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战地工作(1 / 1)

加入書籤

肖白注视着女孩怪异的姿势——上半身刻意压得很低,十几秒后才缓缓抬起头来,盯着窗外某个走远的背影看。

见状,肖白轻笑了下,“真不认识?”

孟呦呦这次没有回答,而是选择转移了一个话题。她从兜里掏出一根红绳,递给对面人,“出来之前在地窖里捡的,是你的东西吧?”

肖白接过来,道谢:“我还以为弄丢了,多亏了你。”

“客气了。”孟呦呦收回手,“你在洞里跟我换位子,挡在我前面的那个举动,我能记一辈子!”

孟呦呦冲人竖大拇指,赞道:“肖哥太爷们了!”

肖白失笑,小声喃喃了句:“我倒是也怕。”

孟呦呦听见了,神色变得正经起来,“其实……我以为你不会参加到这个任务中来。”

肖白是在名单敲定的前一晚临时报名的,她和孟呦呦一样,年纪不大,却是部门的青年骨干。

肖白不仅精通多国语言,大学期间还选修过多门密码学专业课程,在情报破译领域有一定的造诣。

可以说,他的复合型技能对于战场需求的匹配度,放在整个科室是最高的。

肖白正在往手腕上系红绳,听到孟呦呦这么说,男人也不讶异,诚实回道:“一开始是没打算参加,我老婆不想让我去。”

“她还威胁我说,我要是去了,她就跟我离婚,下个月就改嫁,等孩子生出来了就跟别人姓。”肖白无奈地摇摇头,“她胆子小,为了阻止我参加什么狠话都往外说了。”

孟呦呦默默听着,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内心一阵怅惘。

“从告诉她这个调令的那天起,之后的每一天下班回到家,她都会向我确认一遍,老公,你没报名吧?”孟呦呦没有往下问,但肖白自己讲了起来,“我都是回答她,没有,你放心。”

“可是有一天晚上,她突然抱住我,把这根红绳系到我手上。然后对我说,老公,你还是去吧,我知道你想去。”

肖白晃了晃重新系好红绳的那只手,“她从台阶下一直磕头磕到了庙里,她说心诚则灵,这个会保佑我平安,叫我要一直带着。”

肖白自然是不信这个,其实肖白的妻子也未必信,更多的只是一种寄托,人有的时候总要给自己的信念找个支点。

“那你为什么想去呢?”孟呦呦好奇地问。“你刚刚在地窖里的时候……”孟呦呦及时刹住话,是因为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当时那熊样估计没比对方好到哪去,大概率还不如他。

肖白几乎是瞬间就领会了孟呦呦没说完整的话里意思,于是接道:“没有人不怕死。不开玩笑,我在地窖里挪到你前面的那几步路走得,腿都是软的。来之前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枪实弹的战场比我想象的还要惊险的多。”

顿了会儿,男人垂眸撸下袖子,将腕间的红绳盖住,再将袖口边的扣子慎重地扣好,才慢条斯理继续道:“但是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吧,都想着躲在后方安稳度日,谁来做前盾呢?要是谁都不愿意去当港湾,哪里又能避得到风呢?家国危局面前,没有人可以真正的置之事外、独善其身。”

很庞大的一番话,面前的男人用极其疏松平常的语气讲着,仿佛半个多小时前,跟孟呦呦一起躲在地窖里吓到差点背过气去的人不是他。

肖白话音一转,转而调侃道:“我看你一个小姑娘表现得倒是比我镇静,看来你之前下部队历练卓有成效啊?”

