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一个苹果被抢所引发的故事(1 / 1)

加入書籤

“写什么呢?”

见江弦放下笔,抻直了后背伸个懒腰,朱琳便凑过去轻声问了一句。

“你回来了。”

江弦握住女王陛下搭在他肩上的手,“这不是之前答应给《花城》写一篇稿子嘛,终于给他们写好了。”

“你可真能写。”

朱琳慵懒的趴在江弦后背上面,双臂穿过他的脖子,捧起桌上的稿件。

她翻开第一页,轻声念出第一行的小说名:“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初次出门】=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

是的,江弦所合成的那篇先锋小说,便是“先锋五虎”中的“东邪”余华的成名作。

这篇小说的篇幅并不长。

朱琳摸了一下稿子的厚度,大概也就不到两万字。

“本来早就能够写完交给《花城》的,不过这段时间一直忙着《人民文摘》的事情,最近这才终于腾出点空来,抓紧时间写完。”江弦开口道。

他挠了挠侧脸,朱琳耳边有几缕不乖巧的鬓发垂在他脸颊旁,若有若无的痒。

“讲的什么内容?”朱琳问。

江弦想了想,总结说,“大概就是.一个18岁的少年第一次出门看世界的故事。”

很多人应该都对《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小说比较熟悉。

大概是20多年之后,这篇小说以“突兀”的姿态出现在了文学教育领域。

它入选了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材以及语文版高中的新课标教材!可见,在历经大浪淘沙后的诸多“先锋小说”当中,这篇《十八岁出门远行》仍是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一枚珍宝。

“剧组那边怎么说的?”江弦关心道。

“已经定下来了。”

朱琳笑着说,“王导对我演秦可卿这个角色相当满意,就是戏份少,这样也好,我有更多时间照顾咱家年年。”

“秦可卿啊.”

江弦回想了下,这大概算是朱琳第一次古装.也不算。

《少林寺》之中白无瑕也是古装扮相。

只不过白无瑕衣着朴素,远没有秦可卿、女王陛下这类角色那么雍容华贵。

江弦想着想着,就有些迫不及待想看看朱琳穿上秦可卿衣服以后的样子。

和女王陛下那么相像的角色,一定能从其中看出几分女王的影子。

一边想着,心里就生出几分火热“哎呀,手又不规矩。”朱琳把腰间的那只大手按住。

江弦反攥住她那只软滑细嫩的手,笑道:“什么叫不规矩?这话说的,你是我媳妇,要说也只能说是夫妻之间的小情趣。”

说着便将朱琳拥入怀中。

柔软的身躯带着,淡淡的香气,萦绕在鼻尖,让人心醉神迷,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最近两个人都忙着事业,可有一阵子没好好亲热,如今这么相拥在一起,一时间犹如干柴遇烈火。

嗯,偶尔“白日宣淫”,倒也有着一番颇为别样的情趣。

又是抱,又是吻。

朱琳只觉得身体一点点变得灼热。

在意识彻底模糊之前,她用仍保留着的一丝清明,抬起双手使劲推开江弦,强压住喉咙里的音量:

“嗯。”

“别闹、别闹。”

“啊。”

“朱虹还在外面.”

江弦当然不是没轻没重的色中饿鬼。

亲热个差不多,这才放开已经衣衫半解、酥肩半露的朱琳。

“.我、我就不该过来看你的。”朱琳脸色潮红,胸脯剧烈起伏。

她刚才可真是慌得要死。

一想起自己妹妹还在外面,这要是被她妹妹听见她的狼狈叫喊,她这个姐姐以后还哪好意思面对她。

嗯,不过回想起刚才那一幕。

朱琳也不懂为什么,心惊肉跳担心被发现的同时,她也比起平常敏感了太多太多“姐、姐夫。”

正想着,外面朱虹喊了一声。

“我能进来吗?”

“.”

