如何?
你如论如何也怪不到太子爷身上吧!这些分析只要出现,你就会发现哪怕最聪明的一群人,也必须点头认可,因为这确实是事实!哪怕最聪明的一群人心里头清楚这其中必定有着朱高炽与姚广孝的默契,你也不能说出口。
因为这只是你的猜测而已!
要知道,当时的太子爷和姚广孝可是斗得很厉害的!
双方各种私底下的交手,整个当时大名风华世界但凡有点地位的,哪一个不知道?
你说这样的两个人,私底下十分默契,有多少人会相信?
你这些个家伙大概率是阴谋论看多了吧!至于你们这群阴谋论口中的所谓证据:后来朱棣与朱高炽从来没有因此降罪姚广孝。
那只能说你们这群人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正治。
说句不客气的话,倘若朱棣和朱高炽因此就降罪姚广孝,那才是最大的错误也!因为一旦如此,后来人哪一个还敢给你朱棣和朱高炽办事了?
在大儒为你辩经之中,他们是坚决认为朱棣哪怕后来有时间聆听其中一二了,也只能‘含笑’在众臣面前嘉奖姚广孝,顶多就是私底下小小的斥责一下姚广孝收敛。
再之后姚广孝不也多多收敛了吗?
什么,你说姚广孝收敛之时,杂色的数量已经大为锐减?那一定是巧合!
谁让那个时候的永乐大帝确实在前沿与诸天枢纽之地的妖族妖兽们有了真正来回,也就是正好让咱们大名风华世界真正依靠自己站稳了脚跟!
再说了,后来永乐大帝不也承认了杂色们在与妖族妖兽们大战之中,也是有功的,这不就足够了吗?你还要人家怎样?
而且,也没道理让咱们这些人族正统一直顶在最前沿,而你们这些个杂色却在大后方吃香的喝辣的的吧?你们不也应该出一份力吗?也就是姚广孝某种程度来说做的一切也是合理的,无非就是手段粗暴了一些。
况且,在那种危急时刻,难道你还指望有着‘妖僧’之称的姚广孝一家一户的敲门,前来和你们这些杂色们和声细语的商议不成?
那只能说你想多了。
总结起来,就是姚广孝的出发点确实是大公无私的,人家看的就是‘大局’,为了整个大明风华世界的大局,手段稍微显得粗暴了那么一点,以至于让杂色们在那段时间里糟了大难。
可那已然是过去百多年之前的事情,咱们思考过去,更多的还是要避免未来再次出现这般粗暴的行事而已!
我们不也知道了后来永乐大帝朱棣在知晓姚广孝稍显粗暴行事之后,给了姚广孝处罚了吗?人家的处罚那也是很重的,那可是让姚广孝非传召不得返回大明风华世界。
你想一想,换做你,被发配诸天,终生几乎都没有返回老家的希望,那该多么的‘绝望’,这份惩罚难道还不够重吗?这份惩罚,在其他诸天的修士们看来,也就那样。
可在大名风华世界的百姓们眼中,还真就挺重的。
因为被发配的姚广孝,真就没有了如其他文臣武将一般,在接下来的百多年里跟着大名风华世界一起享受整个大明风华世界的发展红利。真就在各种封爵之中,没有了姚广孝的份儿。
封爵如此,财富的奖赏也同样如此。
在大明风华的百姓看来,若非看在姚广孝过去贡献的份上,姚广孝真正的家园,也就是皇觉寺是否还能保留都是一个问题。
别说是人族正统百多年之后的百姓,就是所剩不多的杂色看来,这份惩罚也重到没边。
他们哪一个不知道发配之后的姚广孝,可是需要日日坚守在与妖族妖兽对抗的最前沿。
在这般风险之地日日厮杀,稍微一个不小心,那可真将会将自己的性命留下的。
大儒的辩经,就是这么有道理,就是这么容易被大众接受!你还其中搞什么阴谋论,只能说你的心本身就是脏的,以至于看什么都觉得脏!你说哪怕一直被迫坐镇与妖族妖兽对抗的最前沿,姚广孝也过得很好?那是人家永乐大帝对其的照顾。
换做是你,你也希望自己能够享受到这份待遇吧!你也不希望自己给永乐大明帝国做出了如此众多贡献之后,还吃糠喝稀吧!人家已经日日顶到了大战的最前沿,本身在其中做出的贡献难道就可以忽略了?这些待遇就不能是人家自己争夺来的吗?换做是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你也希望自己可以享受着版待遇吧!
