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港城资本棋局落子(1 / 1)
八月的香港闷热潮湿,中银大厦30层的辉远金融办公室内,冷气开得十足。
巨大的落地窗将维多利亚港的景致尽收眼底,而室内众人却无暇欣赏,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顾俊辉站在电子屏幕前,扫过东南亚各国股指的实时数据,神色沉稳。
身后,团队成员们正忙碌着。
“王哥,小周,你们今天就飞新加坡。”顾俊辉说道。
“8亿美元的资金已经到位,按照计划,分成十家合作方,每家8000万。
初期先建立十倍杠杆,后续根据市场情况,逐步加到20倍。
切记,操作一定要谨慎,密切关注东南亚五国股指的动向。”
王志远点点头,“俊辉放心,我们一定把任务完成好。”
与此同时,杨柳和小何也在为东亚市场的布局做准备。
6.2亿美元的资金分配方案已经敲定,除东京三菱银行获得2.2亿美元外,其余四家合作银行各分得1亿美元。
顾俊辉说道:“东京三菱银行那边已经确定了7.0%的融资利率,这是我们目前能拿到的最优条件。
其他合作方,我要求融资利率不能超过7.5%。有东京三菱银行这个参照,再加上我们不断扩大的资金规模,他们会重视这次合作。”
一旁的小何快速计算了一番。
“老板,如果能把平均融资利率从8.0%降到7.5%,按照14.2亿美元本金,20倍杠杆来算,总资金量就是284亿美元。
仅这0.5%的利率差,一个月就能节省约1183万美元的利息支出。”
顾俊辉:“现在7.5%只是第一步。等8月这波操作结束,九月、十月资金规模再扩大,我们还要继续和合作方谈。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现在是金融危机,汇率、股指波动大才有利润空间。
可一旦市场平稳,高利率下我们就是给银行打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在我心里,理想的融资利率是5%,但这不能急。随着我们资金量越来越大,合作方之间也会有竞争压力,从7.5%到7%,再到6.5%…5.5%…”
接下来的几天,辉远金融的团队进入了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王志远和小周在新加坡与十家合作方紧密对接。
他们按照计划,先以十倍杠杆谨慎建仓,同时根据市场变化,逐步调整仓位和杠杆比例。
面对辉远金融日益增长的资金体量和东京三菱银行给出的利率标杆。
其它合作方最终纷纷做出让步,将融资利率降至7.5%。
随着8月的交易逐步展开,辉远金融在东南亚和东亚市场的布局初现雏形。
14.2亿美元的资金,在二十家合作方的操盘下,悄然潜入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
而此时的国际金融市场,暗潮涌动,一场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从8月初开始,东南亚金融市场宛如被点燃的火药桶。
继泰国泰铢、菲律宾比索在上月大幅贬值后,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与新加坡元接连失守防线。
这场风暴也迅速向东亚席卷。
首尔证券交易所,韩国综合股价指数跌破关键支撑位,三星、现代等财阀企业的股票遭到疯狂抛售。
东京股市开盘即暴跌,日经225指数盘中跌幅一度超过4%,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
相比之下,香港恒生指数与台湾加权指数虽仍在苦苦支撑。
恒生指数的成交额却连续三日突破二百亿港元,多空双方在15000点关口展开激烈厮杀,盘面波动剧烈程度创年内新高。
全球资本市场也陷入联动震荡。
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连续五个交易日收跌,华尔街交易员们紧盯亚洲市场动态,担忧危机跨洋传导。
法兰克福dax指数、伦敦富时100指数同样未能幸免,欧洲金融机构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评估亚洲风险敞口。
关于亚洲方面,舆论风向发生戏剧性转变。
此前还在盛赞“亚洲经济奇迹”的《金融时报》,头版头条赫然刊登《泡沫破裂:亚洲经济将走向何方?》
尖锐指出东南亚各国长期积累的外债与房地产泡沫。
《华尔街日报》则发表社论,宣称“亚洲四小龙”神话破灭,呼吁国际投资者撤离高风险市场。
日本国内媒体同样一片哀嚎。
《读卖新闻》撰文痛陈“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已死”,制造业订单锐减的消息让东京街头的上班族神色凝重。
风暴眼之中,东南亚民众的生活正在经历剧变。
曼谷街头,出租车司机将计价器从泰铢切换为美元结算。
雅加达的菜市场里,商贩们拒绝接受大幅贬值的印尼盾,要求顾客用美元或新加坡元交易;
