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王庄小学(1 / 1)
在高考生等待成绩下来这段时间,穆秀英的女儿出生了。
田二三看着刚生出来就粉嫩可爱的小婴儿,这个和正常孩子完全不同。
好在医院里都是自己人,再奇怪的事情也变得很合理了起来。
田二三坐在床边看着刚出生就会爬的小女儿,以及刚生完孩子就开始穿衣服的穆秀英。
“以后我的户口本也要不断刷进来新人了,你说会不会给我刷一个爹妈出来?”
穆秀英随意道:“你喜欢的话就会有,就算是不刷新,你随便找个村民认作爹娘,只要你自己承认就行,根本不需要凭空制造。”
田二三没有那么无聊,看着爬进被窝里躺着睡觉的小女婴。
“你就叫……穆一一吧,一二三的一,小孩子名字简单一些好记又好写,听着也不错。”
一一眨了眨眼睛,开心的咧着嘴笑,表示强烈同意。
“你妈没奶啊,以后只能喝麦粉了,我这段时间也有事情,你就找你几个姨玩吧,还有姥姥柴美蓉、太姥佘金花。”
穆秀英等人和正常人依旧存在区别,诚邦大楼的厕所基本上没几个人用,每天吃的食物也极少,还有就是没有奶水喂小孩。
胸就是看看的,没有正确的养育功能。
把小孩子交给护士照顾后,穆秀英就在诚邦大楼内部的月子会所里办公。
手下的女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和记忆,在外面几年时间,多少也有着不同于其余人的记忆和爱好。
喜欢小孩子的也不少,每天闲着无聊又不干正事,就是坐着聊八卦,甚至是谈恋爱。
穆秀英生女儿的事情很快被县里知道了,然后很多人就都知道了。
县里只要往市里汇报事情,那不管是什么事情都瞒不住。
6月11日生了女儿,当天进行登记,当天晚上京城一些有内幕消息的人就知道了这个事情。
也就一两天的时间,这些人的亲戚也差不多都知道了。
诚邦想让外面知道的,外面人就能知道。
诚邦要保密的事情,外面想要知道就难了。
比如王庄高中的存在。
六月二十四日,诚邦集团主动在官网上发了一张照片。
【恭祝王庄高中一百名学子高考名列全省理科前一百!】
王登月、王先锋、王核弹、王星际、王火星、王太阳、王天河、王曙光……
李执着、李布里、李达开、李星火、李造邦、李过人、李老三、李老四、李见真……
易难知、易过人、易胜利、易劲歌……
杨不悔、杨文鼎、杨振动、杨牧野……
王庄、李庄、易庄、杨庄四个地方的一百个高三学子全部公布了名字和学号籍贯。
田二三:肯定有人会怀疑作弊。没有任何作弊,我、易教授、段天德教授都教过他们,这次的成绩经得起考验。
这些学子不会与本州学子争抢机会,不会去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目前已经直接进入诚邦制造部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他们的父母也都在诚邦工作,诚邦集团会为员工孩子们提供发展道路。
***诚邦集团和王庄高中再次登上了热搜。
全国都在讨论这个王庄高中。
不管是底层老百姓还是顶级权贵,全都在讨论它!
京华大学内,一群有内幕关系的学子们也都在群里讨论这个劲爆新闻。“这个王庄高中是不是作弊啊?一百个考生,直接占据了本州前一百?肯定是提前拿到了试卷,偷偷作弊!”
“作弊也不会在理科作弊,更不会这么高调,我怀疑是真的。”
“真的还用怀疑?”
“别的地方我肯定怀疑,绝对是作弊,但是桃县这个地方就很邪门,感觉全国的天才都挤在这里了!”
“我家里有人弄到了名单,这次除了桃县的之外,还有各个省份的学生,都是过去干活的诚邦员工的孩子。”
“是掐尖?”
“肯定不是,有二十多人不是中州人,以前成绩也都一般,属于学校不会注意的那种学生,但是过去一两年后,成绩就突飞猛进了!”
“会不会是田二三、易闲农、段天德、李翠花她们教的好?段天德去年才去的灯塔国,之前一直都在杨庄,杨庄以前和王庄就很近,听说易闲农和田二三四年前就在改建王庄高中了,从一三年到一七年!”
“我查到了!李翠花、段天德、易闲农都是王庄小学毕业!破案了!!这个学校一直就很牛逼!存在七十多年了!一二三早期创业团队都是来自王庄小学,现在也是,京城ai公司的技术管理都是王庄小学毕业!”
“以前怎么没有名气?之前的毕业生去了哪里?”
“不知道,那个是私立小学,资料少得很。”
“这个学校怎么收人?”
“不收外人,现在里面的学生都是诚邦的员工,王庄小学中学高中都是私立,都是诚邦给员工解决子女上学问题建立的,整个村庄都是封闭的,不让人进去参观。”
全国最强小学出现了。
王庄小学!!全国各地有太多王庄了,不过以后大家说起的王庄小学,肯定是三合镇的王庄小学。
当各地记者和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王庄外面时,看到的就是大夏天也蜂拥聚在一起的人群。
大量从发达城市过来的少妇阿姨带着遮阳墨镜,坐在路边马扎上扇着扇子,表情焦急的看着前方的王庄大路。
整个王庄像是一个小岛,被三米宽的护城河挡住。
附近只有大片收完麦子的麦茬地,炎炎酷暑,一望无际的平原。
在王庄护城河外面的道路是靠近麦田的环行路,大部分地方只有给机器用的两米宽地方。
全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三合镇的前路,一条是通往麦田和面粉厂的后路。
如今两个路口都被石墩子封住,并且拉上了三米高的铁门,只在铁门上留一个告示。
【告示】
王庄村委会:本庄学校均为私立,生源为本庄与三合镇联合村学生,初衷为解决诚邦集团职工和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不接赞助,不收外地人。
***来自魔都的苏常见挤到大铁门前面看着上面的告示,又和其余人一样拿出手机拍了下来。
附近站着不少打扮成熟的中年男女,也有稍微年轻一些的夫妇。
这些人都来自大城市,也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过来。
等四十五岁的苏常见回去路边车子那里时,妻子许书兰慢慢站起来。
“老苏,前面什么时候开门?”
苏常见热的难受,擦了擦汗说:“不开,人家贴了告示说不收外地的。”
太阳底下,许书兰感觉一阵魔幻,我们可是魔都人,在中州平原麦地里竟然成臭外地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