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改元天启与魔网铺设(1 / 1)

加入書籤

皇孙顺利继位,接下来就是商议年号的事。

今年仍是沿用“万寿”作为年号。

不过接下来内阁重新洗牌,才是重点。

按理说,梁阁老起复,霍景自觉没脸,大抵是要致仕的。但新朝之后,大虞朝盛世不可避免地到来,这时候要是退下去,岂不是等于徐青前世四十九年加入国军。

霍阁老自然没这么蠢。

而且他真要是致仕,族人都能把他老家的房子给掀了。

位置到了一定高度,想退是不可能滴!霍景于是舔着脸留在了内阁,居于次辅的位置。

搞得老梁都有些膈应。

但没办法,他要是力主把霍景搞下台,别人会觉得老梁没容人之量。毕竟老梁的政治人设是老好人。

你搞这么绝,是不是原来是装的啊。

政治信誉这玩意儿,一旦丢掉,再捡回去,可是要比从前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了,甚至还捡不回来。

另一边,王巩因为早早投靠了徐青,所以暂时保住了吏部尚书的位置。

而且朝廷文武百官,见到徐青连王巩都没清算,自然便安定下来,朝局过渡得很丝滑。

相比起万寿皇帝,大家还是更愿意为徐六首卖命。

因为徐六首出手大方,而且总能带着大家一起搞钱。

老皇帝只会搞大家的钱!

徐青不喜欢务虚,但有时候务虚是必要的,有利于团结人心。

所以新内阁组成之后,第一件事是定下明年的年号。

“以是始赏,天启之矣。”霍景到底是当了多年的左都御史,乃是清流的头头,所以理论知识十分丰富。

他引经据典,提出年号为“天启”。

既有启天下之盛世的含义,也有革新政治,整顿朝纲的含义。

这些都是徐青的政治旗帜。

不得不说,马屁拍得很到位。

霍景的小儿子,因为是最爱的妾室所生,十分得他宠爱。

但庶子将来是没啥地位的。

所以最近爱妾一直吹枕头风,让老登多努力,争取搞一块升仙令给小儿将来做个保障。

老登熬不过爱妾的软磨硬泡,只能答应下来。

当然,他自己也找人看过小儿的根骨,很适合修炼。

不过霍景自己不知道,他找到的朝天观道士,早收了爱妾的大额打赏。

朝天观的小道爷也很明白,豪门修仙又不缺资源,再差也差不多哪里去,到时候进了仙门,将来必定是个人物。

如果他说小少爷资质平平,岂不是平白得罪人。

毕竟霍家的夫人早就死了,现在正室的位置空着呢。

这种情况,如夫人就是夫人!

老霍绞尽脑汁想出的年号,令梁首辅很不喜,因为这马屁拍得太到位。老梁自己都想不出这么好寓意的年号。

关键是,老霍私下里不跟他这个首辅通过气。

是不是当过首辅,就不把老首辅放在眼里啊。

老梁丝毫不记得,自己也不怎么把张太阿放在眼里的事。

人嘛,记自己吃的亏就够了,记别人的干嘛?何况老梁自认是徐六首的肱股之臣,要是再心里尊着张太阿,把徐六首放在何处?

别说张太阿,老梁现在连太上皇都不放在心里!

徐青听见“天启”这个年号,嘴角一抽。

因为这年号,前世大明用过。

别到时候,小皇帝喜欢上木匠活了,大家还以为是他徐某人故意的。届时不想做曹贼,都说不清。

而且最近两宫太后,都有事没事,想找他入宫聊聊。

徐青自然是拒绝了。

不然指定传出去,将来会是后世黄文的主角。

可怜徐六首不知道,现在已经有坊间小报写他和两宫太后的风流韵事了。

没辙,读者们爱看这个!

