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刘彻的人格魅力!【求月票】(1 / 1)
西汉武帝世界,长安城未央宫。
自打收到霍去病消灭匈奴百人队的捷报后,每天都至少有一封捷报传来,刘彻高兴得大宴群臣,还亲自抚琴高歌,喜不自胜。
除了捷报之外,很多人也收到了前线的书信,比如奉车都尉苏嘉,就接到了父亲苏建托人送来的信函。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八个字:【辞官从军,攫取战功】
元朔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7年,苏建跟着卫青立了战功,被封为平陵侯,食邑一千一百户,三个儿子也成了郎官,大儿子苏嘉担任奉车都尉,也就是给天子掌管车驾的官员。
这个官位很不错,但不适合苏氏一家。
苏建这一家子,一个比一个实心眼。比如苏嘉,担任奉车都尉时,有一次刘彻的车驾从台阶上下来,撞到了柱子,车辕断裂,被定为大不敬。这位奉车都尉当场拔剑自刎,以死谢罪,搞得刘彻都没反应过来,只得赐两百万钱做安葬费。
而苏嘉的幼弟苏贤,跟随刘彻前往河东后土祠祭拜,过河时有个宦官跟驸马抢道,将驸马挤到河里淹死了,刘彻让苏贤追查那个宦官,结果因为没找到,苏贤服毒自杀,同样以死谢罪。
至于苏建的二儿子苏武,这个名气更大,在贝加尔湖愣是生活了十九年也不投降匈奴,硬生生把李广的孙子、右校王李陵衬托成了小丑。
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执拗耿直,说实话,比李广那一家子强得多。
上次在中军大营,霍去病暗示苏建,苏嘉的未来在军中,然后苏建就着急忙慌的写信,让儿子赶紧请战来军中。
卫青本来就是军功收割机,现在又多了霍去病这个被神仙收为弟子的年轻人,军功就跟地上的落叶一样,随便扫几下就是一箩筐。
苏嘉与其战战兢兢跟在刘彻身边,不如加入军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说不定会让苏氏再添一个侯爵呢。
刘彻的酒宴结束,乘车回寝宫,路上他以手托腮,冲苏嘉问道:“你父给你写了什么信?别人都知道随着羽檄捎来,就他偏偏花钱托人送信,这么久才送到长安。”
苏嘉答道:
“让驿站送家书,于礼不合。”
刘彻打了个哈欠:“你们这一家子啊,就是绷得紧……说吧,到底何事,这都挂脸上了,朕若不问,你一晚上都睡不着。”
苏嘉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想了想,将苏建托人捎来的那根竹简从怀中掏出来,双手奉给了刘彻。
刘彻接过来一看,顿时乐不可支:
“这就把你难住了?我大汉的问题有很多,光我自己都能罗列一大堆,但不管何时,都不会阻挡大好儿郎杀匈奴,哪怕死牢中的囚犯,他若上书要求杀匈奴,朕都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说到这里,刘彻坐直身子,对苏嘉说道:“明日起,你为典军都尉,尽快北上到大将军帐前报到,若想去霍去病部,可以跟大将军诉说……军中是个要什么都必须大声说出来的地方,别憋着,会被欺负的。”
苏嘉感动得不能自已,想要跪下来谢恩,又发现自己没法停下车驾,只得不住的道谢,听得刘彻很是嫌弃:
“好好驾车,跟妇人似的哭唧唧……明日把你弟弟苏武也带过去,趁年轻多见见世面,说不定朕以后还要他出使匈奴呢。”
说完,刘彻酒劲儿上来,往后面一躺就开始呼呼大睡,苏嘉擦擦眼泪,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
另一边,定襄北草原上,赵破奴带人打扫完战场,霍去病将匈奴王子金冠捧在手中,再加上一卷亲笔写的敬献赋,给师父的礼物就准备妥当了。
他对张骞和赵破奴说道:
“我去师父那里,若无别的事,明日午后便回,你们在此休整,按照训练时的状态布防,若遇敌情,按计划向正南方向撤离。”
这些天,他们不仅训练了骑兵的战阵和队形,还制定了布防章程、遇敌应对策略等等。
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寡,还有不同的应对流程。
霍去病没学过这些,但涉及骑兵管理时,他总能做出类似的布置,这种天赋,让同行的张骞和赵破奴都羡慕不已,司马迁更别说,完全成了霍去病的迷弟形态。
听到霍去病要去神仙处,司马迁问道:
“霍骠姚,上次在雁门吃的那种美食,还能再捎来一些吗?”
霍去病说道:“那次是有人在酒楼请客,打包的剩菜,明日我看看吧,有什么就给你们几个捎什么,别嫌弃就好。”
说完,他抬腿跨了一步,原地消失不见。
来到混元宫,霍去病向长生大帝的神像行了一礼,然后离开长神殿,迎着夕阳,走进了周易生活的小院:“师父,姐姐,去病来也!”