吉隆坡的房地产中介门前,挂牌出售的房屋数量激增,房价却在短短一周内暴跌两成。
曾经被视为经济繁荣象征的摩天大楼,此刻在风雨中显得摇摇欲坠……
风暴来势汹汹,东亚等地进行了相应的应对。
韩国央行迅速动用外汇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频繁干预以稳定韩元汇率。
日本政府紧急召开经济对策会议,承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金融市场。
这些地区的股市虽现波动,但跌幅仅约东南亚的一半,显示出一定缓冲能力。
可平静表象下危机暗藏。
各地为维稳汇率与股市,外汇储备快速消耗。
索罗斯等人如同嗜血的鲨鱼,在东南亚疯狂收割利润的同时,于舆论层面推波助澜。
他们以少量资金在东亚市场发起试探性攻击,引导大量跟风资金涌入,持续消耗各国的外汇防线。
其自身实力不但未损,反而因东南亚的巨额掠夺急速膨胀,可调配资金规模愈发庞大。
而此时的顾俊辉,已悄然完成8月股指期货的战略布局。
二十家合作方逐步将杠杆提升至20倍,所有资金如同蓄势待发的箭矢……
香港是辉远金融走向国际的关键跳板,顾俊辉早已将媒体、娱乐和金融定为核心布局领域。
在报业市场,《东方日报》《苹果日报》《明报》《星岛日报》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这些报纸风格、受众与背后集团的经营模式各异。
需从中筛选出最契合辉远战略的收购目标,为企业赢得舆论话语权。
电影娱乐方面,1997年的香港影坛,嘉禾、永盛、金公主、新艺城等电影公司各有千秋。
随着金融危机蔓延,这些公司的估值将下滑,计划通过收购进军香港影视行业。
金融布局更是重中之重。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是顾俊辉志在必得的战略资产。
外资银行实力强劲难以撼动,背靠国家的中银收购无望,汇丰与渣打根基深厚。
而东亚银行、廖创兴银行、大新银行等中小银行,以及道亨银行、永亨银行都进入了他的考察范围。
……
8月16日上午10点。
虽是周六,中银大厦30层的辉远金融办公室内依旧一片忙碌。
这段时间,为应对金融危机,团队都比较忙碌,今天也不例外。
田甜和林老师将一迭整理成册的资料放在顾俊辉的办公桌上,里面详细记录着香港有影响力的报纸、电影公司、电视台以及中小银行的信息。
“先说说银行的情况。”
顾俊辉目光停在银行板块的资料上。
在他心中银行是整个金融布局的核心支柱,掌控银行意味着掌握资金调动的命脉,更是未来利润增长的关键。
“我们初步筛选了八家银行。”田甜说道。
“分别是东亚银行、廖创兴银行、恒生银行、大新银行、永亨银行、道亨银行、华侨永亨银行和富邦银行。
其中恒生银行背靠汇丰,综合实力强劲但收购难度极大。
大新银行零售业务出色,网点遍布香港;永亨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经验丰富。
道亨银行擅长投资银行业务;华侨永亨银行在东南亚地区业务广泛,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富邦银行则在金融创新方面颇具特色。不过综合评估下来,东亚银行是老牌华资银行,业务广泛,客户资源优质,在跨境金融领域经验丰富。
廖创兴银行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家族式经营决策灵活,对本地市场的渗透力很强,这两家更贴合我们的需求。”
顾俊辉心中快速分析利弊。
片刻后,说道:“东亚银行主攻,它的综合实力和业务网络与我们的金融战略高度契合。
廖创兴银行备选。金融行业变数大,一旦东亚银行的收购出现阻碍。
或是其资产在危机中的贬值幅度未达预期,廖创兴银行能迅速顶上。”
“报纸方面的情况如何?”顾俊辉接着问。
“我们筛选了《东方日报》《苹果日报》《明报》《星岛日报》四家。”
田甜翻开对应资料。
“《东方日报》发行量稳居前列,受众以市井阶层为主;《苹果日报》报道风格大胆,话题性强。
《明报》由金庸创办,持股48%,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影响力深远。
另外,《星岛日报》历史悠久,海内外发行网络成熟。”
顾俊辉的手指停在《明报》资料上。
知道在未来2009年时,金庸将《明报》以8亿港元出售,子女并未接手经营。
“《明报》作为主攻目标,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是超级ip!
我们必须拿下国内至少二十年的影视改编权,游戏、动漫衍生开发权也一并谈。”
这时,顾俊辉想到刘一菲那丫头。
待她18岁进入专业院校沉淀后,再出演金庸剧经典角色(小龙女、王语嫣)必定超越前世。
他又拿起《东方日报》的资料。
“这家备选。东方报业集团根基深厚,受众广,若《明报》谈判遇阻或股价波动过大,可迅速转向。”
敲定报纸目标后,才将目光转向其它资料。
“电视台的情况如何?”