都是为了生活。

天启作为年号来说,肯定是不错的。

唯一让徐青膈应的,就是和前世撞车,但这理由拿不到台面上。

另一方面,要是他拒绝了,霍景肯定以为徐青对他有意见,而且外朝也会觉得霍景失势了。

这不利于团结。

现在跟着徐青打天下的元老派很飘。

所以徐青从平衡来考虑,也得起用老霍、王巩这些人,不然这些元老派迟早会惹出大祸。

徐青以前读史,很讨厌开国皇帝清算功臣。

但等他真到了这位置,这么搞,还是有道理的。

当然,徐青不至于干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可不得不防微杜渐。

而且内部有竞争才有活力。

另一方面,徐青是很有底线的,决不能允许自己手下人搞出什么抓妙龄少男少女做鼎炉的事。

但人欲只能疏通,不能堵。

所以心月狐的极乐楼徐青没有铲除。

总得给这些权贵豪绅发泄欲望的地方,全堵死了,鬼知道这些人会玩出什么花样。

世界破破烂烂,即使缝缝补补,也总是要留一些碍眼的地方。

因此徐青思忖之后,还是同意了老霍的提议。

大事情,开小会定。

天大的事,徐青一个人决定。

扛不住的事,找方阁老。

这是徐青治理天下的准则。

新的年号很快公布,接下来就是各地衙门执行力的问题。

国朝的衙门,搞实务不行,务虚的话,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在徐青定下年号之后,各地衙门,可以说是鸡飞狗跳,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向徐六首表忠心。

徐青在内阁的值房,单独接见了吴恩师。

吴恩师现在是右都御史,准六部尚书级数的存在,至于他上司左都御史是他同乡兼拜把子兄弟,原本吏部侍郎张大人。

现在张大人对吴大人老客气了,平日里都是一口一口贤兄叫着。

没办法,张大人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想进步,他想入阁。

要不是吴大人升迁速度太快,张大人恨不得举荐老吴当左都御史,然后请老吴帮他进步一下,好给老吴腾位置。

老吴对此,倒是不热衷。

他学生是徐青,已经不需要努力了。

躺赢就行!

师生之间,一番寒暄。

徐青随即说起正事。

他打算进一步构建魔网。

当然,对外宣传是仙网。

其实就是利用梧桐树叶的特殊能力,再有天魔法的加持,使各地心向徐青的官吏能通过梧桐叶进行沟通。

督察院掌管天下御史。徐青打算将御史中,那些适合使用梧桐树叶的人收拢过来。

因为魔网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选徐青都是慎重考虑过。

他已经备好名单。

老吴负责把这些东西,私下派发出去即可。

徐青也没说,他可以通过魔网,监管众人在魔网的交流。

而且魔网信息越来越多,徐青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他要是想对此全知全能,除非放弃自我,完全化为天魔。

当然,伴随徐青的太始魔炁提升,这种弊端会越来越小。

总而言之,魔网的杂念冲击,既是对徐青太始魔炁的伤损,也是一种淬炼。

这等于时时刻刻在去妄归真。

吴大人和徐青商议之后,离开内阁。出门时,照见昨夜留下的积水。

虽然岁月的痕迹难免,但精神头和当初做知县时,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谁能想到,当初那个少年,竟然会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掌握了整个大虞朝的江山。

恍然如梦啊。

不过历史上的那些开挂的大人物,往往也是在这么短时间内夺得了天下最高的权力。

唯一的区别是,徐青不是在乱世得到的。

他是将乱世的苗头彻底终结那个。

放眼历史长河,他这个学生,也会是一颗极为特殊的明珠,熠熠生辉,照耀古今。

回到家,跨过高高的门槛。

门槛太高,出门就是不方便,但这是地位的象征。

高门大户,门槛不高,能叫高门?

梁阁老一到家中,就听说老张前来拜访。

他将人请到书房。

“我听说江宁公召见了贤兄,不知有什么大事吩咐?若是有难处,小弟当鼎力相助。”左都御史张大人热切道。

这督察院是霍景的地盘,哪怕张大人做了左都御史,因为霍景没倒台,加上老吴现在一心躺赢,搞得张大人现在的权力变现远不如当吏部左侍郎的时候。

而且督察院属实没多少油水可捞。

所以张大人现在急需要立功来展现自身的价值。

不然混着混着,人家徐六首就把他忘了。

吴大人起初听到“江宁公”三个字,还没反应过来好在他脑子还没废掉,所以还是知道了张大人说的谁。

这时代的人,希望对那些大人物用籍贯来称呼。

徐青籍贯江宁府,可不就是江宁公。

虽然徐青才二十出头。

出来混,称不称“公”,看的是实力。

就像徐青前世,不是所有三四十的老登都能被妙龄少女喊大叔的。

吴大人想着,自己在内阁值房,还一口一个“公明”的喊着,会不会太冒失了。不过太正式的话,似乎又显得疏远。

先喊着吧。

主要是心里爽!

