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爷字辈,进口玉米的压力(1 / 1)

加入書籤

这种事已经提前确定了重要事项,真没什么好谈的,直接签协议就完了。

方唯忙完这事儿,干脆也不走了就呆在了羊城。

这天夜里,刘雪梅突然感到不对劲,斌斌和盘莲花就赶紧把她送去了医院。

送到医院就让住院,第二天晚上,刘雪梅产下了一名男婴,简直把斌斌高兴坏了。

方唯带着阿姐和亲家母,也提前赶到了产房门外,护士抱着小小的孩子出来转了一圈,让大家都看了一眼。

盘莲花和亲家母喜欢的不行,可惜护士很快就把孩子抱了进去。

方唯留在医院也不合适,就让盘莲花和阿姐去照顾雪梅,再加上一个亲家母和斌斌,医院根本不缺人。

他随后回到了家里,心情还一直不能平静。

不过他没有越俎代庖给孩子起名字,这事儿还是让初为人父的斌斌去操心吧。

一周后。

刘雪梅和孩子回到了家里,盘莲花照顾了一段时间孩子和产妇。她都当婆婆了,这个时候不伺候儿媳坐月子,以后难免会落埋怨。

有阿姐和亲家母搭手,倒也算不上辛苦。

至于斌斌还得上班,再说有很多事他也不懂,只能干一些粗活。

方惟一直坐镇集团公司,每天依然保持上班下班的节奏,偶尔去看一下辰辰。斌斌给孩子起名叫方青辰,小名叫辰辰。

他在羊城多呆了一个星期,随后就返回了村里。

夏收为时不远,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会社里处理,打算等孩子满月的时候再来。

方唯在社里处理了一些紧急的事情,休息了两天便去了江淮基地。江淮基地是瑶岭农业第一个小麦育种基地,同时也是第一个小麦种植基地。

今年的情况比特殊,所以基地利用10万亩土地培育小麦种子,还有40万亩土地则用来种植花生,到秋天才会种植冬小麦。

方唯主要关心育种的情况,他亲自下到田里,详细查看了育种的各种细节。

同时他还翻阅了种植记录,感觉一切正常,心里少许的忐忑也就烟消云散。

无论是大规模培育小麦种子还是大规模种植小麦,对于瑶岭农业来说都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行。

“你们做的不错,记得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的工作大有好处。”

方唯拍了拍手,夸奖了基地负责人。

瑶岭农业的成本控制在国内绝对是顶尖的存在,只要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今后就一定会在小麦育种以及种植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负责人笑呵呵的谦虚了两句,觉得这段时间的辛苦都值了。

随后,方唯又去视察了其他设施的建设情况。粮仓已经完工,五层办公楼即将竣工,目前正处于最后的装修阶段。

还有一些设备已经完工,建设速度真的很快。

接下来他又去查看了员工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基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尽量让员工住的舒心吃的放心。

另外,生活区还有篮球场等人运动设施,室内有电视机、录像机等,文化生活也有考虑。

方唯对基地的建设的很满意,他在江淮基地呆了三天,然后又去了市里拜访了有关部门,得到了当地热情的接待。

说实话,当初江淮市也没想到能把瑶岭农业的小麦育种基地项目拉来,这其实是一个意外之喜。

项目的落地引起了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的便利。方唯登门拜访人家,也是为了表示感谢,一来二往关系也就拉近了。

离开江淮之后,方唯便直接去了羊城。

他现在一年到头有不少时间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没办法,集团公司家大业大,业务并不是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在多地铺开。

除非他愿意只看报表只听汇报,否则的话这种日子就会是常态。

时间匆匆。

一转眼,小辰辰就满月了。

方唯没搞满月酒,只是邀请关系好的朋友,比如像吴天明等人到家里吃了顿饭。

毕竟是孙子辈的事情,他不想兴师动众,而斌斌既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想法。他和刘雪梅在羊城没什么朋友,平时接触的大多是同事,没必要给人家增添麻烦。

前些日子亲家公也来到了羊城,等孩子满月之后,两亲家就返回了杭城。

方唯也和盘莲花一起回到了村里,他俩已经交代了斌斌要给家里请个保姆,这样就可以减轻阿姐的负担。

阿姐已不再年轻,方唯和盘莲花早都把她当成了亲人,舍不得把她累坏了。

请保姆的钱自然是由盘莲花出,她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长期在羊城帮忙,但在经济上支持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添了孩子之后,斌斌两口子每月的工资捉襟见肘,根本请不起保姆的。

