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 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周易-姤卦》
翻译:切勿随波逐流,别人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
思来想去,穆王满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找来左史官戎夫:“帮我编写一部史书。”
左史对这位花花公子帝王早有耳闻,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穆王找他竟然是要写书!太阳难道打西边出来的?
左史踌躇良久,问道:“敢问大王,史书要什么内容?”
穆王满:“过去所有国家灭亡的历史,每月初一和十五讲一个故事给我听,警示我行端表正,敬事立信。”
左史再度吃惊,并且极度怀疑穆王满能否听的进去,但毕竟领导安排了具体工作,还是去执行了。
不久史书写好了,共记录了史上二十八个国家灭亡的经验教训。
第一个故事是商朝的方国,皮国因“信不行,义不立”而亡国的故事。
皮国不是调皮的皮,而是兽皮的皮,是最早发明衣服的国家,当时的衣服都是真皮的(没有人造革),穿在身上相当暖和。
皮国国君言而无信,国内一些贤能之士准备取而代之,国君镇压发生动乱,最终被殷商趁虚而入,灭掉了皮国。
后面的故事包括历史著名的昏君:夏桀、商纣,以及怒触不周山的共工。
五百年后,一位大儒将这本史书进行了删定,保留的部分就成了《尚书》,删掉的部分成了后来的《逸周书》,这个人就是孔子。
徐偃王之因仁失国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不咸不淡的流逝,十年一晃就过去了。
周穆王三十五年,眼见得徐国日益强大,周围小国纷纷向徐国靠拢,楚国大臣王孙厉对楚国君说:“陛下,你不去征伐徐国,总会有一天你就得向徐君朝贡。”
楚国君说:“徐偃王是有道之君,好行仁义,怎能讨伐?”
王孙厉说:“我听说,大对小、强对弱,就像石头砸蛋、老虎吃猪,有什么可疑虑的?何况徐偃王不修武备,文德也没到极高境界,现在去打徐国一定是攻无不克。”楚王听这么一说,就又派出军队攻打徐国了。
这回没向周穆王请示。
徐偃王听说楚军进攻,自知不敌就对臣下说:“和楚军对垒,不知会有多少生灵涂炭,我们军力不如楚军,打与不打最终结果都是战败,与其让百姓白白牺牲,不如我退位让国,我当不当国君无所谓,大家能过上好日子就好。”说罢携子民弃国而走。
臣下们听了这番话感到万分惊讶!但想想徐偃王平日为人,能做出这种超级自残的决定又实属正常。大家无可奈何,又舍不得徐偃王独自一人花落去,只好跟着他一起逃。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徐国有十万百姓追随徐偃王,来到彭城(徐州)武原县附近生活(也有说逃到了江苏、浙江的)徐国迁到此处,续写了一段新的传奇。
这一幕在《三国演义》里似曾相识燕归来,刘备带着新野百姓一起逃命的桥段,就是源自此处。
四百年后,徐偃王的仁德被一个人推崇备至,并依据他的仁德创建一门学科:儒学!这个人又是孔子。
同为东夷后裔且都是赢姓,秦国和徐国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两条路。秦国行法家之法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七百年后终于取得天下!徐国开创儒家之道坚持仁德爱民之路,四百年后(春秋后期)被邻国吴越所灭。
所以结论是:仁德误国,法家才是王道!
但唐朝的韩愈不这么看,21世纪的我也不这么看。
秦国取得天下又怎么样?暴虐无道,传三世而亡,子孙灭族。
徐国灭国又如何?从皋陶(尧舜时代)算起享国一千六百年,是中华历史上最长久的国家,没有之一!徐偃王仁德爱民的美名至今被人们传颂,徐氏子孙人丁兴旺,祭祀延绵不绝。
追求当世的霸道,还是传世的盛名,在于你自己内心的选择。
仁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