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不能因噎废食(1 / 1)
斯卡林话音刚落,集团软的首席科学家舛冈富士雄便直摇头。
“斯卡利兄,我倒是不觉得拍照手机比音乐手机低一头。起码要是让我选,我会在音乐和拍照之间选拍照。”
舛冈富士雄作为研发人员,对于手机的拍照功能很感兴趣。
因为手机有拍照功能后,可以方便科研人员工作。
比如说想快速储存研究资料的时候,用手机拍照保存远比单反便捷。
因此就算拍照手机像素严重不足,他依旧会主选这一功能。
紧随其后,星海软件的西村雅晴也跟着说道。
“确实,我也不觉得拍照手机比音乐手机差。”
“如果让我选,我也会选择拍照手机。”
西村雅晴是公司内有名的摄影迷,平日里很喜欢拍摄。
因此就算手机像素低,他也非常愿意支持。
随着一声声反驳,斯卡利很快意识到,拍照手机眼下市场可能没有音乐手机大,但绝对不会低到哪里去。
他很快认错说:“抱歉,我有点主观了。拍照手机同样很好。”
接着,斯卡利又看向自家会长问。
“会长,我们要同时推出两种手机吗?或者是直接推出拍照和音乐结合的手机?”
这么好的热销机会,竹下雅人当然不会一次性消耗干净。
他直接了当的说:“拍照和音乐都会是手机领域的重大创新,我们最好一件一件的来。”
“我们完全可以今年下半年推出星海拍照手机,然后明年暑期推出星海音乐手机。”
“最后,明年下半年推出两者互相结合的手机。”
想要将公司的利润最大化,就不能将所有想到的好点子一口气用光。
音乐和拍照可是增加星海手机知名度,增加星海手机销量的大好时机。如果就这样浪费掉,青年会哭死。
要知道前世发明拍照手机的夏普,可是凭借拍照这一概念在日本手机厂商中后来居上,一跃成为日本本土最大手机厂商。
而早先辉煌的索尼、日立、松下等品牌,则很快成为日本市场中的小众手机品牌。
至于前世发明音乐手机的三星公司,收获更大。
不仅凭借手机的音乐功能进一步打入欧美市场,还借此成为世界级手机厂商。
除了销售方面的增长,拍照手机和音乐手机也可以进一步增强星海手机在用户心中的品牌地位。
同样的手机,星海手机可以拍照听音乐别的手机不可以,那么很自然的就会在用户间营造出星海手机高人一等的概念。
毕竟人无我有嘛,自然更值得购买。
当然,宣传也要跟上。
如果宣传跟不上,就算你是世界首创,知名度也只会局限于狭小的地方。
这方面,后世的苹果公司就做的特别好。
自乔布斯二进宫后,苹果在宣传方面就一直是世界级的。
MP3播放器明明是韩国世韩公司发明,美国帝盟公司推广的听音乐设备。
最后知名度最高,销量最多的却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产品。
可以说在宣传方面,乔布斯有着无与伦比的才能。
当然,乔布斯的工业审美能力也是苹果公司产品更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斯卡利在苹果掌权期间推出的掌上电脑,换成乔布斯绝对不会销售那么惨淡。
实在是太丑了,一点都不吸引人。
“是,我明白。”
斯卡利郑重的点点头,准备按照会长的指示进行研发。
聊完星海手机的创新后,竹下雅人也不忘对负责代工业务的星海制造交代一番。
“无论是日本还是世界,手机市场都在大爆发阶段。”
“星海制造必须扩大规模,满足公司的产能要求。”
手机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以日本为例,90年全日本手机用户不足5%。
这还是星海集团提前引爆日本手机市场的结果,前世90年日本手机用户甚至不到人口的2%。
而截止到今天,日本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人口数65%,预计年底最少可以增加到70%。
此外,按照眼下的用户增长速度计算,日本甚至有望在20世纪末实现每人一部手机。
日本如此,美国同样如此。
至多21世纪初,就可以实现手机的全范围覆盖。
而发展稍差的中国等欠发达国家,这个时间可能会延后一些,但也不会延后太久。
星海制造必须借助这一有利机会扩大规则,进而在与富士康等公司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会长放心吧,我们在电子制造领域一直都在扩大投资规模。”
“按照当下的体量计算,我们已星海制造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公司。”
斯卡林其实很看不上利润微薄的电子代工工厂,但他也知道公司可以提供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自他上任以后,就一直大力发展相关业务,甚至为公司拉来数比巨额订单。
比如说惠普电脑,就是他拉来星海制造的。
当然,星海制造的订单主要还是靠集团提供。
无论是集团内的星海手机和星海电脑,还是集团入股的诺基亚和戴尔,都为星海制造提供大量代工订单。
“很好,继续坚持下去。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星海制造可以成为美日中欧四大地区最大的电子制造工厂。”
中国的代工厂,自然是星海制造最重视的板块。
到目前为止,已经占到星海制造产能的40%。
但美日欧三地,星海制造也不能完全放弃。
因为他要凭借就业人口,在三地扩大影响力。
至于由此产生的亏损,只算是小问题。
以星海制造母公司星海科技的体量,可以轻松完成内部消化。
不过为了减少相关损失,星海制造也在不停调整代工厂的布局。
星海制造中国分公司,目前主要以利润微薄的中低端手机代工业务为主。美日欧三地分公司,则基本都是利润更高的中高端代工。
如此一来,就能更好的覆盖掉发达国家的高工资成本,避免出现严重的亏损问题。
但眼下的一切,也只是暂时性的方法。
随着中国代工厂技术能力的提升,星海制造中国分公司的代工比重会不断提升,最终提高到70%左右规模。星海制造中国分公司也将形成高中低全产业的代工覆盖。
这样既可以维持住星海集团在美日欧三地的地位,又能避免星海制造与富士康等同行在竞争中可能的不利。
星海制造之后是星海晶圆,这一板块,也是今天的重点。
“小池桑、张桑,我计划收购德州仪器和IBM在亚洲的晶圆工厂发展代工业务,你们俩觉得如何?”
