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三件事(1 / 1)
岳峰看了一眼时间,八点整已经到了,当下他也没有再等还没来的村民,直接拿着一个记了简易发言稿提纲的本儿就从屋里出来了。
“小岳书记来了!”
不知道人群里谁嚷了一声,原本嘈杂的小广场,立马安静下来。
岳峰扫了一眼今天到场的人员,心情不错。
今天至少七成以上的村民到场了,这可比上回强多了。
岳峰把自己的发言稿提纲往小桌子上一放,然后清了清嗓子。
“兴安村的老少爷们儿们,大家晚上好,现在大家安静一下,开始开会!”
几声招呼下去,最后一小部份嘈杂的声音也都消失了,小广场陷入了寂静中。
岳峰继续说道:“今天晚上召集大家来,主要是有几件事情需要跟大家通知汇报!
第一件事,我在后山那边,承包了一块大概五百亩左右的山林地,当做中药种植的实验基地!
为了防备山上山牲口的祸害,所以需要将这片区域,进行围栏式的保护!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地里也没啥活儿,有愿意上山干活挣工资的,等开会结束之后,可以到我这边来报名。
工资标准,大致为成年劳力男人一天一块五左右,成年妇女,一块二左右。
活儿有限,需要的人也有限,根据实际情况择优录取,工钱每日一结,啥时候干完,啥时候结束!主要的工作,是刨坑,埋杆子,拉铁网。
活儿不算累,但也不轻快,中午山上管一顿见肉的饭菜跟白面馒头!”
话还没说完呢,下面立马炸开了锅。
就在山上刨坑埋杆子扯网子这种活儿,一个工就值一块五毛钱,这钱也太好赚了吧?而且还管饭,白面馒头跟肉菜,普通家庭也不是想吃就吃的,那得逢年过节才行!
要知道,现在林场那边的正式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发不到四十块,这在村里来说,绝对算得上高工资了。
当然,这个收入跟进山采集野菜比,不算太高。
有些手里攥着自留地的山民,一天可以靠着卖山货赚到五到八块甚至更高的收入。
只不过这样的情况不具备广谱参考性,普通人进山采山货,忙活一天可能也找不到多点收获,还有被蛇咬,被野兽袭击的风险。
这时候,后街一个跟岳峰家关系还不错的乡亲问道:“小岳书记,你拦地方打算种什么中药啊?不能带着乡亲们一起种吗?”
岳峰抬头看了对方一眼,笑着解释道:“中药种植的事儿,等我后面说,有这方面的计划,但是现在时间不合适!到时候肯定会通知乡亲们的,你们如果愿意干,我还是一样的路子,给大家开工资,风险我来承担!”
“能说说,种啥嘛?是不是种林下参啊?人家河东那边,就有村子早几年开始种参了,家家户户收入都不错!”
岳峰笑着摇摇头:“不种人参,咱们周边的山林地脉,种人参不一定合适!我的第一批实验药材,是种黄精!
等到了十月份,我会在购销点那边加入鲜黄精收购的类目,到时候将大家采集到的根块科学处理后,栽植到指定的区域人工扩大种群范围!”
听到黄精两个字,大多数村民都没了声音。
这玩意儿是一味不错的中药,但是分布比较广泛,鲜货收购价格不贵。
见没人继续往下问,岳峰扫了一眼提纲继续说道:“好了,第一件事儿说完,我跟大家讨论第二件事儿!我打算,成立一个打井队儿,改善咱们兴安村老少爷们儿日常用水的问题!
现在咱们村子前街一口井,后街一口井,村民日常用水,全都依赖肩挑手扛打水!
如果能把水井,都打到每个村民院子里,再统一做好压水用的压井头,这样只需要半瓢引水,就能轻松将地下水压上来!这样不管夏天还是冬天,就都能解决用水问题了!”
听到第二个问题竟然不是挣钱的事儿,而是打井,下面的村民们,顿时又嘈杂起来。
“如果按照你说的,给自家打一口压水井,大概要多少钱?”