你说姚广孝为何背负这般罪孽,却依旧能够身怀气运,坚挺至今,且看起来还会继续坚挺下去。
那是不是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初姚广孝的做法本身就是正确的!
那是不是说明姚广孝当初的做法,本身对大明风华世界的贡献都得到了整个咱们自己天地意志的认可,也是因此才能让其气运雄厚!这一说法还真就被大明风华世界绝大多数人接受。
人家当初确实粗暴了一些,可你说人家在这件事上给大明风华世界就没有贡献,那谁也必须反驳。
没有当初姚广孝的行事,那般岌岌可危的前线是否能够一直坚持下来,是否能够坚持到咱们大明风华世界真正成长起来确实是一个未知数。
可这份未知数之中,整个大明风华世界的百姓心中的天平也都必须偏向姚广孝也!人间事,总是这般复杂。
因为人间事,从来都是以结果论的。
也是,连一个结果都没有,这事又会有谁关心?倘若结果是悲剧,那才是真正问罪的开始。
反过来呢,哪怕这一过程当中,有些事在后来人看来就是各种不符合理念,那也必须是正确的。
你不理解而已,但绝不能说人家当时的做法有问题!
你说后来人之中就没有智者能够看出其中真正的本相吗?怎么可能。
看出来的智者,还不是一个两个,可看出来,就一定要大肆宣扬吗?你看出来,其中多少是你自己推测而来?
你连一丝一毫证据都没有,你宣扬出来又有几个会真正选择相信?
你说出来哪怕真就是事实,在大儒们眼中,那不也依旧是阴谋论者吗?
你无法争辩,你说什么以姚广孝的性格,和其与朱棣背靠背的关系,哪怕有机会留下证据,那也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抹除。
你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这份分析哪怕很多人愿意去相信也没有任何意义。
你总不能以姚广孝可能会这么做,就确定他已经这么做了吧!你这不是强词夺理吗?而且,姚广孝当初还真就从来没有和朱棣做过任何商议。
甚至于都不是默契,而是姚广孝想到了就做了。
他做了之后,朱棣也才在很晚之后才知晓。
可朱棣知晓了的时候,人家可还在世界通道的另一头连篇大战呢,哪有时间处理这些个小事?
与其关心这些,当时的朱棣看到的更多的还是在自己但凡需要炮灰之时,大后方可以一次又一次的让自己不为这一点操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说后来朱棣知晓了姚广孝这般粗暴行事,心中选择了默认,因为至始至终,朱棣都没有因此给姚广孝发出任何一丝斥责。
可你就能够因此怪罪朱棣分毫了吗?
前线如此这般需要‘人才’,作为坐镇其中的皇帝,孰轻孰重难道还不懂了?
但凡他因此给姚广孝发出任何一丝斥责,都只能说朱棣这个永乐大帝完全是不合格的!后来人也不会更不能以此来对朱棣发出哪怕任何一丝‘唾骂’。
哪怕这事有老朱家的不对,那也只能是大后方监国的胖胖儿朱高炽背锅。
可这个锅儿真需要朱高炽来背吗?还真就不需要。
胖胖儿朱高炽在大明风华世界监国之时,做的可不是一般的好。
那肉眼可见的经济发展,那肉眼可见的百姓生活变好,你还因为这一点小小的事情紧抓不放,只能说你眼中根本就看不到大局。
你那鼠目寸光的眼光,才是最应该被淘汰的一个。
再说了,那可是治理一整颗星球,每日里又该有多少事?
你远离当时的中京万里之遥,人家总不能听风就是雨吧。
你的一面之词人家不得详细调查一番?至于调查了之后,这事依旧在继续,那不依旧是为了大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