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忆江南》!吕蒙正,我写塞北诗,(1 / 1)

加入書籤

洛京贡院,[江南]字号考舍。

青砖黛瓦的考舍内。

江行舟端坐案前。

他修长的手指轻握着[凤求凰]笔杆,笔尖在澄泥砚中轻蘸徽墨,墨色如夜,映着窗棂透入的天光。

笔锋悬于宣纸考卷之上,笔尖隐隐泛起三寸青芒,似有雄厚的文气流转。

但见他手腕轻转,笔走龙蛇,墨迹如行云流水般铺展。

白居易那首在华夏传诵千载的《忆江南》,便在这吞吐之间,化作纸上烟雨。

每一笔都似带着江南的杏花春雨,字里行间仿佛置身画舫,能听见歌姬笙声,看见二十四桥明月。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八字既成,满室生辉!

墨染宣纸,才气如龙,破卷而出——

霎时间,考舍内才气化画舫,墨香氤氲,书卷翻飞,竟似有桨声欸乃,水波轻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笔锋所至,画舫之外,秦淮烟波骤现!

霞光映江,花红如火,春水凝碧,恍若天工泼彩,整座贡院似被拖入江南幻境。

“「能不忆江南?」”

江行舟最后一笔落定,轰然一声——

才气化江潮,霞光冲霄汉!

整座考舍被才气浸染,春江潮水漫溢而出,墨花飞溅如雨,文气澎湃如浪。江行舟只觉周身才气翻涌,消耗一空的精神竟在瞬息间恢复如初!

更奇的是,周遭举人亦受其惠,只觉神思清明,疲惫尽消,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轰!”

文气激荡,考卷才气如涟漪扩散,顷刻间席卷整座贡院!

上万举子执笔的手猛然一顿,骇然抬头,目光如潮,齐刷刷望向江南考舍方向!

虽隔重重号舍,不见其人。

但见此诗篇的正文竟浮于考舍之上,那股磅礴才气,如煌煌大日,灼灼耀目,岂能遮掩?

会试答卷都是要密封入袋,通常旁人看不到所书内容。

可是,镇国级的诗词文章都会直接在一府上空,才气凝成文字,根本藏不住。

“这是,诗成——镇国!”

不知是谁先喊出声,随即满院哗然。

“江行舟!必定是江行舟!”

“他是江南道解元,除了他,谁能如此之快写出一篇镇国级江南诗篇?!”

有人失声惊呼,“没错!开考还不足半柱香的功夫,竟在如此短时间内,写出了一篇‘江南’镇国级的诗篇?!”

“我笔下诗篇文章,尚在‘出县’之境徘徊……品级太低,不敢交卷!”

另一人怔怔望着自己卷上黯淡的文光,指尖发颤,墨滴污纸犹不自知。

满贡院考舍内的举子考生们,或惊、或羡、或叹、或妒,一片哀嚎之声,众生百态,尽在这一瞬。

要知道,这会试第一场试题,长达两个时辰让他们答题。

可是,他们根本不够用!

往往一个字眼,都需要斟酌许久.考虑其典故、出处、意境,寓意所在!

为了一首极品好诗,他们甚至可以酝酿数月之久。

想要在短短两个时辰写出一篇[达府]级以上诗词文章,简直难如登天。

可这才仅仅刚过了半柱香而已!

江南道举子们更是沮丧镇国级的[江南]诗篇已经被江行舟写了,他们想要写出第二篇镇国级[江南],难如登天!

主监考官、翰林学士赵明诚正负手踱步于考舍之间,忽见前方不远处的江南道考舍方向——

轰!

一道煌煌才气如霞光腾空,直贯九霄!

赵明诚瞳孔骤缩,面色瞬间阴沉如水——江行舟抢了先机,拿下了第一个[镇国]诗篇!

他宽袖中的手指猛地攥紧,指节发白。

“江行舟”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竟让他抢先拿下了首篇镇国诗!”

跟随在主监考官赵明诚身后,礼部左侍郎徐士衡亦是愕然抬头。

这位素来沉稳的礼部侍郎,此刻竟也失了从容,怔怔望着那道冲天光柱,半晌无言。

贡院之内,翰林云集;

贡院之外,万民瞩目。

在这众目睽睽之下,纵使他贵为礼部的二把手,又能如何?

