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内定(1 / 1)

加入書籤

宋知夏狐疑地看何苗苗了一眼,然后露出了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是有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你说谁呢!”

何苗苗被人点破了心思,立刻恼羞成怒。

“只有你们这些乡下人,才满脑都是攀高枝的腌臢心思!”

“我一个乡下人,当然不能跟一条疯狗比了!”

宋知夏淡定一笑,霎时将何苗苗气得七窍生烟。

“你骂谁是疯狗?”何苗苗指着宋知夏的手在发抖。

“不是疯狗,那你怎么张口就乱咬人!”

宋知夏丝毫不慌,继续稳定发挥。

何苗苗以为自己是乡下人就不敢还嘴,那她就大错特错了。

“你……”

何苗苗感觉胸口一阵闷疼,半天想不出一句话反驳的话。

可恨沈禾婉去照顾周向阳了,没人站出来替自己说话。

两人对峙间,原本紧闭的房门突然打开了。

顾沉舟简单地穿了一件深灰色高领毛衣,静静站在门口。

“有事?”

顾沉舟声音低沉,并没有被人打扰后的不耐烦。

顾沉舟居然真的在这个时间点给宋知夏开门?

何苗苗难以置信地瞪大了双眼。

“顾知青,”宋知夏开口,声音清亮平稳,没有任何寒暄客套。

“你书架上有没有管理的书?借我一本。”

宋知夏顿了顿,补充道,“十天后还你。”

“进来吧!”

顾沉舟转身,高大的身影没入屋内那片相对温暖的光晕里。

“谢谢!”

宋知夏眼中闪过了一丝惊喜,顾知青这里果然有管理类的事。

宋知夏目标明确,直奔那占据半面墙的书架。

上面整齐码放的书脊在昏黄的光线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宋知夏认真地在一排排书中寻找自己需要的那本。

顾沉舟见过太多投向自己的目光,那些目光里掺杂着小心翼翼的讨好,藏不住的怜悯,或是不敢靠近的敬畏。

唯独没有一个像宋知夏的目光——干净,坦荡,像一泓刚化冻的山泉。

顾沉舟在宋知夏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

“用这个吧!”

顾沉舟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递给了宋知夏。

宋知夏接过一看,封面上印着书名——《集体饮食企业管理概要》。

正是自己要找到的书!

顾知青果然不是普通人!

自己都不需要明说,顾知青通过蛛丝马迹就可以推断出自己想要做什么。

“谢谢,十天后,我一准儿还回来。”

宋知夏紧紧攥着书,像攥住了通往某个模糊未来的钥匙。

朝顾沉舟用力点了点头,宋知夏随即利落地转身,脚步轻快地离开。

顾沉舟关上门,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十分好奇宋知夏的未来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何苗苗在门外,看着屋里一高一矮挑书的背影,竟然莫名地觉得有些般配。

直到“砰”的一声,顾沉舟的房门当着何苗苗的面重新关上,何苗苗才猛然惊醒。

“呸呸呸!”

何苗苗连忙将这个可怕的念头甩出脑袋。

离机械厂承包食堂的评审只剩下十天。

宋知夏每天除了将菜做好交给田招娣和胡桂芬去机械厂门口摆摊,其他时间全都泡在了研究答辩方案上。

除了对书上知识的研究,宋知夏还进行了实际的考察,确保自己方案的可行性。

终于,赶在最后的时间确定了最终的方案。

机械厂的会议室里,整齐地坐了一排负责招募机械厂食材承包人的领导们。

后勤部部长罗振华敲了敲桌子:“今天叫大家来,是谈食堂承包的事,大家有想法的尽管说。”

马光明胸有成竹第一个站起来,油亮的皮鞋在水泥地上蹭出声响:

“各位领导放心,承包费我每年多交两万!还是按老菜谱来,保证大伙儿吃得惯!”

说完就将自己的方案递给了几位领导。

这是之前就商量好的,大家都已经心照不宣了。

不少领导翻看资料时,频频点头,对马光明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宋知夏目光沉了沉,看来事情果然跟孙跃民说的一样。

轮到宋知夏时,她把一摞厚厚的资料一一发到了机械厂的领导们面前。

纸上密密麻麻记着各种数据。

“我统计了全厂一千多名职工的口味,爱吃辣占大多数;同时,女工们希望多些清淡小菜......”

宋知夏不疾不徐地给大家介绍起自己这段时间的成果。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机械厂里那些老食客的帮忙。

随后,宋知夏又翻开成本核算表。

“我联系了离县城不远的李家村,他们愿意按市价七折直供蔬菜,既能帮农民,又能压低成本。”

“说得好听!”马光明冷笑一声。

“你一个女同志,懂什么市场?别净搞些纸上谈兵的玩意儿!”

“我可不是纸上谈兵!”

宋知夏自信地掏出一封信:“这是李家村王支书的亲笔信,愿意先试供一个月,质量不达标分文不收。”

这个当然是靠李红梅的穿针引线。

马光明被宋知夏怼得脸色有些发白,但随即马光明立刻又镇定下来。

方案做得再好又怎么样?反正最后的结果早就已经注定了。

马光明在心里冷笑一声,不屑再和宋知夏打嘴仗。

前排的几位领导仔细地翻看着两人提交上来资料,神情十分严肃地讨论起来。

最终,后勤部部长罗振华站了起来。

“经过厂领导班子研究......”

罗振华的目光掠过宋知夏攥得发白的指节,最终落在马光明翘起的皮鞋尖上。

“决定采用马光明同志的方案。”

马光明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个小人得志的笑容。

一个女同志还想承包机械厂食堂,简直是痴人说梦!

“我需要一个理由!”

宋知夏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宋同志,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老方案虽然没新意,但好歹不会出岔子。”

罗振华给出冠冕堂皇的理由的同时,还不忘鼓励宋知夏一句。

就在马光明春风得意时,会议室的门口突然突兀地传来了几声敲门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