至于张大人打听的事,这也瞒不住。

毕竟老张是左都御史。

底下御史得了老吴分发的梧桐树叶,肯定会被张大人知晓。

而且徐青也没说严禁泄露。

吴大人就删繁就简地说了一遍。

张大人到底是做过吏部左侍郎的人,在官场上消息十分灵通。

他是听说过南直隶有部分通过吏员考试上来的新吏得过梧桐树叶,其中一个叫李修文的吏员很得徐青重用,如今已经调到吏部某个司当主事。

别看人家出身低,简在徐心,迟早一飞冲天。

说白了,在官场上,地位和权力,看的是你跟谁混。

比如说吴大人,哪怕现在就是个知县,人家额头上也是刻着通天纹的!

张大人惯是会钻营的。

听说梧桐树叶的妙用之后,发现了一件事,许多朝廷的大佬都没有这个啊。

这玩意儿不是有没有用的问题。

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如果他有了,别的侍郎及以上的大官没有,那说明什么?别管这玩意儿小吏都有。

那人家也是徐六首的嫡系,能一样吗?

虽然不知道,这些即将得到梧桐树叶的御史是如何得到徐青赏识的。

但这件事太关键了!

张大人当机立断,说明利害。

“张贤弟意思是如果我们身为左右都御史拿不到梧桐树叶,底下得到梧桐树叶的御史,容易不受我们管教?”

“不错。这对于督察院上下尊卑的秩序绝对是一大破坏……”

“贤兄也不想,往后督察院从咱们手里成一团乱麻吧。”张大人补了一句。

吴大人心想,这关他什么事。

可张大人说得对,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长此以往,督察院肯定会出现麻烦。

不说别的,南直隶那些得到梧桐树叶的吏员,在衙门里有没有因此目无尊卑,趾高气昂呢?吴大人得了张大人提醒,心里不踏实。

第二天,他又去见徐青,说了此事。

徐青闻言微笑:“老师一向是老成持重于大事,细枝末节的事,向来不关心。这次能注意到这些细节,莫非有什么高人在旁指点?”

老吴闻言,倒也没瞒着,说了张大人的提醒。

他这是为老张着想,没第一时间说,而是等徐青问,这一下子,显得老张没那么功利。

不然的话,一开口就提老张,岂不是会让徐青以为是老张撺掇他来的,降低张大人在徐六首心里的印象分。

人家老张想进步,吴老哥再怎么,也不能给把兄弟拖后腿嘛。

其实这件事早在徐青考虑之中。

梧桐树叶的作用如此特殊,又是徐青亲自发下去的,早晚会被人当做特殊标识。这玩意儿有没有用不重要,但对许多人来说,有没有很重要。

但随便给出去,无疑违背徐青的初衷。

而且这玩意儿主要是给底层吏员和言官御史的,因为他们这些人,更接触底层,徐青才好通过他们,了解天下的变化,做到针对性的治理弊病。

当然,徐青的消息渠道是多方面的,不依赖于单一渠道。

何况他现在更多考虑的是大方向,小问题主要是作为素材,更深入体会人道。并不会当成微服私访那样,去人前显圣,显示天恩浩荡。

老张的觉悟很高。

这种主动靠拢,要求进步的官员,徐青是记在心里的。

徐青微微一笑:“老师,你回去跟张大人说一下,让他就此事,写一份条陈。”

“好。”吴大人心里为老兄弟高兴,上面人看重你,才给你安排事做。

老张稳了!

徐青送走吴大人,等到傍晚,径自去了朝天观。

里面有一位故人要见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