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是干什么?乐手熟悉自己的声部在整首歌中的感觉,加深与其他乐手之间的合奏默契,同时这也是在发现问题、引发灵感的过程。
什么意思?
编好一个声部,在整体演奏的时候可能才会觉得不合适,就得停下来商量。而有时在合奏的过程中,可能突然想出了一个出彩的东西希望加进去。乐队如果是现场演出,这就属于即兴演奏,但在编曲和排练过程中,乐队成员就会停下来商量,这一段加进去是否合适。
而这些突然停止,还不包括乐手演奏失误。刚才说了排练也是熟悉的过程,而熟悉之后——现场演奏都可能出错,何况是在排练过程中。
而且不玩乐队、不会乐器的人,进了排练室,即便乐队完整地演奏了一首歌,听着也会头疼,因为鼓的声音会非常大。
成品cd就不用说了,那是音效最完美的整体展现。而观看现场演出的听众,听到的也是各声部、各乐器经过调音之后,最合理的音量比例的呈现。
这两种情况的鼓,每一个鼓和镲片都会对着一支麦克风,这些麦克风收音之后传到音箱,就可以调节鼓的音量了。但是排练室的鼓是直接发声,所以不习惯的人听着真的受不了。
再说氛围和视觉效果,排练室跟登台是两回事,乐手们顾不上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在排练过程中还耍帅。而且连续几天泡在排练室里,乐手又是男人居多,胡子、发型就不说了,经常热了就脱。
您说看着这样的一群近乎野人的粗糙汉子,又听着吱吱咚咚的时停时起的声音,还得闻着一股强烈的臭脚丫子味……真跟电视里演的不是一回事。
那么说了半天,王小猫听着、看着、闻着,也会头疼吗?
不。
不但不疼,反而乐在其中、也更有灵感写书了。
他曾经也是个乐手,虽然水平不高、玩的也是校园民谣,没有这种失真的电声和强烈的鼓点,但他也见过这种排练。
而且他看着韩士奇他们边弹边商量,时而正经讨论、时而说说笑笑一番,体会着这种大家一起创作的感觉,他觉得很有意思。
音乐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这十多年写小说都是独立创作,他似乎已经忘了合作的感觉了。
虽然自己坐在这里,听着韩士奇他们的演奏,也算不上真正的合作,但他们商量的、创作的、演奏的毕竟跟自己的剧本是同一件事。
而且彼此都在这二十多平面的客厅之中,他们也会时而跟自己说些话、商量一下。他突然感觉创作也未必就必须是独立的、安静的,有人可以聊、有人在那吵的感觉似乎也挺好。
就这样一个下午而已、就这样叮叮咣咣的环境下,他写出来的东西竟然比之前的两天都要多。
但是现在他得停下来了,因为他接到了帮他看店的——他表弟的电话,说是有个女人到了店里,在等他、要见他。
他猜想准是杨米,之前他曾带杨米去过他的烟酒店一次。可是他又觉得奇怪,杨米来了为什么要去那里?也不直接给自己打电话呢?
不过不管为什么,这次他并不反感杨米的突然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