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67招兵买马搭台子(1 / 1)

加入書籤

“算了算了.”

“工资高有工资高的道理。”

自打入职明理公司以来,贺敏脑海里出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面对一下子变成连轴转的工作性质,她只能这么开解自己。

之前挣五千块死工资的时候,她每天还能逛逛淘宝摸摸鱼刷刷网页。

现在可真不行。

名义上,她是周明远的助理。

实际上呢?

大大小小的事情,她全都要一肩挑!

跟在老板身边久了,贺敏最先学会的事情,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轻资产听起来蛮唬人的样子,可什么是轻资产?员工满打满算两个人,办公地点都他妈没有!所以这段时间以来,贺敏为了把台子搭起来,忙得实在是不可开交。

这家挂着【明理法律咨询】牌子的公司,位于南湖创意产业服务园的一栋三层独栋建筑内。

很特别的是,建筑规模不算大,每一层也就四五百个平方。

比别墅大一些,但比一般的写字楼又要小一些。

通透的落地玻璃幕墙包裹着建筑,外立面绿植如瀑布般垂落。

除了常规的楼梯和电梯外,在整栋楼的中央,是一个贯穿一到三楼的圆形旋转楼梯,螺旋上升串联起了各层空间。

一楼公共区像城市绿洲,前台,咖啡吧与零食墙是能量补给站。

二楼是模块化办公区,办公桌被四四方方隔成积木般灵活组合,绿植静静摆放在窗边。

三楼主要是会议室和休闲区,甚至还摆着若干健身器材。

这栋从装修风格上来看,不难发现前身是某家年轻人牵头的创业公司。

也许是资金链断裂的原因,除去桌椅绿植等不值钱的东西之外,大多数办公用品都被打包一空,变卖走了。

好在价格便宜,装修干净,稍微打扫一下就能直接用。

跟房东反复拉锯租赁价格,雇佣工人架梯子挂牌,联系保洁将室内焕然一新.直到十一假期的第二天,贺敏才勉强把一切搞定,接受老板验收。

“有模有样的嘛!”

对贺敏的办事效率,周明远其实有些惊讶。

他只是在地图上给她划了一小片区域,表示公司可以设定在这个位置。

结果却出人意料地不错,看得出贺敏背后显然十分用心。

第一是选址——南湖创意产业服务园。

这里位于关山大道,占地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比邻各大高校,是实打实的核心区域。

两世为人的周明远,自然对日后发展一片光明的南湖产业园不陌生。

好地方。

第二,贺敏这女孩不愧是学生会主席出身,办事真的肯动脑子啊!

相比对接金融公司这种小事,销售合同模版,以及搞定办公地点这两件事办起来,都颇有一番难度。

别说什么有钱轻轻松松搞定这种话。

作为牵头办事的员工,能不能做出正确决策,有没有必要跟老板事无巨细汇报,如何平衡预算和时间,这些都是不同程度上的考验。

很明显,贺敏完成的相当到位。

“之前是我不够严谨.现在有了办公地点,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失误了。”

偌大的办公区域空空荡荡,只坐着周明远和贺敏两人。

今天的贺敏穿着一身典型的职业女性装扮,人看上去成熟了不少。

质地轻薄的素色条纹长袖衬衫,垂坠感十足,下身是刚过膝盖的中长裙和亮丝长袜,脚下踩着浅口设计乐福鞋,衬得小腿修长又纤细。

“吃一堑长一智,好在金额比较小。”

周明远笑了笑,接过女孩递给他的热茶,抿了一口。

贺敏说的失误,是指前段时间和杜佳诺合作出售合同模版,未经公司账户就把现金分了出去。

回来被老板劈头盖脸一通教训,贺敏才知道,这么做到底有多不专业。

所以,招兵买马,就成了她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之一。

“招人进度怎么样了?”

男人继续问道。

“我早就在你说的网站上发布消息了,下午会有一批人过来”

“财务啊,行政啊,都有人报名。”

说罢,贺敏将椅子拉近,开口问道。

“周总,其实有件事我没想太明白。”

“你不是说我们是轻资产公司,招这么多其他方面的人才.干嘛啊?”

贺敏毕竟是法学院科班出身。

四年来不仅担任学生会主席,专业课也一点没落下,法考第一年就做到了高分通过。

即使由于家庭原因,她没有选择老老实实当一名实习律师,而是出来赚钱维持生计,但她见过律所的运转模式。

传统律所90%以上的人员,都是正儿八经的律师。

除此之外的人员构成,也不过是少量秘书、财务以及行政人员。

但在周明远的计划里,安排她招揽的人才类型,明显更加多样化。

有销售,有投流手,还有设计师,甚至还有新媒体内容人员。

走错片场了吧?

这不是解忧传媒该干的事情吗?周明远闻言,摸着下颌笑了笑,说道:“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我们公司和传统律所的区别在哪?”

“呃”

贺敏思考一番,咬着嘴唇说道。

“传统的律所是出卖自己和团队成员的时间,这就需要计算单位时间的成本,再去追求最高的单位时间溢价。”

“而我们收费比较低,靠的是和金融公司的关系,打包处理后数量级比较大。”

“没错。”

周明远竖了竖大拇指:“但公司的发展,不可能一直靠关系,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

“现在是流量时代,一切都要顺着趋势前进。”“你知道国外的legalzoom吗?”

