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山河破碎的青春!(1 / 1)

加入書籤

0.45。

这个收视率!好弱!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虽然只是试水性质的作品,但现在这个收视率,不得不说的就是,实在是弱了点。

校长观影团们就没想到会有那么弱的远远的低于电视台平均收视率的3.3的收视率。

而且就目前的舆论情况来看,第二天的收视率会更糟糕。

因为,压根就没有评价的.冷冷清清的讨论。

王朔,海石,这些京圈文化圈子的核心创作者,他们的改编通常而言都能获得一个还算不错的成绩,但这一次这个成绩确实是有些令人大跌眼镜的。

属于是相当的低的成绩了。

这个评论和收视率,代表着大家对这部作品本身不感兴趣.并非出于演技,也并非出于内容,而是出于题材的冷门。

“大家对年代青春剧的热情那么低的吗.”就连旁边的王劲崧都对这个强无敌的收视率感到震撼,已经很久没见过那么低收视率的作品了,甚至还是京圈出品的作品,上一次见那么低收视率的,还是满圈的《功夫状元》。

“确实是低了点.”

此时,旁侧的王凤升也忍不住:“其实这部作品我老婆挺爱看的,也蛮好的啊,我还以为成绩会更不错。”

“七十年代的,军区大院子弟们的生活.额。”

旁边的徐小丹就没敢说——军区大院的生活怎么样,她也没兴趣啊。

对于王凤升这种‘根正苗红’的人来说,这部作品的代入感可以说是很足了,毕竟那也算是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到的改编。

但又换一句话来说对他来说,相当程度的代入感,那可能对普通人来说,真的就没有多少的感觉吧其实就是大家对于权贵的青春并不感兴趣。

你们在那里风花雪月的时候。

我家的人可都在泥土里刨吃的呢。

怎么可能共情呀。

“那就挺糟糕的了呀,如果是因为这个题材水土不服的话,那恰同学少年的这个题材也理应会遭受水土不服的成分.”

此时的王劲崧就觉得有些糟糕了。

“没想到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居然是率先被淘汰的。”

就连王海洋看着这收视率都直呼辣眼睛。

这收视率也太低了。

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题材的水土不服.你如果是完全虚构架空的大少爷,大小姐们的生活,大家也许还能给一点幻想的空间。

但如果是真正的大少爷和大小姐他们的日子,那就能让大家不舒服了。

文学题材和影音题材的受众还是有那么些区别的。

而如今题材上的水土不服。

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

“京圈就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吧,这年轻人的东西他们把握不住了,也没有必要去把握。”

试水归试水,但成绩也确实过于难看了,这个收视率几乎可以说是在撤档线上徘徊。

导演叶晶也是根正苗红的出身。

在这个收视率出来之后。

叶晶就很破防。

当场就发了媒体,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我这部作品是拍给京爷看的,外地人是看不懂,很正常。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我作为导演,很大度的原谅了观众。

你们没看懂作品,我不怪你们。

导演原谅了观众,这句话乍一听有点毛病,但仔细一想。

毛病其实也并不算特别小的本质上还是跨题材的水土不服——叶晶嘴硬也没用。

文樟,白百合,陈雨凡,佟大韦,要咖位的有咖位,要形貌的有形貌,完全符合青春片的选角标准。

但是。

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次跨题材的运作,京圈涉足青春片的领域,确实是失败告终的。

对于王海洋来说,这也能确定一件事情,‘青春’题材的固定受众,还是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这里翻车了之后,似乎也意味着《恰同学少年》翻车的概率也是不会低的。

青春片,达不到的审美然而旁边的江丽却说道:“其实我看了《恰同学少年》,他.其实还是不错的,至少目前来看,李轩在导演,分镜方面的才能就并不弱。”

内心再补充——

感觉,这位根正苗红的叶晶,他的分镜,摄影色彩的手法可能都没有李轩来的‘精准’。

他就仿佛真的身处于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总是用最精准的镜头去捕捉着表达出来的东西。

‘精准切入’

甚至这是许多有经验的导演都做不到的事情,但李轩做到了仿佛沉浸深入,没有任何一丝丝,多余,赘述的镜头,一切都是那么精准。

这一点很舒服的,其实。

镜头不在于繁复炫技,那是大佬才能做的事情,镜头的表达,其实最基础,但最难的还是精准精简,一眼就能看出想要表达的东西。

李轩也并不简单啊至少,目前江丽知道了,李轩这些湘江三友的学生们,进入学校是来干嘛的。

来,读书来了。

这件事放在青春片里其实还蛮震撼的,毕竟好像真的从来没有青春片里的男女主角们,是来读书的。

但这不青春吗?