盘莲花回来后也不提想要退休的事情了,倒不是她和雪梅相处的不好,而是觉得自己其实已经没办法接受整天洗洗涮涮带孩子的生活。

这也是她愿意出钱帮儿子家里请保姆的另一个原因。

“三哥,晚上不在家里吃饭了,咱们去看看松林。”

回来后,方唯和盘莲花的工作生活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盘莲花想去瑶寨看看王松林,早上出门前就和男人说好了。

方唯自然没有意见,他没有着急带王松林去找孙道人看病,是因为出院的时候还带了挺多的药,吃完那些药再去看病比较好。

上午。

方唯在办公室处理几件公务,然后去附近的几个单位视察了夏收夏种的准备情况。

他和盘莲花一样,尽管很喜欢孙子,但却做不到直接退休去帮斌斌和雪梅带孩子。两人回来后会时不时的打电话询问辰辰的情况,但短期内却不打算再去羊城。

来到新林农场的时候,方唯碰到了林炳坤。

“林总,这么早就下乡了啊?”

“不早了吧?等大家做好准备之后,夏收就要开始了。对了,支书,公司最近又接到了一笔外贸订单,看来咱们的稻种在国外也很有市场。”

林炳坤也是刚到新林县,他的第一站就放在了新林农场,结果就遇到了方唯。

既然遇到了,他就提前做了工作汇报,特别是说到了外贸订单的事情,满脸都是自豪。

方唯也很高兴,瑶岭农业出品的稻种没得说,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不管是粳稻还是籼稻,根本没有对手。

其他经济作物的育种水平虽然不错,但还没有形成绝对优势。

林炳坤说完值得高兴的事情,随后又提到了新凯奇母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对方最先进的种子并没有在国内销售,但这两年成品玉米进口量大增,从而间接影响了【玉香一号】的销量。

这里面没有太多原因,唯一的原因就是成本和价格。

国外种植玉米的成本低,所以进口玉米的价格就便宜,从而影响到了玉米的种植热情。

“这个事情没办法,除非是咱们自己种植玉米或者研发出来产量更高的玉米品种。”

方唯并不觉得意外,转基因玉米是有优势的,再加上国外一些地方比如像美洲,农业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成本低廉。

如果没有关税的阻挡,世界上绝对大多数的国家都无法与之竞争。

瑶岭农业倒是能和对手一拼,在属性的加持下,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公司早就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还真不打怵进口产品。

问题是国内的情况不一样,土地是宝贵的资源,公司很难再大面积承包土地用于种植玉米。

方唯很清楚的记得,再过一二十年,国内会大量进口玉米和大豆。

一方面是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外汇余存总得有地方消耗是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主粮生产让路,粮食安全首先要保证主粮安全。

他打算回去之后督促一下新一代玉米的研发工作,暂时不打算大面积种植玉米。

林炳坤也是忙得不行,既然在这里向方唯做了工作汇报,那么他就不打算去社里了,而是直接去了清河县。

方唯随后去了育种中心,暂时不打算离开县域去外地。

反正到了夏收的时候他还得去各地巡视,现在乱跑也没什么意义。

晚上。

方唯和盘莲花一起去了瑶寨,去家里看望了王松林。

“三哥,莲花,你们不用特意来看我,我现在的身体好了很多。工作上的事情有三七分担,我其实还是蛮轻松的。”

王松林看起来气色好了很多,陪着方唯两口子还聊了一会。

二人坐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起身离开,临走前方唯告诉王松林,明天会带对方去一趟三清观。

方唯和盘莲花刚从王松林家里走出来,就看到王三七正在不远处等着他俩。晚上说好去他家里吃饭,结果却耽误了时间。

两口子跟着王三七去了他家,王三七的婆娘见到人来了赶紧炒菜。

吃过饭,方唯和盘莲花就在寨子的房子里住了一晚。

翌日。

盘莲花一大早开车去上班,最近厂里比较忙,她实在是走不开。

方唯则带着王松林去了三清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