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海这次虽重创倭寇,但感事情越来越严重,数日来倭寇已增加了数千人,而且海上上来倭寇源源不断。
广阳的明教分舵只有数百人。据他所知,湖广路的明教分舵除了广阳县这家,仅余广陵郡一家。人数千人上下,加在一起也不足两千人,与倭寇数目相距巨大。
胡大海担心有失,派人回应天向朱元璋禀报。
备两骑一人快马,两马轮番赶路,两日回到应天。
朱元璋也料到倭寇数目不止取,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情非得已,周围有强敌陈友谅与张士诚的环伺,陈友谅一家兵力也是他数倍,难以另外派兵。
当下与众商议:“诸位将军,胡将军着人来禀报说,在海上流浪之寇尽向广阳靠拢,可能有近十万之众,此事当如何解决?”
谋士刘基道:“元帅,此事无解,只能让大海自己召集地方教中力量去解决!”
朱元璋甚为坚决的道:“非也,此事不解也得解,现今咱们的主力在对付陈友谅,一个陈友谅已极难对付,如果让其他势力掺合进来,咱们可能就此落后,大好形势毁于一旦。诸位试想,元廷是想看咱们自相残杀,而作冷眼旁观之势,张士诚看似认为没胜算,才没有死心塌地的与陈友谅联合,而实有个非常重要原因,陈友谅当年暗杀自己主将,这次再杀了自己主子上位,认为不可与之谋,而当陈声势大盛,情况又必有不同,可能会与陈联合出兵,到时咱们会处于极不利境地。是故,咱们需对此事认真对待!”
刘基道:“元帅说的不错,正是因眼下得对付陈友谅与张士诚,且兵力甚紧难以分兵。而眼下南方有陈友定、何真等元朝顽固势力,咱们就算分兵前去,因不可能分太多兵力,陈友定与何真极可能伏击咱们,到时咱们非但阻止不了倭寇还损兵折将。是故此无办法之事也,只能在当地想办法。”
朱元璋沉吟一会,想不出什么好计策。
大将徐达这时笑道:“末将倒是有个办法,不知是否可行?”
朱元璋心头大慰,途达是他麾下第一大将,用兵如神,想必真有好办法,叫道:“将军快说有什妙计?”
徐达道:“咱们军中有人被称为常十万,就是一人可抵十万兵马,派他前去就等于派出十万兵马,这些倭寇可平矣。”
朱元璋脑筋一时不能转弯,常遇春是被称为常十万,但只是说他作战勇猛,未必能真挡十万兵士,他一人前去又怎能解决得了此事?
说道:“当此紧急关头,将军不可乱说。”
徐达道:“末将绝对没有乱说,除了元帅刚才说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倭寇最擅架船,并熟习水战,如果让他们与陈友谅汇合后果不堪设想,常将军作战勇猛,这次真只有他,才解决得了此事!”
朱元璋知常遇春作战之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一人如何退敌?
但心上已有派常遇春的感想,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平庸的将领,给多少兵力也只能打败将,一个好将领,却总能在艰难时刻化腐朽为神奇。
徐达转向常遇春道:“常将军,此事只能靠你,你一个人也好,还是组织什么帮手也好,一定得完满解决此事!”
常遇春吓得脸色发绿,他一个人去对付倭寇十万众,他常遇春有这么厉害?
根本就想不出计策,因此事无计可想。
一会儿决然道:“好,这事就包给常遇春,不管经历什么困难,必将倭寇困在广阳之上。”
不是他有办法,而是知不可能有办法,不如挑下这条重担。
朱元璋见常遇春承应了,又觉得心痛,因为常遇春在军中太重要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最近对阵陈友谅刚结束两场战役,徐达常遇春镇守重地池州,常遇春半途设伏,大败陈友谅主力。陈友谅不甘失败,千余战船逼迫应天,在龙湾展开大战,又是常遇春设伏立下大功。
盯着常遇春道:“不管成功与否,一定得安然归来,军中不能没有常将军呀!”
常遇春道:“元帅放心,遇春必定尽力克服此事。”
常遇春单人独骑来到广阳,见到胡大海就“质问”:“胡大海,你怎么搞的?你不是自称胡十二万?怎么还搞不定这点儿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