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历史
  3. 乘龙佳婿
  4. 第五百六十八章 谁是奸佞小人?
设置

第五百六十八章 谁是奸佞小人?(1 / 2)


天子无私事。这是儒生士大夫对一个完美皇帝的设想。如此一来,无论皇帝册后、纳妃、立太子……反正桩桩件件事情都可以拿到朝会上去讨论,然后他们再动用各种各样的本事去支持,又或者阻挠。至于最后成功与否,是名扬千古,还是遗臭万年,那就各凭运气了。

而若是把天子无私事这五个字更推进一步,那么就是他们更加盼望的一种状态——天子无私产。毕竟,贵为天子,都已经拥有四海了,还要私产干什么?什么皇庄,什么内库,全都是不该有的,那是与民争利!

从户部的国库里,拨给皇家每年的必要花费,然后用各种围绕在天子周围的官府,比如光禄寺什么的来供奉天子,而天子本人,则是垂衣裳而治天下,这不是很好吗?

所以,日常的话,皇帝上朝坐在宝座上,对于各种各样的陈奏,做出可,又或者不可的评判,做一个点头摇头大官人,而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手画脚。这就是运转成熟的官僚系统对一个皇帝的要求。

而但凡是个性强烈的天子,决计会抵制这样一个重重枷锁的系统。比方说当今天子,那就是典型的受不了被大臣摆布。不止他一个,他前头坐江山的英宗和睿宗,全都是这样的强硬性格。而当今皇帝最反感的,无疑就是大臣插手自己的私事,觊觎自己的内库。

可相比这个,他心里却还有扎得挺深的另一根刺。

此时葛雍一提皇家那几条大船,即便面前是自己一向最敬重的老师,皇帝仍然是沉下了脸:“老师,你以为朕不想派船出海吗?别说张寿要招揽异邦贤达,其实朕也希望派出像他这样眼界开阔的人出海,去好好看一看大明之外的天下!”

“那一支皇家的船队是太祖皇帝留下来的,一直以来都是司礼监打理,历代皇帝只不过坐享商船之利而已。之前世宗皇帝的那几个逆子,也曾经图谋过这其中巨大的利益,最后差点闹到船队扬帆远洋几年不归,英宗能夺下大宝,也不无那几个逆子倒行逆施的缘故。”

“虽然英宗和朕的父皇登基之后,司礼监服膺,商船归来之后亦是立刻臣服,但英宗还没来得及清洗其中那些见风使舵的人,就遇到诸子夺嫡,难以分身,也就顾不上那些船了。”

“等到父皇,同样来不及在司礼监中大动干戈就去了,楚宽进了司礼监之后,也不知道花费多少工夫才站稳脚跟,如今熬死熬退了那几个老一辈的,自己成了掌印,方才算是一点一点地把那些原本就属于皇家的东西重新接手了回来。但这些船一天到晚都漂在外面!”

葛雍却不在乎皇帝那恼火的态度,悠然自得地问道:“是啊,你说得没错,但把从前那批人掌管的东西全都拿过来之后,你觉得,楚宽他还完全是你的人吗?还是那个从小和你一块长大的半兄吗?半兄这话,别人听着固然有些大不敬,但皇上应该不会生气才对。”

见皇帝面色倏然一变,却果然没反对自己对楚宽的称呼,老人家就嘿然一笑。

“这些年,他自作主张的次数也应该越来越多了吧?我听九章说过,楚宽曾经对他信誓旦旦地声称,这大明能够历经内乱而薪火传承至今,全靠他们这些身残志坚的阉宦。”说这话的时候,他完全不知道,这身残志坚四个字,是张寿自己加上去的。

没等皇帝说话,葛雍就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自从太宗之后这些年,几任皇帝要么是性格柔弱,凡事随大臣处断,要么就是被溺爱惯了,即位之后就胡作非为的,直到英宗皇帝睿宗皇帝,这才总算是有了个明君样子。而即便这么乱,大明国力始终不落,这是为何?”

“一来是军器局素来很要紧,而不论是英宗皇帝还是睿宗皇帝,全都在最初的时候就悄悄拿下了军器局。二来,皇家的庞大产业也在司礼监的维持下,一直都平稳流转,竟然没有因为战火更迭就易主。而皇帝只要有钱,就能有底气,花起钱来也不用看大臣的脸色。”

“但军器局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就择主,打理皇家产业的司礼监,又为什么从来没有真正侵吞这巨大的款项,皇上可曾想过吗?单单说是他们忠心耿耿,呵呵,这么多年来都忠心耿耿,这得多不容易!”

皇帝从来都没有认真地思量过这个问题,毕竟他又不是亲手打下江山的睿宗,可这会儿被葛雍左一句右一句,原本因为被戳软肋而有些惊怒的他,渐渐就恢复了冷静。

他一贯认为是祖宗家法传到现在,培植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人才,这才能保住了最核心的军器局,而司礼监更是把皇家那些产业打理得蒸蒸日上,所以哪怕某几个老不死都捞得盆满钵满,但只要保证每年送上来的利润都在增长,他也就没有大动干戈,可如今想想……

前朝不就是因为每朝每代几乎都因为争位而打出了脑浆,于是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就埋下了走下坡路的祸根吗?没道理本朝他前头那两位全都是打仗之后夺位成功,大面上却竟然保持着稳定。一次例外很正常,两次就不正常了……

因此,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忍不住低声呢喃道:“朕怎么就没想到……难不成楚宽,还有张康……”

“皇上也许觉得这是挑拨离间。掌管军器局的渭南伯张康,虽说是一介降臣,却是跟着睿宗皇帝多年鞍前马后,功劳赫赫的忠臣。司礼监的楚宽,是保护过皇上你和太后,又勤勤恳恳做到现在,宫中那些宦官都当成榜样的人。”

“论忠心,朝中无数文官武将,都未必比得上他们。可论隐藏的东西,朝中也估计没几个人比得上他们。张康和楚宽的性格,是什么轻易让他们甘心情愿蛰伏至今?是睿宗皇帝遗诏,又或者干脆就是太祖皇帝祖训?还是他们知道了某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说到这里,葛雍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要论隐藏东西,张寿应该不会比那两个家伙来得少。

说起来要不是皇帝刚刚突然被踩着痛脚似的突然提那一茬,他也不至于揭这一重盖子的——太后早就看出来了,授意他找个机会对皇帝捅破这一层窗户纸,那就择日不如撞日好了。

不过话说回来,皇帝也好,他也好,竟然都习惯性地用了张寿的转移视线**。皇帝用洪氏来试图分流朝中某些言官的注意力和攻击力,而他……则是用楚宽和张康来转移皇帝对张寿的过分关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