孟呦呦很想说,其实她只是被吓傻了而已,所以看起来没什么明显反应。

但最后也只是笑笑,受下了这句夸奖。

卓有成效吗?孟呦呦转念想了下,这话倒也没错。那半年的经历确实改变了她不少,若是换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孟呦呦经历半个小时前的那场风波,她只怕会两眼一闭,当场晕厥过去,需要旁人分出精力将她拖进地窖里。

……晨雾浓得像一锅熬过头的米汤,裹着整个石灰岩山脊。a区观察所的铁皮屋顶凝满露珠,水珠顺着锈蚀的凹槽滑落,砸在门前的弹药箱上。

电台天线从岩缝里斜刺出来,绷直的被复线上挂着半截风干的蛇皮,在湿漉漉的晨风里轻轻摇晃。

铁皮屋后的应急通道口堆着几个空罐头盒,内壁结着暗绿色的霉斑。

孟呦呦弯腰钻出监听室,她昨晚值的夜班,一分钟前刚和肖白完成交接工作。两人核对了夜间截获的y军第148团电台通联记录,重点分析了新出现的密语替换规则。

她迈步走到覆盖伪装网的岩架观测台上,深吸一口气,混合着火药残渣与山苍子气息的空气涌入肺部。

放眼望去,山下十点钟方向1.5公里处,我军a区前沿防御阵地如同沉睡的巨兽蛰伏在雾中,只能隐约看见机枪巢沙袋上插着的红白警戒旗在雾气中时隐时现。

那里是a区防线的“门牙”,驻扎着一个步兵营半数以上的兵力外加一支精锐侦察组——炊烟从反斜面的屯兵洞飘出来,混着柴油发电机排出的废气,在湿重的空气里凝成一道歪歪扭扭的灰线。

如果没猜错的话,他就在那里。

孟呦呦强迫自己移开视线。两公里外的对面山脊线上,越军观察哨的潜望镜正在雾霭中泛着冷光,他们的82mm迫击炮阵地像毒蛇般盘踞在主峰的反斜面。

孟呦呦来到这边快一个月了。

起初,她完全无法适应这里的战地生活——即便才三月底,地处亚热带山林地带的l山前线,已显露出溽热的端倪。

监听室的铁皮屋,白天像个闷热的罐子,入夜后,山风灌过,又将温度迅速拉低。

春夏季多雨,电台设备受潮后杂音不断;压缩饼干和酸菜罐头吃到人反胃;夜里山下的炮声震得她整宿睡不着觉;y军的特工队还时不时摸上来搞偷袭,意图端掉我方观察所,孟呦呦刚来这边的第五天,就碰到了这种事。

那天深夜,她戴着耳机正在调试受潮的电台。突然一声闷响撕裂夜色——越军特工绕过外围警戒哨,在西侧雷区触发地雷。

观察所警报骤响,山下防御阵地的驻军向山上紧急支援,沿着陡峭山路强行军。

破晓时分,战斗平息。带队的男人满身硝烟走进观察所指挥室汇报战况,离开时天色微明。

男人目不斜视地从铁皮屋窗前走过,这是孟呦呦第二次在这个战火纷乱的地方见到他。

他又瘦了一圈。

其实早在几天前,坍塌的土房旁,她看见他的时候,心中就冒出了这个念头。只是没想到,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再次见到他,男人身形的变化竟肉眼可见的直观。

白天大概率不会歇着,晚上又接着忙活了一夜,踩在生死线上过活,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明天并不会更轻松一点。

肩膀没之前那么宽厚了,脊骨叫人莫名瞧出了几分瘦削,此刻却依旧直挺挺立着,自上而下没露出半点松弛懈意,长腿大步流星,像是不知道疲倦的一个人。

最近更新不太稳定,作者不是偷懒去了,每天往电脑面前一坐就是查资料!(后面的情节发展,需要考究的各方面细节很多,我不希望最后呈现出一个完全经不起推敲的故事,很多现实漏洞的那种,那样的话这个故事就会很失败。因而前期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尽管我对文中的很多名称都采用虚拟化指代,但是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在这里我参考的事件是什么。我选用虚拟化名称指代是因为不敢保证我查阅到的资料百分之一百真实准确(尽管我会对查阅到的资料和档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交叉验证其真实性),本着对历史抱有绝对的敬畏之心,故而采取这种处理手法。

即使采用虚拟化的写法及故事,但依旧每天都会去翻阅和考究大量的资料,尽可能做到每一点都有据可依,有例参考,希望能写出更加真实的故事。

感谢大家的一路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