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这种畸形怪物,压根就不应该出现。
众所周知,曹老板一生对外征战不休,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对内也镇压了门阀一生。
他活着的时候,门阀这种吃人的怪物都收起了自己的爪子,尽力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等到曹丕继位之后,再也没人能镇压门阀,在各方压力之下,这个曹家二代被迫推出了九品中正制。
门阀势力快速膨胀,直接导致了后期司马懿篡魏。
史上最废柴的大一统王朝晋朝横空出世,之后数百年的时间内,各地混战不休,民不聊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
可以说,门阀要对那段历史,负主要责任。
“孟德,你不像袁绍那样,受到世家门阀的掣肘,你才最有可能结束这个乱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希望你我共勉。”谢灵运道。
曹操脸色一正,他起身对着谢灵运拱手作揖,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多谢公义良言相告。”
陈宫在旁边一脸的震撼,他从来没有从谢灵运这个角度,来分析社会动乱的根源。
猛然听到这种言论,乍听上去觉得荒谬,细细分析又觉得字字都是金玉良言。
不愧是鬼谷高徒,每次都能抛出高论来。
之后的一个月。
曹操和陈宫等人便张罗着组建联军,讨伐董卓。
陈留郡的气氛,也逐渐紧张起来。
大街上成群的士兵开始手持长枪不停巡逻,哪怕就是田里的农夫,此时都能感觉到一股硝烟味儿弥散开来。
消息灵通的人士得知曹操要在陈留起兵,便连夜收拾家当,准备前往南方避难。
蔡邕身为陈留本地大儒,门生故吏无数,他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不过身为读书人的他,胆子不小,他压根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且不说联军,就是凶残的董卓,也没必要冒着被天下读书人喷成狗的风险,去迫害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
所以,只是改变命运,这句话相当的正确。
相比将要爆发的大战,蔡邕此时对谢灵运更感兴趣。
曹家小子的核心幕僚,好像还出身寒门,平时做事也低调,很少出风头,不过在曹军中地位好像很高。
这小子不简单,老夫得替闺女多观察一下!
谢灵运压根不知道,在自己住的酒楼对面,蔡邕已经偷窥好多天了,也得亏现在没有望远镜,不然他**肯定不保。
……
檄文对天下公布后,各地诸侯起兵响应。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算上曹操自己,总共十八路诸侯,史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各路诸侯少的领兵数千,多的领兵数万,然后按照约定,在酸枣集结,到地方一算人数,足有三十多万,为了震慑得董卓,便号称百万之众。
联军的阵容,更是史无前例的豪华,曹操,袁绍,公孙瓒,马腾,陶谦,刘备等都在,而且在东汉末年史书留名的战将一多半都在这里。
面对众人的包围之时,身处洛阳的董卓慌了。
他立刻下令迁都长安,意图很明确,是想依靠虎牢关的天险,阻击联军。
这个消息传到酸枣时,众人欢呼雀跃。
盟主袁绍笑着道:“诸位,看来天意也站在咱们这一边,这次讨董,看来十有**,稳赢了。”
袁家四世三公,在大汉朝威望极高。
但是袁家也深刻的知道一点,那就是家里没有兵权,若是遇上乱世,恐任人宰割。
于是在袁家家主的安排下,袁绍和袁术进入何进手下为官,拿到了兵权。
随着黄巾之乱和党锢之祸,东汉的皇权瞬间削弱,董卓进京洛阳。
袁家开始支持袁绍和袁术成为封疆大吏,等待时局出现变故。
看来机会已经来临。
若是这次讨董成功,袁绍凭借军功和袁家的威望,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一步登天,位极人臣。
曹操有点懵。
这剧本不对劲,怎么跟公义说的不一样?
按理说,联军应该不是西凉兵的对手,为什么董卓连打都不打,居然直接迁都?
不过这也是好事,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对百姓来说,再好不过。
“曹仁,拿我地图来!”曹操皱着眉头,对着营帐外大吼一声。
他趴在地图上看了很久,然后叹了一口气。
董卓迁都,只是因为自己被各路诸侯包围,而选择战略性撤退,压根算不上败仗。
仅仅占一座空城,联军就高兴成这个样子,这怎么能成大事?
“兄长,董卓仓促撤军,其军中必定人心不稳,我们若是能从盟主手中要到五万精兵,星夜追击。”
“必定可以击败董卓,夺回陛下,还都于洛阳。”曹仁建议道。
曹操二话没说,立刻带着亲卫前往酸枣大营,去见袁绍。
大营帅帐之中,袁绍正在和张邈,刘岱,鲍信,袁术等人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