田甜:“目前香港电视台主要是无线电视和亚洲电视(亚视)占据主导。
无线电视市值高、市占率领先,制作的《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剧集影响力深远。
亚视虽然市占率稍逊,但也推出过《胜者为王》等热门作品。
另外,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也在香港有所布局,刚成立不久的凤凰卫视,凭借差异化的新闻视角,在华语圈逐渐崭露头角。”
(无线电视的艺员培训班堪称“造星工厂”,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皆是从这里走出。
每年的港姐选举更是娱乐圈的盛会,李嘉欣、袁咏仪等一众美人借此踏入演艺圈,成为影视圈的璀璨明星。
反观亚视,虽在剧集制作上稍逊一筹,却凭借亚洲小姐选举挖掘出利智、杨恭如等明星。
也培养出万梓良、刘松仁等实力派演员,其潜力同样不容小觑。)顾俊辉沉思片刻。
“无线电视主攻,其制作体系和人才储备是行业顶尖,但邵逸夫先生实力雄厚,收购难度不小。
亚视备选,如果无线电视的谈判受阻,亚视也有挖掘价值。
默多克的布局和凤凰卫视的发展,持续关注。”
“……”
这时,林老师递上了关于电影方面的资料。
“俊辉,电影公司方面,目前嘉禾和永盛依旧是行业巨头。
嘉禾有成龙等巨星资源,制作发行体系成熟。
永盛凭借《赌神》系列、《逃学威龙》系列票房大卖,商业运作能力一流。
此外,金公主、新艺城虽近年有所衰落,但底蕴仍在。”
顾俊辉点点头,“还有吗?”
田甜补充道:“李连杰1993年成立正东电影公司,接连推出《方世玉》《中南海保镖》《精武英雄》等功夫片。
王晶在1995年离开永盛后创办最佳拍档电影公司,与刘伟强合作的《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去年上映后引发轰动。
周星驰1996年成立星辉海外有限公司,其执导并主演的《大话西游》上映时票房遇冷。”
“嘉禾还是作为主攻目标,他们的国际发行渠道和成熟体系是我们最需要的。”顾俊辉迅速做出判断,“永盛备选。”
田甜张了张嘴,面露犹豫:“老板,听说这永盛电影公司的背景……”
顾俊辉靠在椅背上,目光看向窗外飘扬的紫荆花区旗,唇角带起笑意。
“一万个小弟难道比得过一万名解放军?香港都回归了,背靠强大的祖国和资本力量,这些江湖阵仗翻不起什么风浪。”
顾俊辉的话让田甜和林老师对视了一眼,心跳微微加快。
平日里看过的港片,《古惑仔》里的江湖恩怨、帮派火并。
其实离现实十分遥远。
实际上,香港的警察部署密度极高,治安状况良好,明面上几乎看不到电影中描绘的混乱场景。
香港回归后,那些曾经带有江湖背景的企业,在这样的大势下,也不得不顺应潮流转型。
毕竟谁都想搭上发展的快车,而不是成为被时代抛弃的对象。
顾俊辉并未留意两人神色间的微妙变化,目光依旧冷静。
“至于其它公司,先持续关注,等金融危机对行业冲击更明显时,再评估收购可能性。
现在正是暑期电影档,你们去查查这几天香港正在上映什么电影。
今晚我们去看电影吧!体验当下香港观众的观影喜好,这对我们布局影视行业很有帮助。”
田甜和林老师眼睛一亮,齐声应好,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
随后,两女去忙碌相关事宜了。
……
顾俊辉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繁华的香港街头,再次梳理布局。
银行作为资金支柱优先推进,报纸拿下ip资源,电视台与电影公司紧随其后。
到明年8月前,这些资产还会因金融危机进一步缩水,只需静待时机,精准出手就好。
正思索间,手机铃声响起。
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欢快的声音:“俊辉!田甜说今晚我们去看电影?怎么突然有这个兴致?”杨柳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
“今天不刚好周六嘛,忙了这么久也该放松一下。
再说了,咱们以前在内地看港片都是盗版,现在来香港,怎么也得贡献几张电影票。”
“哟,你还记得今天是周六?我还在投行、证券公司挨个联络呢!”
“辛苦了!忙完这两天,下半个月的操作基本就稳了,只等月底交割。”
正说着,田甜抱着一迭资料快步走来。
“老板,我查过了,现正在热映的有李连杰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票房和口碑都很不错。
还有王晶导演的《精装难兄难弟》,走怀旧喜剧路线,年轻观众反响也很好。
另外成龙大哥的《一个好人》也在档期内,这是部融合了国际元素的动作片。”
顾俊辉目光一亮,追问:“有没有周星驰的片子?”
“暂时没有。他上半年上映了《算死草》和《97家有喜事》。”
“……”
顾俊辉对着电话说:“杨柳,我们晚上去看《黄飞鸿之西域雄狮》……”
挂断电话后,他又叮嘱田甜。
“记录一下,离我回内地还有半个月,这段时间除了安排拜访金庸老爷子,周星驰那边也要找机会接触。
辉远传媒接下来计划和他深度合作几部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