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资本獠牙:金融风暴下的野心与博弈(1 / 1)
贝森特口中的“七万亿美元”,让在场众人既震惊又疑惑。
这些人齐望向他手中微颤抖的资料,目光里满是困惑。
这庞大的资金数字从何而来?
又意味着什么?“这到底是什么数据?!”有人忍不住脱口而出,后排的操盘手甚至站起了身。
会议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答案。
索罗斯倚在会议桌前,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扫过众人紧绷的脸庞,突然拍了下桌:“安静!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如今国际游资的规模。
试想,如果其中10%到20%的资金涌入亚洲,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为了拿到这份数据,我亲自飞到纽约,和美联储的老朋友周旋了两天,甚至答应分享部分东南亚市场的战果。”
他顿了顿,眼神闪过一丝锐利,“才从他们的核心数据库里调出这些机密。
全球套利集团、外汇、期货、贵金属市场,这些地方游荡的资金,就是我们手里最锋利的刀。”
一旁的助理约翰翻开手中的调查报告,补充道。
“过去一个月,我们监测到多个市场出现异常。伦敦贵金属市场、法兰克福证券市场、纽约期货市场的仓位都在大幅降低。
通过多方渠道调查发现,大量资金正在向亚洲转移,仅新加坡和香港的离岸账户,就承接了超过183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
我们预估,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时,做空泰铢的资金中我们量子基金占超过五成。
而到了7月11日菲律宾跟进放弃联系汇率,跟风资金规模已暴增至我们的两倍。
截至上个月末,这些逐利资本总量更是超过我们五倍有余。
这些资金就像等待机会的野兽,而我们,将是吹响进攻号角的人。”
“……”
索罗斯盯着墙上的日历,8月鲜红的数字刺得他眯起眼睛。
就在三天前,马来西亚央行耗尽最后外汇储备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吉隆坡街头抗议人群冲击财政部的画面还在电视上循环播放。
此刻,他摩挲着下巴。
“跟风资金来得快,散得也快,就像受惊的羊群。想要将他们凝聚成一股力量,唯有不断胜利。
过去两周,我们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市场已经撕开缺口,但这些只是前菜。
8月剩下的时间,继续猛攻东南亚,重点做空印尼盾和新加坡元。
巩固战果,让跟风资金看到持续获利的可能。
同时对韩国、日本、台湾、香港发起试探性进攻,放出风声、制造恐慌,引导这些资金先去探路,消耗这些地方的力量。”
他抓起一根教鞭,指向东亚地图。
“大家记住,现阶段我们的主力资金暂且退居幕后。让跟风资金当先锋,去啃那些难啃的骨头。
真正的猎手,从不急于暴露獠牙。
等他们摸清楚对方虚实,我们再在股指期货、债券、汇率远期合约悄悄布局。
但并非所有跟风资金都能信任。”
索罗斯话锋一转:“约翰,立刻成立特别小组,暗中调查那些资金量和跟风机构。
筛选出可靠的合作者,必要时可以透露一些次要目标,建立攻守同盟。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加快资金积累——从目前350亿到500亿,甚至更高!
杠杆加到极限,让背后的银团全力支持我们。
高盛、摩根这些投行在政治、舆论领域的能量,就是我们最好的武器。”
他将教鞭拍在地图“9月”标记处。
“9月,我们全面复盘试探结果,将重新规划布局,提前埋设好所有暗线。
当我们的资金规模带动上万亿的跟风资金,这世上没有任何金融防线能挡住我们!”
说到这里,其教鞭移向地图上的日本和香港。
“日本在韩国有大量投资,”他的声音变得低沉。
“先击溃韩国,迫使日元大幅贬值,引爆日本金融机构的坏账雷区,这是撕开日本防线的关键。”
最后,教鞭停在香港上空,久久没有落下。
索罗斯的瞳孔微缩,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某种难以名状的预感在他心底翻涌——这座刚刚回归的东方之珠,或许将成为决定这场金融战役最终胜负之地。
但很快恢复了冷峻的神色,重重敲了敲香港的标记。
“10月份进行第一波攻击,这里将是我们的封神之地!无论有多难,我们必将踏碎所有阻碍!”
