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起航(1 / 1)
墨尔本号起火事件之后,调查组调查出了起火原因,大家都知道处理墨尔本号这个事情拖不得了。
这船上都没有人了,还会自己起火,再等下去,它不会把自己折腾完蛋吧,还是趁早处理掉的好。
因为这次起火的舱室,距离弹药库仅仅一墙之隔,如果烧到了弹药库,让弹药殉爆了,那墨尔本号肯定会沉没。
到时候,这一片海域就全完了,大量的污染物会完全污染十几公里内的海水,港口这一片都会变成死水。
报纸上很快就报道了这起事故,这让已经退役的墨尔本号‘灾星’的名头更加响亮了。
而墨尔本港口的市民也是一阵后怕,如果这一片水域被污染,他们还怎么生活,这里可是有几百万人的。
于是本地居民很快组织起更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墨尔本的居民们要求当局立即处置墨尔本号。
要么赶紧拆除,要么先拖走,他们决不允许这个巨大的污染隐患再留在他们家门口的码头上。
军部那边也赶紧派人将船上的舰载机和弹药全部搬走,以防再发生意外。
同时,海军战略部正式提交了拆解墨尔本号的议案。参众两院顺应民意通过了拆解方案,并为此开始招标。
消息传出去后,很多有资质的公司都看上了这个项目,纷纷前来堪培拉参与招标项目。
孙志伟的《西点回收公司》当然也是投标者之一,面对新出现的竞争者,他一点都不慌。
议会那边的的预算,是9000万美元的拆解费用和两年的拆解时限。
孙志伟已经通过掮客跟各方达成了协议,他会分出其中的5400万美元,也就是总费用的60%给各方分润。
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管他后续的处理方案。
因为剩余的3600万美元是根本不够拆解费用的,他肯定要使用一些违规的办法来弥补损失。
如果全都按照拆解协议的要求,搞什么环保拆解,那他就要亏本,亏本的生意是没人肯干的。
当然,他也保证不会将墨尔本号用于军事用途。
在这种背后交易之下,其他投标公司无论做出多大的努力,都只会成为他的陪衬。
当然了,投标时他的标书肯定也要写的漂亮一些,让其他投标公司无话可说,免得串标的事情露馅。
比如拆解时间,他在标书上就写成了10个月。
其他公司也不是做不到10个月完成拆解,但那就要雇佣一倍以上的人手。
而成倍的增加雇员,会大大降低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率,成本管理做的不够好的话,甚至可能会亏本。
此外,孙志伟还在标书上写明,他会将墨尔本号拖离澳洲再处理,绝不污染澳洲本地的水域。
这又是个大大的加分项,因为这迎合了保护本国环境的政治正确,但这会增加一大笔运输费用,进一步降低利润。
最终,孙志伟名下的《西点物资回收公司》,漂亮的赢得了此次投标的胜利。
其他参与投标的回收公司,在了解到孙志伟的标书内容后,表面上无话可说,背地里却将这个西点公司骂的狗血淋头。收个破烂而已,有必要这么卷么,都这么搞,大家还怎么挣钱。
孙志伟却不管这些,投标成功了,下一步他就要去交接墨尔本号了。
一艘航母,他不可能一个人去交接,但他手里又没有人手。
于是,投标结束后的当天,他就赶到了墨尔本市,在当地人才市场中雇佣了一批基础人手。
这些人主要是用来处理各种小事、杂事的,他又不是真的要拆解墨尔本号,不需要专业的拆解工人。
后面几天,他就带着新雇佣来的手下去接收墨尔本号了。此时船上的战机已经全部转场离开,弹药库也被海军后勤部门清空。
现在,墨尔本号上面的武器系统,只剩下25门40毫米对空机关炮,而且炮弹一发也没有。
孙志伟的人手到达后,负责看管墨尔本号的一队宪兵赶紧交接后就跑了。
他们这段时间过的可不好,不时的有本地居民过来抗议,他们也被折腾的焦头烂额,如今有人来接手,那可就太好了。
等宪兵们走后,孙志伟站在码头上,看着眼前巨大的墨尔本号,心情也有点复杂。
这么大一艘航母就是自己的了?可还没开心一会儿,他立即就摆脱出了高兴的情绪,现在墨尔本号还在澳洲的港口,那这玩意儿就不算自己的,要赶紧走。
此时,议会答应的拨款还没有到账,但孙志伟已经等不及了,他必须在各方还没反应过来之前离开澳洲。
但要快速离开必须要有一个好理由,孙志伟想着想着,就将目光投到码头外不远处,零零散散的抗议居民那边。
一天后,墨尔本码头附近几个街区的志愿者协会,都收到了匿名好心人的捐款。
捐款指明用于支持对“灾星航母”的抗议活动,誓要将这个污染源赶走。
本来不愠不火的抗议活动,在有了匿名资金的支持后,顿时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聚集在墨尔本航母所在码头的抗议者与日俱增,人一多情绪就容易控制不住。
几天后,因为一个意外,矛盾爆发了,最后居然有人朝墨尔本号投掷燃烧弹,最后守护在码头的《西点》公司员工,不得不拨打了报警电话。
有人纵火,事情就闹大了,报纸又开始报道墨尔本号的污染问题。
感受到压力的议员派人联系孙志伟,希望他可以先垫付款项将墨尔本号弄走,他们会尽快通过拨款的议案。
孙志伟面对信使,表现的通情达理,又理所当然的显现出害怕的情绪,并顺势答应了,会垫款雇佣拖船来拖走墨尔本号。
4月1号愚人节,在码头抗议者们的大声欢呼中,一艘大型拖船拖曳着锈迹斑斑的墨尔本号,驶离了墨尔本码头。
孙志伟站在拖船的驾驶室中也想大声欢呼,他按捺住微微焦躁的心情,静静的看着拖船慢慢加速。
码头上的人群越来越远,直到再也看不清人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