没毛病啊。

大家上学的时光,不都是在读书的吗。

没有任何毛病甚至是挑不出毛病来。

甚至让一开始一些黑《恰同学少年》的稿子直接废掉了.“都说市场部太急了,片子还没出就出稿子,结果人家真的就是读书,恋爱之类的更多在于青涩的点到为止,也没有乱七八糟的拉扯。”王海洋对此是想说一说市场部的傻女人的,这就算是属于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了。

至少在《恰同学少年》这件事上.确实如此。

不过。

虽然‘读书’属于‘青春’的范畴里,确实没毛病。

但这件事真的符合大众审美吗,大部分人来说,对于学生时代的读书和枯燥可都没什么好的回忆的电视剧的存在本质上还编织未曾选择的梦。

是‘幻想’。

而‘读书’太过现实。

就算《恰同学少年》读书的还算有趣,但依然是‘读书’是‘学习’.是将痛苦呈现。

拍的再有趣,这个剧情也不有趣。

果然,收视率起手就是3.5的收视率。

和隔壁湖南卫视《微笑pasta》那首日6.6的收视率比起来,确实是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在那么多热度轰炸的情况下只有3.5的收视率,可以说大家对这个题材的兴趣确实并不算特别的大.”

起码在这种业内的抹黑,轰炸,各种情况下,获得这样的收视率也还算可以。

这一批收视率里,在王海洋看来,看乐子的人是居多的,真正具体的观影人数,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本来他是这么想的,甚至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下场,其实能对《恰同学少年》的下场做一个大概的预估直到豆瓣评分出来之后7.1的起手分数。

口碑很不错啊。

一个让王海洋愕然的分数,也就是说,追看这部剧的人,无论是因为黑的还是好奇吸引,都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要知道这还是在华艺市场部去打分的情况下得出来的分数,真实分数可能会更高。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分数还没出来呢,评分人数不够,旁边就是敬请期待。等一下。

那这一次的青春片档期里,垫底的不是新人新作,反而是根正苗红,三代红心的老导演,叶晶导的作品!

京圈这一波.好像脸丢大了!

本来《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也不算特别的刺眼,毕竟试水作品嘛,扑街了就扑街了。

但有一个《恰同学少年》在那里,就显得尤为辣眼睛。

很,突出。

当差生不是什么事儿,一次两次没考好也不算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再怎么样的导演都有被动到【下限】状态的时候,比如陈凯子的《无极》。

但你被跳级生给摁着,这事儿,就有点丢脸了.其实这件事还是蛮丢脸的,而且还是同类的题材。

本来李轩应该是这一轮里最丢脸,最丢大脸子的那个,没想到这一次,垫底人已经出来了,不是李轩,甚至还是京圈内的老货。

这种事情的发生,让本该对《恰同学少年》阴阳怪气的人都觉得的有些拉不开口子,0.4的收视率,还是蛮少见的。

“这一次垫底的是有了,没想到居然是我们京圈内的作品先淘汰出局。”江丽就饶有兴趣的看着:“也不知道这一次《恰同学少年》能去到什么样的地步.”

王海洋却是说道。

“我已经开始有点不太好的预感了”

“没事儿的,死读书有什么用,学生要说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那肯定是读书了,他这么一直读书下去的话,肯定没人买账的。”

“嗯,没错,都青春片了,大家是想谈甜甜的恋爱,他这卡在中间,套着主旋律皮的青春片,又青春的不彻底,又不谈恋爱,属于两边都不讨好,这一次的收视率和豆瓣分数估计都是那些‘附庸风雅’的人打的,等他们第二天撤走的时候,收视率和分数就死给你看!”

汪玉萍和刘小叶在互通着电话——比起谩骂,似乎语气就已经不再像之前那般强硬。

反而增加了一丝丝的心虚.虽然不多,但这种心虚的感觉绝对是存在的啊!