朱琳和江弦对视一眼。

看着自己媳妇满眼的窘迫,江弦轻咳一声。

“.等一下。”

“哦。”

江弦站起身,走向门前,给朱琳留了几秒整理衣服的时间,这才推开门。

“怎么了?”

“姐夫,外面有人找你。”朱虹抱着孩子进来和江弦说道。

“哦,我知道了。”

江弦听着狗叫声,眺目往窗外看去,瞥见李陀正在院子里逗弄着他爹养的京巴“馒头”。

“陀爷!”

江弦笑着喊他一声。

另一边,朱虹暗自打量着书房里头,瞥见朱琳衣衫凌乱、神色怪异。

“姐。”

“嗯?”

“你和姐夫这么着急给年年弄个弟弟妹妹啊?”

“找打。”

朱琳刚褪下几分潮红的脸又烫起来,撵着朱虹从书房里头出去。

李陀这个人爱狗,也不嫌狗脏,抱着“馒头”来到江弦的书房里。

“哟呵,你这书房布置的可真是一绝.全京城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李陀放下狗,四处打量。

书房墙上挂满字画,红木书架上除了整齐的书籍,还摆满稀奇精致的小摆件,以及各种的瓶瓶罐罐。

李陀拿起一个绘着青花纹样的细口瓷瓶,光是看着就觉得值钱。

“这个看着有意思。”

“这是崇祯时候的,是个笔筒。”

“哪弄来的?”

“害,平时淘来的,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喜欢这些东西,那句话怎么说的:‘筑屋庋藏文史图籍,鼎砚骨董,予偃仰舒啸其中,以度晨夕,此外则无所求矣。’”

李陀点点头,“是啊,我要有你这一屋子,真是无所求了。”

“.”

江弦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就无所求了?

这才到哪儿啊?!在后世,他可听说过贾平凹那书房。据说贾大作家的书房,就像个农田,分了块块地,中间全是古董,边上留块小道,让人挤来挤去。

凡是进来求字的,走那条窄窄的道,还得小心点。

不然要是一不小心碰着啥古董,那可吃不了兜着走的。

而且人家贾平凹也不怕你打他这些心头爱的主意。

他的书房里有摄像头你敢信。

据说有个小伙子跑去找贾平凹求字,趁他失神,溜到楼上的另一个书房捣鼓了。

贾平凹就告诉他:“小同志,要留神啊,我这儿装了监控,直接连警局呢!”

人家那书房,古董都是按堆算的。

在这环境里头捣鼓文字,那才有逼格。

江弦还得朝着人家靠拢呢。

“开门,太开门了!”

李陀端着江弦的一对五彩狮穿花小罐把玩半天,颇有些爱不释手。

“明末清初的,喝点水。”

江弦给李陀端一杯茶。

李陀把小罐放回原处,和江弦坐在一对黄花梨圈椅上谈起正事儿。

“江弦,你不是问我要稿子么?我选了几篇我感觉特好的稿子给你拿过来,都是短篇,你看看怎么样。”李陀从挎包里取出几份稿子,塞到江弦手里。

李陀是京城文化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京城的作者都知道,手里只要有难发行的稿子,都给李陀送去,保准能找份期刊发了。

因此李陀家每个月收着的稿子,甚至比一些文学期刊的编辑部还多。

江弦要组稿,从李陀这儿绝对是不能错过的,一定能发掘好些个新人作家的稿子出来。

他喝一口水,掀开一份李陀交给他的稿子,很快看了进去。

李陀则继续打量着他这间书房。

他站起身溜达两圈,盯上江弦那张又宽又长的雕花书桌。

本来是想品一品桌子,结果注意力被桌上的那份稿子吸引过去。

“江长官,这份稿子是”

“什么?”

江弦抬起头,顺着李陀的目光看去,“哦,是我最近刚写好的一份手稿。”

“你刚写好的手稿?”李陀吃了一惊,神色也变得兴奋起来,就像是一名老饕,碰到了平常难得一见的珍馐。

“我能看看么?”

