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寒暄过后,宾主终于进入了正题。冯啸辰端坐在沙发上,对陈琨和崔永峰问道:“陈厂长,崔总工,对于三立与秦重合资这件事情,你们二位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陈琨向崔永峰努了努嘴,示意他先发言。崔永峰也没推辞,直截了当地说道:“合资是可以的,能够引进三立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有他们的品牌,对于我们秦重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不过,三立在秦重的占股不能太高,我认为最多不能超过10%,否则我们原有的生产体系都会受到影响。”
“才10%?”冯啸辰笑道,“人家要的可是51%,是要对秦重控股呢。”
“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崔永峰说道,“秦重是咱们中国的秦重,怎么能让日本人控股?别说51%,就算他们占49%,我们也不能同意,他们占的股份多了,就有权参与我们的经营决策了,到时候如果国家有什么需要,而他们在背后拖后腿,那就麻烦了。”
崔永峰的这个态度,并没有超出冯啸辰的预期,他点点头表示明白了,然后又转头向陈琨问道:“陈厂长,你的看法呢?”
陈琨道:“我的看法和老崔一样,日本人愿意出点钱参股,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让他们控股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被他们控股了,秦重还能叫做民族企业吗?我们还怎么担当民族工业的脊梁?我即便不作为秦重的一厂之长,仅仅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份,也不能同意这样的做法。”
陈琨的话说得铿锵有力,王根基坐在旁边听着,却是暗暗撇嘴。在来秦重驻京办之前,他与冯啸辰分析过这两个人的态度,到目前为止,两个人都是反对三立控股的,但动机方面却有所不同。崔永峰是站在一个工程师的立场上,凭着一种朴素的本能反对这件事,他的爱国心是毋庸置疑的。陈琨反对这件事的出发点,就值得推敲了,据王根基的看法,他反对三立控股的更主要原因,在于他是秦重的一把手,而一旦三立控股秦重,他这个一把手就要沦为二把手了。
“最早把日本招来的,就是这个陈琨。他原本是想让三立在秦重参股,使秦重能够披一层三资企业的皮,提高地位。谁知道三立得陇望蜀,居然想直接控股,这就把陈琨打了个措手不及。”讨论的时候,王根基这样对冯啸辰说道。
“也就是说,陈琨是完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如果三立开出的条件能够让他心动,他是随时可能改变立场的。”冯啸辰道。
“没错,这厮就是个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王根基评论道。
二人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来到秦重驻京办的,如今一听陈琨的表白,果然是虚多实少,让人听着就那么不敢相信。冯啸辰没有揭穿陈琨的豪言壮语,而是继续问道:“那么,陈厂长,秦重的干部职工,对这件事又是怎么看的呢?”
“干部职工嘛?”陈琨面有难色,“大家的思想很混乱,有支持三立控股的,也有像我和老崔这种立场的,还有一些老职工,反日情绪比较重,连让三立参股都坚决反对。当然了,最后一种观点是比较偏激的,我们会给他们做工作,跟他们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这个倒不集了与此事有关的各种情报,在其中,就有郭培元和他的三培公司的情况。不过,包成明只了解到三培公司在这件事里替三立做公关,帮长谷佑都介绍了不少政府官员,至于他在秦重搞鬼的事情,包成明并没有掌握。毕竟,他这个“包打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大约在一个月前,我们厂里就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出没,他们到处放风,说三立制钢所要控股秦重,控股之后所有职工的工资都会翻两番,工作时间会减少,每个人都会有出国的机会。你想想看,有这么好的条件,大家能不支持吗?”崔永峰冷笑着说道。
“这些人是三培公司的人?”冯啸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