赵明诚深吸一口气,目光阴沉地扫过其他考舍:“如今.只能寄望于其他万名考生中,还有人能写出[镇国]篇章了。”

翰林学士赵明诚与礼部侍郎徐士衡,二人带着几名随从官吏,踱步至江行舟考舍前。

舍门虚掩,透过雕花窗棂,却见这白衣少年书生写完一份答卷之后,竟慵懒地翘着二郎腿,双目微阖,一派神游天外,闲适之态。

“哼,狂妄之徒!

在这严肃的会试考场,竟然一副如此狂妄姿态,目无余子!

若本公是主考官,定将其黜落!”

赵明诚袖中拳头紧握,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可是,若无第二篇[镇国]诗问世,这春闱会试第一场的甲等第一桂冠,怕是要被这狂生摘去了。

此刻,除了江行舟之外,大周十道所有上万名举子们,仍在伏案疾书。

有人诗成达府,欣喜之余却又黯然神伤——与江行舟那冲天而起的镇国才气相比,终究是萤火之于皓月。

更有人望着纸上稀薄的才气,那微弱的“出县”意象,气得将宣纸揉作一团,狠狠掷于地上。

墨滴不慎落于案台,污了青衫也浑然不觉,只顾提笔重写。

若在寻常的道、府、县,一篇“出县”之作已足以令人称羡。

墨香浮动间,自有文气流转,足以让寻常读书人引以为豪。

然此乃大周的春闱!

在这汇聚天下英才的贡院之内,“出县”二字简直羞于启齿。那些在地方上备受推崇的才子们,此刻望着自己卷上稀薄的文光,面色忽青忽白。

“至少.至少要写出‘达府'之作,才配得上进士之身!”

有举子喃喃自语,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卷面。

判卷的主副考官们目光如炬,非“达府”文章以上者,连让他们多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那些勉强“出县”的卷子,注定要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考卷中,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除非挑选完所有的“达府”,依然还不够三百名进士的名额,才会去考虑从诸多“出县”之中捞一篇有少许“达府”气象之文出来。

江行舟在考舍内悠然闭目,青衫微敞,一派闲云野鹤之态。

待养足精神,他缓缓放下二郎腿,指尖轻叩案几,发出几声清脆的“笃笃”响。

“呵”

他抬眼扫过一片寂静的贡院考场,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给你们机会,你们也不中用啊!”

如果大周九道,有其他人写了本道的[镇国]级诗篇,那就算了!

毕竟是同科进士,他也不去不争抢!

可是没有!

考舍窗外文气流转,整个春闱至今不过三五篇“鸣州”之作问世。

至于新的“镇国”篇章?连影子都不曾见着。

江行舟摇头轻叹,但这也很正常。

毕竟往届春闱,能出一篇镇国便已了不得,往往就是当科会元的不二人选。

这般想着,他指尖蘸了蘸墨,竟在草稿上信手画起墨竹来。

“既然大周九道,尚且无其他人写下本道的镇国诗篇.

那就,

我来吧!”

江行舟执笔蘸墨,在草稿上龙飞凤舞写下剩下大周九道地名:中原、巴蜀、塞北、漠南、蓟北、岭南、荆楚、陇右、蓟北。

“那便——我来写了罢。

从哪一个开始呢?

抓个阄先!”

话音未落,他已将九张纸条揉作一团,随手抛在案几上。

纸团滚动间,他信手拈起一枚,展开一看——

“塞北?”

江行舟眉梢一挑,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吕蒙正啊,吕兄你这塞北道县试第一解元的名头,今日怕是要蒙羞了。”

他提笔悬腕,笔锋未落,已有凛冽肃杀之气自纸上漫开——

塞北的风,可从来不止吹过边关。

江行舟的眼中似有万里边关掠过。

“塞北.”

他低笑一声,笔锋悬而未落,却已见墨色在纸上洇开一道凛冽的痕。

华夏自汉唐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片苦寒之地留下绝唱?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要说意境之巅——”

江行舟眸中精光乍现,笔锋陡然一转。

“当属王维《使至塞上》!”

他笔下墨汁飞溅间,一篇诗词自胸中喷薄而出——

塞北道的考舍内,塞北解元吕蒙正愣愣的盯着案上墨迹未干的诗卷,指节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

“啪!”

一滴墨从笔尖坠落,在宣纸上晕开一片阴霾。

“[鸣州]难道,我止步于鸣州了吗?”

他苦笑一声,指尖深深插入发间,“这等水准,如何与那江南道的妖孽争锋?”

窗外风雪呼啸,恍惚间似有塞北父老的叹息传来。

他猛地攥紧狼毫,笔杆发出不堪重负的“咯吱”声。

“塞北儿郎的骨气,岂能就此认输?!”