毕竟她们都是狂黑李轩的主力军,一开始开炮是开的真猛。

如今这个开局,虽然不爆,但绝对和烂片扯不上关系的起码也是一个‘合格’.但两人寻思着不行。

不能惯着这泥腿子啊!黑,继续黑下去!找角度!对,就是不尊重伟人,将他们的伟大塑造的太平凡这件事上。

读书?读什么书!我们的伟人是读书读出来的吗?!于是乎,刘小叶还有汪玉萍一拍即合,互相打气,互相串联姐妹,继续发通稿,毕竟打压这位泥腿子,也算是一种正确。

结果,这黑稿子发下去之后,李轩没被打击,叶晶就被打击了.你们华艺兄弟发这什么意思,是不是看不起我?!明里暗里在讽刺我是吧!你说这部片子的不堪,那在他下面垫底的我,到底是什么?你们在针对我!

本来就无处发泄的京爷,直接就去华艺兄弟大闹了一场,人家直接去了董事长的办公室去了.“那两头正宗大蠢猪。”

王海洋此时都不知道该对那两位怎么评价了。

打李轩的结果现在没出来,反而是自己得罪了京城文学圈的人,王朔,叶晶貌似都被这一轮炮轰被得罪了。

这里就有一个原罪。

你觉得,《恰同学少年》是垃圾,那么成绩和口碑更不如的我们,是不是也在指桑骂槐里?一点为人处世的智慧都没有.“不过,她们的通稿里有一点倒是没有说错上学确实是为了学习,但作为观众,我是来看这个的吗”

如果他一直保持在学校里学习,奋进,冲刺的节奏,很快收视率就会掉到一个地步去。

并非说这部作品作烂了,而是剧情的节奏变得无趣了。

本就是优秀少年,进入优秀的学校,每天学生们斗排名,一步步的走到第一。

一步步的平凡少年成为湘江三友。

剧情的脉络就是这样的,王海洋是看清楚了。

不管怎么样。

这一次,这部作品,也已经是‘合格’的作品了。

至少,对于李轩来说,这一分算过去了,他的同学们的分数也算过去了。

作为毕业作品,合格了。

而王凤升,在这种合格的作品质量下,也不用付出额外的代价。

安稳落地。

只能说明这个李轩,他的才华是真的厉害。

真是妖孽,居然真的让他和他的同学们做出了一部结构完整的作品来了。

“话说,你为什么要戴口罩?”

“我不戴口罩要晕了。”

此时,宿舍组的观影团们,人是一点都没少,每天晚上准时八点,都会堵在这里去看东山卫视的《恰同学少年》。

对比起第一天少了的那些人,不是没空就是陪女朋友,但要说故意不来的,还真没有。

于是乎,李轩就能看到一个很震撼的场景,北电表演系四个学年的男生全部挤在自己这小小的宿舍里——让李轩也感到了微微的痛苦,就像朱亚汶说的一样,人要被臭晕了。

观影体验极差,李轩就怀念起当时和刘亦妃还有高媛媛一起观影的味道。

都是香香软软甜甜的.不像现在那样。

唉,早知道就在家自己煲剧好了。

不过事已至此,这种‘小小的后悔’也没必要了。

这群靓仔们更像一个缩影。

一个追剧团的缩影。

平凡的少年们追逐校园而学习.有时候啼笑皆非,有时候热血沸腾,天热的时候也不多想,就跳进湖水里,一边说着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边遨游在夏日的水里。

恰同学少年的同学就该是这样的。

我们是学生,是青春,有着属于自己的时光。

是平凡是热血。

是每个观影的人都能够体会到的学生时代,肆无忌惮,无忧无虑。

平凡的无忧无虑。

也许这就是学生吧。

也许这就是伟人们也曾经经历过的青春。

也许我们都一样呢。

然而很快。

剧情就进入到了另一个阶段。

大军阀袁市凯。

他就让湖南师范的学生们,为鬼子,为伪满来写亲日文章。

山河破碎。

新旧交替。

直到这里的时候,很多草蛇灰线才连接了起来,贫穷乞丐,落难和残疾,这些要素就藏在群演的草蛇灰线里。

才让观影的所有人都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青春确实是他们的青春。

也许和我们一样有着平凡的地方。

追求的安乐。

但他们生着的时代,却终究是那烽火连天的时代。

是那个。

山河破碎的时代。

青春,也是山河破碎的青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