“靠一瓢引水就能压上水来?这也太玄乎了吧?”
“成立打井队,技术从哪学?我第一个报名,但是我没钱交学费!”
在东北农村,这种手压井还没有普及,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更没用过,所以大家对岳峰说的这个玩意儿,认知完全缺乏。
岳峰解释道:“手压井结构挺简单,就是一个铸铁的井头,然后加一根胶皮筏子,外加一个铁框架就行,下面整一根硬质塑料管子接到井里,就能压上水来了!至于造价的话,暂时我还没去详细询问,预估材料费用不超过二十元!咱们村民如果用的多,集中采购的话,这个成本还可以压的更低!这件事儿,我给大家承诺,本村村民,我不赚一分钱,完全是给老少爷们儿改善生活!到时候,所有相关账目,会在村部公告栏公开!
至于打井的技术以及人员,技术问题我来负责,打井的工具,我来准备!有想参加打井队儿的,可以报名!具体待遇收入问题,后面再讨论!”
给村子普及压水井,可是个仅次于修路的大好事儿。
甚至岳峰没说的,成立打井队儿,也是天大的好事儿。
一旦兴安村的压水井普及开了,周围其他村子肯定也会跟风效仿。
但是,外面人没有设备跟技术,只能用兴安村的人。
到时候,销售压井的配件,打井队儿打井等,可都是赚钱创收的好门路。
毕竟,给自己村老少爷们儿干这些可以成本价,对外面的人来说,还是要赚钱的嘛!这个项目,对重生而来的岳峰来说,绝对属于稳赚不赔而且双赢的买卖。
“一套下来要二十块?那也太贵了!挑水喝也不是没法过日子,打井打不起!”
“是啊,能不能便宜点,大家手里没有那么多钱,二十块可不是一笔小钱了!”
“我要报名打井队儿,书记说咋整,我就咋整,无条件支持!”
“我也报名参加!就算不给工资,也要参加!”
有眼界低的村民,自然就有眼界宽的聪明人,在好多妇女吐槽价格高的时候,已经有聪明人起身举手要参加打井队儿了。
前面第一批跟着书记弄山货购销点的村民们,可都赚钱了,尤其是李银花,现在在购销点可是正儿八经的经理管着购销点的大小事情,比以前单纯的开小卖部要强多了。
岳峰这个村书记,虽然没提打井队待遇,但肯定不会亏待大家。
退一万步说,就算后面做事儿不厚道,大不了再退出也来得及,先占上机会比什么都强。
面对‘穷’病,岳峰爱莫能助。
二十块钱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是现在都分地第二年了。
村里又办起了购销点,但凡稍微正干一点的家庭,攒下二十块钱比以往生产队模式,容易了不是一星半点。
哪怕春天化冻之后,天天勤快点去采野菜,这个钱也能赚出来。当然,岳峰的计划里,像后邻李奶奶家这种类似情况的老弱病残家庭,打井跟安压水井的事儿,岳峰也没打算收钱。
山货购销点那边的盈利,可以拿出一部分来贴补这些花费。
岳峰任由村民们讨论了一会儿,这才伸开手臂下压了几下继续说道:“打井跟安装压水井的事儿,大家自愿,拿不定主意的,也可以等我家先把水井弄好了,你们看过之后,再做决定也行!
第三件事儿,我给咱们村争取了最多三个养殖大户的名额,有计划大量规模养猪或者养鸡的村民,可以等会议结束之后,来村部找我,了解具体的政策情况!
这个属于第一批试点,最好是有经验的村民进行尝试,政策没法完全覆盖风险,大家理性看待!如果试点能算的上经济账,拿的出成绩,我会上报乡里,在全村,甚至全乡范围内推广!
今天晚上,村民会议的大概情况,就这么多。
有村民打算出工挣钱的,或者加入打井队,申请养殖大户试点的,等散会之后,都可以来我这做统计!
今天会议暂时就到这里,散会!”
散会之后,大量妇女儿童拿着马扎起身离去,但还有许多村民,迫不及待的围了上来。
“我要报名进山修围栏!”