他一把掀开镇纸,雪白的新纸铺展如疆场。

笔走龙蛇间,将胸腔中的塞北风雪与热血,尽数倾泻——他一定要写出一篇[镇国]级的塞北诗篇!

江行舟笔锋骤然一顿,整座考舍为之一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轰——!”

霎时间,阴阳鱼砚中墨汁沸腾如血,案上宣纸无风自动。

一道炽烈如昊日的才气光柱自卷面冲天而起,将贡院上空的云层撕开一道金色裂痕。

在濛濛的云雾之中,仿佛有一车出汉塞边关,遇上一名人族侯骑,自燕然山作战归来。

“这是.”

远处考舍的塞北道吕蒙正猛然抬头,手中狼毫“咔嚓”折断。

溅起的墨汁飞溅在脸上,他却浑然不觉——只见那璀璨诗篇凌空浮现,字字如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吕蒙正都震骇的惊呆了。

短短的十个字,犹如天雷一般,轰中了他的脑海。

“不,这!

这怎么可能?”

他在塞北,几乎每日晚霞时分,望着城外无边大漠,都曾经看到过这副壮美凄凉的场景。

雄浑壮丽!

可是,怎么都无法用笔写下这副场景.总是抓不住,差了一分。

江行舟!

他一介江南道解元,生活在烟雨江南之地,细雨蒙蒙,小调轻叹。毕生从未去过塞北.

怎么可能写出,如此雄浑的塞北意境?!

贡院地面开始震颤,百年老槐簌簌落叶。

当最后两句显现时,整座帝都的文庙突然响起“咚、咚、咚~”震耳钟鸣——

主监考官赵明诚正往前走,猛然回头,望向江行舟的考舍浮现的诗篇,颤声道:“不,他怎么可能,写出[镇国]级的塞北诗词?.

这是他第二篇镇国

这意味着,纵然大周九道有其他举人能写出一篇镇国,也根本无法与之匹敌!”

明伦堂前,兵部尚书唐秀金忽的长笑,震得檐角铜铃叮当作响。

“好!

好一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位曾镇守塞北十年的老将,此刻竟激动得须发皆颤。

他指尖划过虚空,仿佛在描摹那诗中的壮阔——

“十字,字字千钧!

以如此简练笔墨,勾勒出一副塞外苍茫——

无垠沙漠中一道烽烟笔直升腾,长河蜿蜒托起浑圆的落日,展现天地壮阔与孤寂。

堪称是‘千古壮观’的边塞写景巅峰!”

唐秀金猛地转身,官袍翻卷如战旗,朝众副考官们,“老夫当年在塞北道担任刺史,戍边十载,写尽塞北风烟,也不过一首《戍塞北楼月》堪堪鸣州以上!”

唐秀金凝视着那道渐散的才气光柱,眼中似有烽火明灭:“江郎,实乃我大周文道天才也!

老夫原本以为,他这一场能有一篇[镇国]、二三篇[鸣州]、六七篇[达府]!

却不曾想,

竟然一口气两篇[镇国]——江南、塞北!

这场会试,不能再有人能超越江郎的两篇[镇国]!

韦公,你说此等旷世人才,如何让人不喜欢?”

唐秀金老怀甚慰。

看来他精心设置的春闱会试第一场考题,十拿九稳了!

他最看重的门生,已经稳稳的拿到了会元的门券.其他举子想要写两篇[镇国],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答卷不能重复题目,除了写自己本道之外,还需要再写一道其它九道的题目。

“妙哉!”

礼部尚书韦施立也不由颔首点头,赞许有加,“写镇国不难,写塞北不难,终归是有些人,能写出来。

可是,以江南解元之身,烟雨养出的才子,写镇国级的塞北诗篇?太难了!

我未曾去过塞北游历.

但是看了江生此篇《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此塞北之意境,在吾心中也!

本尚书.也是佩服!”

这位从未踏足边关的礼部韦尚书,恍惚间看见——天空才气云雾之中,黄沙漫卷中,一骑侯骑绝尘而去。

萧关遇人族候骑,言都护大人正在前线燕然山作战——正是狼居胥山,塞北最强妖国之一狼妖国的圣山。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边关大将,大周镇边刺史,杀到狼妖圣山!

此句之气魄,更是前所未闻!

纵然是塞北久经征战的男儿闻之,恐怕也忍不住激动的浑身战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