贺敏摇了摇头,一脸茫然。

“这是诞生于美利坚的法律和合规解决方案在线平台,已经在筹备纽交所上市了,主要为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市场业务潜力无限,在国内,我们也一样可以做法律服务产品化的事情。”

谈起这些,周明远不禁坐直了身子,意气风发。

谁说当律师才是法学生最赚钱的出路?重回互联网时代,根本不需要当律师,周明远一样可以靠法律行业赚得盆满钵满。

宏观上讲,流量型业务的需求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一直都在、一直都很大,但是没有供给。

而他,就打算朝着前景广阔的下沉市场发力。

“我说这些你可能听不明白,给你举个例子。”

周明远继续说道。

“我有个亲戚,家里人是做水果批发的,经常遇到几万块钱的欠款,之前就是家人自己催债,实在催不到就认栽了。”

“水果市场大概几百号商户,都有这个问题,但是去找律师,律师都不做这种案子,嫌标的太小了,最多只能赚三四千块。”

“.”

贺敏双手抵在桌面上,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为什么传统律所不愿意接?”

周明远伸出手指算了起来。

“因为比如一个案件收费3000元,一个小律师团队一年只能做100个,收入30万,肯定是要亏钱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类似的案子一年做2万个,还会不会亏钱?”

“至于怎么从100个变成2万个,这就要靠流量的魔力。”

“当你独立执业之后,你会发现从业之后的个别领域,就比如劳动争议吧,感觉满地都是钱,但就是捡不起来,因为全是一块的一块的,弯腰一张一张捡的话得累死。”

周明远回忆起自己的发家历程,忍不住悠悠叹了口气。

“但产品化之后,其实就成了拿吸尘器来捡。”

“.”

贺敏听得更认真了。

“至于什么是产品化?”

“很简单。”

“设计产品的过程,就是发现需求的过程,这也就是让你招揽各路人才的原因所在。”

“首先,我们在各大平台投流做推广测试,让大众看到其需求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来解决的可能性。”

“然后要做的,就是产品本身的标准化,防止亏本情况的发生。”

“接下来就是投放平台的匹配,确定能否以一个合理的广告投放成本,找到目标客户。”

“最后,法律服务产品上线,根据市场反馈快速迭代。”

周明远的用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贺敏依旧抓住了老板表达的核心。

就像刚才提到的,3000块的案子,一年只做100个肯定是亏的,做2万个肯定是不亏的。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如何找到并成交这2万个案件?

在没有深刻理解或者接触互联网的前提下,律师确实是很难做到这一点。

如果不考虑价格,法律服务大家都能做,但有可能会导致交付成本要高于整体报价。

很多律师都会存在这个问题,比如2万块的律师费,开庭开了十多次,按照单位小时算起来。

其实还tm亏了钱。

“所以,从产品设计上看,我们接下来做法律服务产品,一开始就要确定,我们培养交付团队的成本有多少、交付的时间成本是怎样的,以一个相对标准的交付状态、相对合理的交付成本来维持低客单价,并且能够获得利润。”

“因为客户能付的钱只有这么多。”

周明远越说越起劲,干脆站起身来,把不远处的白板扯了过来,拉开白板笔。

“给你科普一下,互联网的基础商业模型。”

“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转介绍率,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当程度上的专业性,而且需要实时做出分析决策,以及长期迭代。”

男人在白板上刷刷几下,写出一小串公式,看得贺敏云里雾里。

“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靠组织,靠公司化管理运作,完全可以在另一个极端卷到天际,也就是客户数量。”

周明远在流量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圈。

“个体律师的手工小作坊,注定服务不了太多客户。”

“但是,如果我们打造了分工明确的生产流水线,实现规模化量产,那这条工业级生产线,比之传统手工小作坊,效率可高太多了。”

“所以,我们能获得极大的成本优势,反哺到客户需求这里,你能让客户享受到价格更低,但是品质也同样有保障的法律服务;反哺到律师的供给端,就是可以承接的客户数,理论上是可以没有天花板的,只要生产流水线能够顺畅运作下来。”

“就我们明理公司来说,最大的差异化就是有营销,有销售,有产品。”

“营销就是通过不断地优化不同渠道的投放计划,根据不断调整的玩法去以最低的价格,在互联网上找到更多有准确法律需求的人。”

“销售需要不断优化成交链路和话术,让客户能够信任你,和你产生交易。”

“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结合供需关系、客户预期、支付能力、支付方式、交付成本等等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比如面向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客单价,我们定到一口价1000块,合情合理。”

“所以说白了,这些互联网思维是我们专业,但律师不专业的东西。”

周明远连着说了一大堆,低头灌了口水,笑眯眯望向似懂非懂的小助理。

事实上,他这一套互联网思维的流量打法,是后世许多网推所的标准操作。

但放在万物竞发的2014年,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精细化组织,全流程协作。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法律专业与其他人员之间积极配合,实现前端获客后端交付,打造法律服务生产流水线,有效提升客户承载量。

定位先行,获客为王,交付为基石,组织为保障。

在传统律师还在苦哈哈喝酒应酬搞社交拉关系获客的时候,周明远已经做好了十足十的准备,插上流量的通天翅膀。

“周总.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东西吗?”

贺敏大脑飞速运转,越想越神奇,只觉得自己嗓子发干。

原来还能这么做?法律服务也能规模化量产?创收=客户数x客单价。

贺敏清楚,律师传统增加创收的进阶路径,都是在追求客单价,而不是客户数。

如果按照老板的说法,客户数一上去,这恐怕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蓝海!

也太牛逼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