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炼油设备到宝安(1 / 1)
1964年,春四月。
石油部的郑部长看着窗外已经开始万物复苏的景象,却是一点欣赏的心情也没有。
“这个林三七,怎么离开都两个月了,一点回应回报都没有?真是急死个人。小丁,宝安县方面怎么说?”
秘书小丁小心翼翼站在一旁边回道:
“部长,宝安县方面也已经两个月没看到林副部长了,这段时间宝安县也积累了大量的事物等着他亲自处理呢。”
“那香江那边你有没有问过?”
“问过了,根据我们的同志询问了香江岭南医院保安部自己的同志,也说已经一个多月没看到林董事长了。”
郑部长一听,重重一拍桌子:
“这家伙真是无组织无纪律,丝毫没有落实领导去向时时汇报的纪律,下次我一定我狠狠批评批评他,太不像话了。”
秘书小丁吓得大气也不敢喘。
郑部长突然像想起了什么问道:
“林三七同志要的20万支野山参现在办得怎么样了?”
秘书小丁赶紧翻开自己的随身笔记,然后答道:
“这个问题我一直盯着,每日都打电话到东北方面,根据我昨天拿到的数据,目前已经搜集了15万支野山参,其中有5万支是跟北棒子国购买的。
另外剩下的缺口,现在东三省各县的采参队已经不顾冬天狂风暴雨,全部出动了,相信20万支的总数很快就能采集完毕。
不过根据东北方面的反馈,恐怕这次过后,10年内都恢复不了野山参的产量,以后要采购只能拿园下参凑数了,野的实在拿不出来了。”
郑部长听到这话却无所谓,对这时候的干部来说,没有什么动物或植物保护的想法。
竭泽而渔,把潜力挖尽,似乎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共识。
包括野生黄鱼,其实也是这个激情年代被捕捞一空。
这年头讲究的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郑部长听到秘书这个汇报有些不满道:
“人参不就是自生自灭的,自己在森林里长出来的嘛,没有了再去采摘呀,大不了往原始森林里多走几步,怎么可能会没有?不过是地方找借口罢了。
现在国家如此困难,好不容易能凭借着人参换取宝贵的各类先进设备和物资,东北方面还在推三阻四,实在太不应该,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哼。”
丁秘书也赶紧闭嘴,反正地方上啥样不管他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办公桌上的红机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吓了两人一跳。
这部电话可不得了,往往都是有什么保密任务下达,而且往往是上级给下级下达命令,非常严肃。
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比如:
“喂,郑部长吗?我是林三七。”
郑部长脸上一喜,这可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财神爷给盼回来了,但随后眉头一皱。
“三七同志,你打我电话,怎么打红机电话?”
林三七在宝安县的办公室里,一手拿着红机电话,腿放在桌子上,放松地笑道:
“嗨,这不是红机电话方便嘛,一键直达,如果打普通电话,还要一级级转接,太麻烦了。以前我不能享受红机电话待遇,现在不得好好利用起来。”
林三七之前是享受副部的待遇,但因为没有具体职务,所以并不能享受红机服务。
现在他新挂了一个职务,级别又到了,于是迫不及待开始显摆起来了。
郑部长也不纠缠这个问题,急切问道:
“三七同志,你打这个电话给我,是不是带给了我好消息?我可是天天盼着你的消息,你却跟神秘失踪了一样。”
林三七邀功道:
“我这不是想办法去给你们弄炼油厂了嘛,幸不辱使命,我大约弄来了2500万吨产品油产量的炼油厂,怎么样,你们吃不吃得下?”
“什么?”
郑部长吓一大跳,心想现在全国石油年产量都没有达到2500万吨,成品油产量更是只有100万吨规模。
好家伙,林三七一口气搞来2500万吨年产量炼油厂?这不得不让郑部长惊讶了。
关键是哪怕强如米国和苏联,估计年产量也不过这个数字而已。
“三七同志,你,你没有跟我开玩笑吧?这可是红机电话,你,你不要乱说。”
红机电话都有人监听记录的,每一句话都会记录在案,以备随时调阅。
林三七一听不高兴了:
“喂,老郑,我这忙了几个月,千辛万苦搞回来这么多炼油设备,你跟我说是在开玩笑?行,你爱要不要,不要我就卖给外国了。”
林三七说得是气话,但完全可能是变成真事。
毕竟哪怕是2016年淘汰的炼油厂,对1964年来说也是一个黑科技产品,如果消息放出去,各国还不抢着购买。
郑部长一听便急了:
“胡闹,你等着,我马上跟领导汇报,马上飞到宝安县业。所有炼油设备你都给我留着,一台都不准卖,卖给外国人,老子枪毙了你。”
林三七撇撇嘴,提醒道:
“炼油设备我肯定给你们留着,但是我要的人参和黄金也不要忘了,不要告诉我再等等,马上会交付这种空话。
老郑啊,我为了搞到这些设备,那也是付出了极大代价的,你们摸着良心想想,20万根野山参、10吨黄金多不多?”
郑部长老脸一红,保证道:
“放心吧,三七同志,目前手上我们已经有15万支野山参,加上黄金我马上就带到宝安县来,剩下的5万支人参已经在采集当中,绝对不会食言。”
林三七一听便放心了,15万支足够保底了,于是乐和和道:
“行,那我等你们,到了请你们吃海鲜大餐。”
当天下午,郑部长就紧急赶到了宝安县。
当他看到土洋码头密密麻麻的设备时,整个人都兴奋地跳了起来。
“三七同志,这,这就是炼油厂设备吗?呃,怎么是二手的?”
林三七哼哼两声:
“就因为是二手的,所以我才便宜收购了,这要是新设备,2500万吨的年产量,老郑你觉得20万根野山参和10吨黄金够吗?恐怕翻上一百倍都不够。”
郑部长赶紧拍马屁道:
“对对对,我们这是占便宜了,哈哈,对了三七同志,设备全在这里了?”
林三七摇头道:
“怎么可能,这里一共是两家炼油厂的设备,另外还有一条催化剂生产线,加起来大约是300万吨的成品油产量。”
郑部长一听顿觉不妙:
“不对呀,你不是说是2500万吨吗?怎么变成了300万吨?”
林三七无语道:
“大叔,你是不是忘记了炼油厂规模有多大,设备有多多,我怎么可能一口气全运过来,当然是分批过来的。
而且最重要一点,这些炼油设备全部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上远比兰州炼油厂先进无数倍,甚至是一种全新技术。
所以这两个炼油厂你先运回去,然后召集全国所有炼油工程师和教授进行全面研究,先把技术吃透,这样才能顺利炼油不是。”
郑部长一想,脸上重新堆上了笑容:
“对,三七同志你的思路是正确的,是我好高骛远了,我回去一定马上按设备图纸和生产工艺进行试生产。”
林三七知道这个年代的人非常珍惜工业设备,于是提醒道:
“老郑啊,练手难免会出错,你们千万不要小心翼翼,尽管胆大放心去摆弄机器。
这就跟学开飞机一样,你飞不到一定的时间,你的技术就没办法提高,如果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一直不会摆弄设备,多拖一天,我们国家就会多损失一天。
设备坏了,破了,我会更想办法去搞一批过来。这点你要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