“我要报名打井队儿!”
“小岳书记,咱这个养殖大户,具体给啥扶持政策啊?”
……
面对村民们的踊跃回应,岳峰耐心的给大家做着登记记录。
整体来说,进山修护栏的村民相当踊跃,当场就有三十多个男女壮劳力报名。
打井队这边,人员也不少,只限老爷们的情况下,报名人数超过了11个。
最后对养殖大户感兴趣的,就少得多了。
只有村南的一户姓周的村民,想要试试养猪。
实际上,养殖大户这个所谓的‘政策’根本就不是岳峰从上级单位争取来的。
而是从购销点的利润当中,取出了一部分资金来做这方面的尝试。
想要让村民们致富,直接撒钱是没用的,只能让他们变得好吃懒做。
但贴补引导一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岳峰面对询问,直接给出了一个非常优渥的条件。
如果一次性养殖育肥猪超过20头,就可以一次性报销一半的猪羔子购买费用,同时,还能额外获得五亩菜地。
在肥猪出栏之后,还可以协调猪肉销售情况,政策层面保证绝对合法。
除此之外,岳峰还打算利用自己的人脉,花钱从外面邀请专门的养殖技术员来村里‘技术下乡’,帮忙培训基础的养殖、消毒、常见病预防治疗等专业内容。
周校臣听完岳峰的政策,立马意识到,这可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学习专业养殖技术,还能获得一半买种苗的钱,还能获得种菜喂猪的地,等猪养大了,还不愁销售以及违法风险,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行,我干了!就按照你说的二十头肥猪的规模先试试!前期还需要我准备点啥?”周校臣连跟媳妇商量都没,直接拍板应了下来。
岳峰大致心底一盘算:“养二十头肥猪,自家的茅楼肯定是养不开,大概需要半开放式的栏舍40到50平方!”
“这么大的面积?盖猪圈要花多少钱?我……”听到这个数字,周校臣面色一滞。
岳峰也知道,盖猪圈可属于大投资了,五十平方面积的猪圈成本都快赶上盖几间砖瓦房了。
这个问题岳峰在开会之前就考虑过了,岳峰回答道:“这个钱,我可以以村部的名义,暂时先借给你,等你肥猪出栏了,再分期偿还!盖猪圈的地方,村里也可以给你批地!这玩意儿气味比较重,最好是不要影响到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听到可以跟村部借钱,周校臣皱紧的眉头放松下来。
“行,我干了!明天我就找人盘算大概的用料!地方就在我们家外面就行,那边人少,气味也影响不到邻居!”
“好!”
……
面对村民们踊跃响应,积极参与的报名,岳峰每个人都耐心的记录接待了下来。
等所有村民都离去,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十一点了。
当村官儿要想干点实事儿,起步阶段是真难呀!
第二天一早,岳峰就忙活了起来。
发动自己的朋友关系。
先通过煤矿那边的老朋友,帮忙联系专业的焊工,再采购制作压水井的井头压杆等部件。
这些玩意儿,岳峰脑子里都有清晰的结构跟模样,画好草图,大致规整好尺寸,就可以进行小批量的打样生产。
相比压水井的井头,打小眼井用的钻杆等工具,筹备跟制作起来,难度要大不少。
不过这也难不住岳峰,他直接求到了林业局杜崇来杜副局长的头上。
有林业局出面帮忙协调,定制采购这玩意儿对他们来说不是啥问题。
岳峰把尺寸,规格,简单的一规整,直接走流程上报,最快一周的时间就能到位。
在等待钻井杆子到位的时间里,岳峰将报名的干活村民集中起来进行了分组,每六个人分成一个小组,然后让孝文孝武还有小涛哥仨带着进山,安排具体的工作。
一车一车的防护网拉上山,然后清点数量,分配工作,圈地的活儿,先浩浩荡荡的干了起来。
一周之后,定的两套钻井杆子到了。
岳峰安排车将工具拉回了自家的新房,随后跟几个骨干成员按照记忆里打小眼井的方式组装好工具,立马实战测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