周易正在厨房摊煎饼,见到徒弟来了,又往盆里加了一瓢面粉:“这几天你可没闲着啊,战损大吗?”
霍去病来到厨房门口,笑着说道:
“不大,辅兵已经成了主力的重要来源……师父,上次回去我们抓了个匈奴王子,这是他的头冠,这竹简是弟子写的敬献赋,一并献给混元宫。”
周易看了看金冠的样式,跟网上的匈奴酋长冠很像,但更精致,也更漂亮。他说道:“放我房间吧……明天会到一批野猪矛的铲头,你带回去装上手柄就可以给军中将士用了。”
霍去病一听,顿时喜出望外:
“师父真是神机妙算,弟子还没提此事,您就已经准备妥当了。”
武媚娘从冰箱里给霍去病拿了一瓶饮料:“一共买了一万个野猪矛头,给你们五千,大唐贞观世界四千,大唐开元世界一千。”
大汉的冶铁技术还不发达,尽量多多支援。
陈汤那边一直赶路,暂时用不着武器,而李清照还没接触到赵煦,贸然带武器回去,说不定会被扣个谋反的罪名。
至于开元世界,李隆基还没把长安捋顺,用不着太多武器,给一千个矛头意思意思就算了。
晚饭时,霍去病给周易和武媚娘讲了最近几天的战斗,还提到司马迁加入骑兵特战队的事,听得周易连连咋舌:“没想到司马迁还有这么血勇的一面,年轻就是可塑性强,这次他再也不会在《史记》中暗戳戳的蛐蛐你了。”
武媚娘提醒道:
“别让司马迁四处说李广之事,定襄北的战果越大,越要学会闭嘴,莫论人非。”
霍去病记下来,打算回去就跟司马迁说说。
第二天上午,孙二发开着一台小货车,把矛头从物流站接了过来,第一批一共两千个矛头,不算多,但足够霍去病的人马人手一根了。
“余下的会分批发过来,厂家那边很热情,一个劲儿的问你还要别的吗,他们那里啥都可以加工。”
啥都可以加工?
周易想了想问道:“马蹄铁能加工吗?”
孙二发给厂家打了电话,对方一听是马蹄铁,当即说道:
“这玩意儿闭着眼就能砸出来,特别简单,你要的多的话,还是走批发价,一个最多几毛钱。”
现在钢铁市场不景气,产能一直过剩,几毛钱的马蹄铁,依然有利润。
周易一听几毛钱,当即要了五万只,准备让霍去病带走装备部队。
大唐那边铁比较富裕,可以用来造马蹄铁,大汉就算了,还是多生产一些环首刀吧,这玩意儿对异族是降维打击。
孙二发走后,镇上蒸馍铺的老板开车来送杠子馍了。
昨天吃饭时,周易听说司马迁想吃这边的美食,就打电话定了几千个馒头,保证霍去病的人马,所有人都能吃到撑。
至于菜的话,周易干脆买了两百斤五花肉片,两百多斤火锅丸子,一百斤粉条、一百斤豆腐,四五麻袋洋白菜,再加上腐竹、面筋、海带之类的配菜,用直径两米的大铁锅,在长生殿门口做了满满一锅大锅菜。
等菜做好,已经下午两点了。
周易和武媚娘一人盛了一碗,剩下的让霍去病连锅带菜全都运走了。
“仙长辛苦了,可惜妾身不懂庖厨,帮不上什么忙。”
周易笑着说道:
“他们驱除匈奴,让大汉成为民族符号,我给他们做点吃是应该的,吃完饭记得提醒我给赵破奴他们挑选马槊啊,身为将军,没有趁手的武器可不行!”
两人吃着大锅菜聊天时,大唐开元世界,道政坊一元观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太平公主洗去铅华,摘掉繁复名贵的首饰,换上道袍,挽个简单的道士发簪,就正式出家当道士了。
公孙大娘左看右看,觉得挺合身:
“不错,以后就安心在这儿住着,不要出门,大孙子虽然口口声声说一家人,但该防也得防着点儿。”
太平公主点点头:“姨母放心,我哪都不去。”
说完,她跪在蒲团上,开始念诵《太上感应篇》,为自己,也为今日被斩首的子孙消罪祈福。
皇宫里,高力士将一份密报放在了李隆基案头:“陛下,王毛仲今日一早提着重礼,匆匆拜访了兵部尚书郭元振……”
李隆基最讨厌的就是官员相互勾连,冷声说道:
“王毛仲昨日冲撞神仙道场,还险些伤到皇亲国戚,将他革职,永不录用……对了,昨日吃蒸饺时,青莲真人提到有个名叫一行的僧人精通算学,你将此人找过来。即日起,大唐开始推行算学,为工业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