江弦笑了笑,“陀爷要是不嫌弃,不妨为我掌掌眼,我这篇小说也是跟了跟最近流行的‘先锋小说’的风。”

“先锋小说?”李陀愣了一下。

江弦赶忙解释,“就是马原之前那篇《ls河女神》一类的小说,我把这一类小说称为先锋小说,这个描述当然很笼统,意识流、荒诞派这些具备西方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在我看来都可以归入‘先锋’这个大派别当中。”

李陀点点头,“意识流、荒诞派这些年都很火,不过仍是没有形成一场思潮,也就没人去归结过这一类小说,之前倒是也有‘先锋’这种说法,但从没人正式提出过‘先锋小说’。

说起来,最近我也在关注马原的那篇《ls河女神》,自从他那篇小说发表,文坛这一类的作品就好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下子冒出来许多,我有预感,一场新的文学思潮已经初具雏形。”

“你先看看我这篇小说写的怎么样。”江弦笑着道。

李陀答应一声,在椅子上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捧起江弦这份名为《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稿子阅读起来: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

李陀一读就感觉到了这篇小说的不一般。

和传统小说的味道不同,这篇小说从起始的几句开始,便有一股浓浓的荒诞味道扑面而来。

这篇小说讲的故事也很简单:十八岁少年“我”听了父亲鼓励,第一次独自出门远行。

一开始“我”对未知世界满怀憧憬,可旅途中挫折不断。

“我”面对一切都如此的放松,因为“我”总是把眼前的新鲜想像成一些“我”有限的记忆中已经熟悉的过往。

甚至于“我”的小聪明让一支烟换取了免费搭车的喜悦,“我”有点沾沾自喜,出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可后来变了,汽车抛锚了,接着一群路人抢走货车上的苹果。

“我”想阻拦结果被他们打,司机却在一旁冷漠看着,最后连“我”的红色背包居然都被他抢走。

到了晚上,“我”只能在被遗弃的货车里过夜,成为了唯一的受害者。

故事结束。

李陀放下手上的稿子,抬起头,恍惚一阵。

他看一眼仍在阅读稿子的江弦,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

江弦这篇小说,可以说写的非常简单。

“我”出门搭车、汽车抛锚、有人抢车上的苹果、“我”阻拦结果被打.整篇小说就讲了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

但这小说却一点都不简单。

就和你看《让子弹飞》这电影似得。

故事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其中略显夸张和荒诞的情节,让整部电影都变得深刻和匪夷所思。

“看完了?”

李陀的动作吸引了江弦的注意力。

他抬起头,“感觉怎么样?”

“怎么样?”

李陀顿了顿,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

诚实的讲。

他完全不知道江弦的这部作品想要表达什么。

“匪夷所思。”

李陀这个评论家憋了半天,最后只从嘴巴里挤出四个字。

“匪夷所思!”

回想这篇小说的内容,可不就是匪夷所思?主人公“我”想要搭车,可是几乎所有的司机都像看不到“我”似的,没有停下车来接“我”。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司机,司机接了“我”给的烟,却在得知“我”要搭车的时候仍叫“我”滚。

“我”在上车之后吼了司机,但司机不但不骂“我”,反而对“我”报以微笑,热情地跟“我”聊天。

走到半路,车子抛锚,司机不但不急,反而站在路中央做起广播体操。

有村民要抢司机的苹果,“我”告诉司机,司机却非常高兴。

苹果都被抢完,司机不仅朝“我”哈哈大笑,还抢走了“我”的包。

“你怎么会想到写这么一篇小说?”李陀疑惑的发问。

江弦当然一早就想好了小说灵感的来源: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条新闻,说有一箱苹果在运输的路上被人给抢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件事写成了这篇小说。”

“听说一箱苹果被抢了就能写成小说?!”

李陀有点傻眼。

怎么在江弦那儿,灵感来的就好像吃饭喝水一样容易。

一个苹果被抢了的新闻都是一篇小说!他写一篇小说就比下蛋都难。

哪怕行万里路看遍祖国河山,都憋不出一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