这时,索罗斯转头,冲助理约翰命令道。
“联系摩根大通、雷曼兄弟、高盛……
让这些银团提供所有在香港、新加坡市场,单笔超一亿美元的资金操作明细。”
索罗斯的话让约翰面露难色。
“boss,这恐怕有难度。那些投行向来视客户数据为绝密,没有足够利益……”
“啪!”索罗斯将教鞭拍在桌面上。
“没有好处他们当然不会松口!让出部分利润、开放合作份额——这些豺狼,不喂饱怎么会通融??筛选出真正的大金主,我们要和他们建立攻守同盟。
更要防着关键时刻跟风的资金中有人反水,必须监控可疑资金的流向。
我会亲自致电那些投行高管,该妥协的地方还是必须妥协。”
媒体总在吹嘘量子基金在东南亚斩获巨额利润。
可索罗斯自己知道,那些躲在杠杆背后的华尔街财团,瓜分的红利是其十倍不止。
每次冲锋在前背负骂名,最后却只能舔舐残羹冷炙。
这种滋味,他受够了!“等我们的资金突破千亿规模……”他突然开口,目光扫过会议室里聆听的操盘手。
“去联系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约翰·梅里韦瑟,还有奥奇-齐夫资本管理集团的负责人。
我们需要组建真正的同盟,而不是被人当枪使的马前卒。
到那时,利润分配的规则,该由我们自己来定。”
……
当索罗斯的团队在新加坡会议室里商讨着对跟风资金的筛选监控,千里之外的顾俊辉对此浑然不觉。
他虽也是这场金融风暴中“跟风资金”的一员,但凭借超前的记忆与布局,早已分散资金至二十家合作机构,力求低调行事。
可随着收益不断滚动,资金规模呈几何级增长,被盯上只是时间问题。
那些在东南亚市场斩获的巨额利润,还有即将在股指期货市场掀起的操作,难保不会引起索罗斯等资本大鳄的注意。
此刻的顾俊辉,刚结束8月操盘布局会议。
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中环密密麻麻的高楼与波光粼粼的维多利亚港湾。
心中盘算着危机的走向。
大致的几个时间节点:7月2日泰国汇率崩盘只是序章,8月危机将席卷东亚,10月的台湾、香港、韩国、日本更是重中之重。
而11月韩国货币贬值100%的惨烈景象,至今仍印象深刻。
民众捐出黄金首饰救国的悲壮,也抵不过世界银行苛刻条件下,华尔街投行对韩国核心金融与大企业股份的无情收割。
12月,在imf牵头提供的550亿美元紧急援助协议下,韩国被迫打开金融市场大门。
以三星集团为例,原本牢牢掌握在李氏手中的股权架构被改变。
53%的普通股被高盛、摩根大通等华尔街投行收入囊中,76%的优先股也成为外资瓜分的战利品。
曾经象征韩国经济脊梁的十家大型银行,七家控制权易主,董事会席位被西方资本代表占据。
首尔江南区的银行总部里,英语对话取代韩语成为主流,汉江两岸的霓虹灯下,韩国经济彻底沦为国际资本的提线木偶。
顾俊辉手指敲击着窗台,想起后世网络上流传的一则轶事。
在韩国街头,辨别中日韩三国人有个“特殊标准”。
当驻韩美军的军车呼啸而过,韩国民众大多会下意识低头避让,目光躲闪着加快脚步。
日本游客则会谨慎地侧身,保持着疏离的礼节。
唯有中国游客,会挺直脊梁与美军士兵对视,眼神里不带半分惧意。
这个略带调侃的对比,此刻想来却满是唏嘘!军事主权受制于驻韩美军,经济命脉又被华尔街掐住。
这样的国家,即便高楼林立、科技发达,终究难以摆脱是棋子的命运……而当12月的圣诞钟声敲响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游资与背后的华尔街银团早已满载而归。
他们捧着从东南亚、东亚收割的巨额财富,如同凯旋的掠夺者般暂作休整。
亚洲这片被金融风暴席卷过的土地,从首尔到曼谷,从东京到吉隆坡,市场终于迎来喘息之机。
明年1月,汇率与股市如同回光返照般出现报复性反弹,恒生指数短暂回升,韩元汇率也略有企稳。
让劫后余生的人们误以为危机已悄然远去。
可资本的贪婪是永无止境!那些在圣诞假期养精蓄锐的国际资本,早已在暗中重组力量。
2月寒潮未散,新一轮攻势便如恶狼扑食般展开。
先是泰国股市再度暴跌,紧接着马来西亚、印尼的金融防线接连失守。
到了5月,印尼局势彻底失控,执政32年的苏哈托政权轰然倒塌。
这场剧烈的动荡迅速波及社会各个层面,不仅引发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更导致民众生活陷入混乱,企业经营也受到严重冲击。
无数商铺被迫关停,当地居民的财产安全面临巨大威胁,在经济与社会的双重震荡中艰难求生……
这场持续至8月的二次冲击,将香港推向了金融危机的中心。
恒生指数从当下的16000点一路跌至6000多点,跌幅超过60%。
为捍卫港元汇率,香港政府史无前例地打破“自由市场”的铁律,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干预。
内地提供无限量资金支持。
香港的富豪们也纷纷响应,旗下上市公司联手护盘。
多股力量组成的防线与索罗斯团队为首的国际游资展开殊死搏杀。
这场金融保卫战,最终以香港艰难取胜告终。
代价不小!