两人看了看彼此,最终还是决定由星海晶圆社长小池淳义首先回答。
“我觉得可以,但收购规模不宜太大。”
“目前全球晶圆厂严重过剩,我们很难找到充足的订单。”
自1993年星海操作系统横空出世以后,全世界就开始了晶圆厂的大建特建。
最后的结果就是,全世界晶圆厂严重过剩,全世界芯片数量严重过剩。
更要命的是,晶圆制造行业处于技术极速更迭时期。
今年建设的晶圆厂,几年后就会落后于时代。
因此就算星海晶圆收购相关晶圆厂,也最好不要大规模进行。
“我也十分认可小池社长的保守观点。与其进行收购,不如自己独立投资建厂。”
张汝晶也不想收购一堆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芯片制造成本高昂的晶圆工厂。
因此他也应和着小池淳义,委婉的对自家会长劝说。
“这样啊,是我欠缺考虑了。”
竹下雅人果断承认错误,然后乐呵呵的继续说:“公司还是按照你们的原定计划发展,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嘛。”
虽然很可惜,星海晶圆不能借机在99年芯片价格暴增中跟着分到更多的羹,但两人说的也确实很有道理。
德州仪器和IBM的亚洲晶圆厂逐渐落后时代,收购的代价确实太大。
毕竟99年开始的芯片价格暴增周期很短,只有不到一年时间。
2000年纳斯达克股灾过后,芯片价格将再次进入下行周期。眼下星海集团收购太多的晶圆厂,搞不好最后赚的都赔出去,并且赔的远比赚的多。
说完星海科技,竹下雅人突然想到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超大规模失业潮。
“罗杰桑,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很多企业破产。没破产的也有很多开始裁员,或者是计划裁员。”
“这么好的机会,我们可不能错过。如果有公司非常需要的,哪怕在对方家对面建立实验室也完全没问题。”
相对于东芝、富士通等日本老牌科技巨头,星海科技在底蕴方面严重不足。
想要追上乃至超越,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引入力度。
以前因为种种因素不能大规模挖角,现在有机会自由挑选各类人才,自然要抓紧时机。
“我明白,会长,请放心。不仅是各大公司,国内的研究所我们也一直都在紧盯。”
自从负责起公司的人事工作之后,罗杰斯就一直为挖墙脚工作忙东忙西。
整个日本乃至全世界,就没有他不挥动锄头的地方。
只要公司有需要,他在挖角方面就非常的大气。工资翻倍和家附近建实验室什么的,都已经是常规手法。
竹下雅人听到后,欣慰之余又有些诧然。
“国内研究所也要裁员吗?”
“应该是,我听说政府那边准备让国内研究所自付余亏。”
“啊,真的吗?”
竹下雅人这下是彻底惊了,日本这是要开创时代先河了。
要知道,政府支持的国家研究机构,他就和赚钱沾不了边。
因为很多项目,都没法收回成本。
现在这样搞,岂不是在逼着研究所辞退研究人员。
“是有这个计划,政府财政貌似有点撑不下去。”
“这,这,这是什么馊主意,必须要废掉这条主张。”
竹下雅人大无语,准备明天就找竹下登说这件事。
国家支持的研究所走自付盈亏路线完全就是在自毁长城。日本可是他的基本盘,不能让那些官员瞎搞。
“没错,我们不能让这一政策出台。”
“这是什么烂注意,必须要让那些家伙打消这一想法。”
舛冈富士雄和垂井康夫两人的反应同样很大,因为他们是科技从业者,最能体会科研的重要性。
如果政府支持的研究所走向自负盈亏的道路,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很快损失殆尽。
随后,小林博明、西村雅晴等人也跟着批评大骂,不希望日本政府就此堕落。
面对大家的义愤填膺,罗杰斯连忙解释说。
“额,那什么,也不是所有领域都自负盈亏。我们公司主推的电子半导体等行业,国家依旧维持原来模样。”
“我只是想借助这次人心惶惶的机会,尽可能的挖角。”
日本政府也不傻,自然不能让国家支持的研究所全部面相市场。
电子、半导体、汽车、化工等领域的研究所,依旧会维持原状。
“那也不行,这种事就不能开先河。”
“再说了,对于日本来说,国内的研究所每个都很重要。现在撒手不管确实痛快,以后想重建可就千难万难了。”
废除容易重建难,日后政府就算想重建研究所,也很难达成原来水平。
因为很多研究光有记录和材料图纸是不够的,必须有手把手的经验传承。
毕竟很多东西,单纯的图纸材料根本无法全部描绘出来,需要有老人教导。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登月,就因为当初那批人没的没退休的退休,21世纪想重新开始都开始不了。
因此竹下雅人坚决反对日本政府的短视行为,一定要保下国内的研究所。
“没错,很多项目一旦相关人员结束研究,再想捡起来复原可谓千难万难。”
“我们星海集团想要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就不能坐视国内科研实力变弱。”
垂井康夫再次旗帜鲜明的首先赞同自家会长。他可不想自己努力奋斗一生的事业,就这样被政府的短视埋葬。
日本必须走科技强国战略,也只能走科技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