香港经济陷入衰退,楼市价格大跌,直至2003年才勉强恢复到1997年危机前的水平。
作为诞生过李小龙、成龙、周星驰等巨星,产出无数经典的香港电影业,也在经济寒冬中走向衰落。
顾俊辉望着中环下川流不息的车流与维多利亚湾摇曳的船帆,那些承载着华语电影荣光的黄金岁月,终究随着资本外流、人才流失而逐渐黯淡。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锐利起来。
作为辉远传媒的掌舵人,知道香港电影的辉煌不再时,正是自己的传媒公司接过接力棒的绝佳时机……
就在其思绪翻涌之际,身后传来一个娇俏的声音。
“俊辉,该吃中饭了。”
一阵熟悉的香味袭来,杨柳从背后搂住顾俊辉的腰。
脸颊贴在他背上,“在想什么呢?”
顾俊辉握住她搭在自己腹部的手,说道:“咱们7月份的收获已相当可观了,可照目前的局势来看,8月份只会更多。”
“7月份就赚了这么多!账上现有14.2亿美元,那8月岂不是要奔着二十亿美元去?
换算成人民币,每个月都是上百亿的进账,这也太恐怖了!”
说着,她将脸更深地埋进他后背,感受着男人身上强烈的阳刚气息,宽厚的肩膀给人十足的安全感。
杨柳忍不住想起初见时的场景。
那时的顾俊辉,自己穿上8厘米的高跟鞋,还能和他平视,估计身高也就1米76左右。
可现在,他像是抽条般窜到了1米84,自己只得仰着头看了。
杨柳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
在认识顾俊辉之前,自己不过是个大学毕业两年的普通女孩。
在姨夫的信托公司做着秘书兼接待的工作,每天重复着端茶倒水、整理文件、接待客户的琐碎事务。
直到遇见顾俊辉,自己的命运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现在的辉远金融账上的14.2亿美元,自己占2%的股份……
她默算着,那可是2800多万美元啊!从一个无名的小秘书,到如今身家上亿的投资人,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
“俊辉,”杨柳声音有些发颤,“感觉一切都好像在做梦一样。
我竟然身家过亿……”
顾俊辉转过身,揽住她的腰,将整个人圈进怀里,戏谑道。
“哟,原来我抱着的是个亿万富姐!”
杨柳眼波流转间透着妩媚,手戳了戳他的胸膛。
“怎么,瞧不起柳姐?”她故意扬起下巴,语气里带着三分娇嗔七分得意。
“以后啊,柳姐罩着你!”杨柳说道,想起了这称呼的由来。
去年6月,一次顾俊辉在二中音乐室为楚若琳伴奏,是自己匆匆跑来告诉他股市收益的消息。
后来逛街时,他一句“柳姐”,竟成了三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短短一年多,从吉州市到香港,从籍籍无名到身家上亿,命运的齿轮转得飞快。
杨柳轻声说道:“说起来,从吉州到香港不过两个多月……
也不知道这场金融危机,还要多久。
俊辉,你觉得这场从泰铢贬值开始的危机,以后会闹成什么样?”
“国际游资和其背后的华尔街财团,在东南亚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尝到甜头后野心只会更膨胀。
你看欧美那些媒体,天天鼓吹亚洲经济全是泡沫,宣扬所谓自由经济、放开金融管制,说白了就是给资本掠夺铺路。
按这趋势,他们绝不会止步于东南亚,韩国、日本、台湾、香港都是他们眼里的肥肉。
这场危机最少要持续半年,闹上一年都不奇怪。”
杨柳感慨道:“如果按你预估的这么久,现才一个月,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就已经天翻地覆。
再拖半年……
整个亚洲的经济怕是要全面衰退,这场危机波及的范围不敢想!”
“危机越大,机会就越大,辉远必将借此良机迅猛壮大!”顾俊辉缓缓说道。
“我要让辉远集团走向海外,而香港,就是最好的跳板,甚至可以作为未来的总部。
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就得有足够的影响力。
和李嘉诚他们那些老牌大家族相比,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娱乐领域发力。
首先得掌控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再入手一家电影公司,这是辉远传媒进军海外的基石。
要是能拿下一家电视台就更好了,以后不管是和内地对接,还是拓展国际业务,都方便得多。”
他语气里带着志在必得的气势:“当然,金融布局也必不可少。
如果能在这场危机里收购一家银行,以后资金调度会更加隐秘,操作起来也更灵活。
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就很难再有这么好的时机了。”
杨柳望着侃侃而谈的顾俊辉,想象着未来一两年,他将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些宏伟蓝图。
在她脑中,这些计划仿佛已经成为了现实。
其眼神里满是崇拜与爱慕。
顾俊辉看着她这副沉迷又崇拜的模样,心中涌起一阵自豪。
将杨柳搂进怀里,低头吻向她的唇。
杨柳双臂环上他的脖颈,热烈回应着。
顾俊辉将她抵在落地窗上,玻璃映出两人的身影。
杨柳双眼紧闭,脸颊绯红,微仰起头……
窗外维多利亚湾来往的船只与中环川流不息的车流,都成了模糊的背景。
就在两人浓情蜜意时,办公室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老板,”秘书田甜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张艺谋导演想和您聊聊《英雄》的剧本。
另外东京三菱银行那边联系过,他们下午两点来我们公司拜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