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大乘佛教(5k)(1 / 1)

加入書籤

等陆正调整完各地区负责人的调动安排。

元焘便也迫不及待,带着陆正指派去魏国的人下山,召集心腹准备回魏国。

青婉也是这会儿才知晓陆正有这样的安排,见元焘一行人走远,才开口道:“元焘这个人,靠得住嘛?”

陆正当着余下人的面,缓缓道:“魏国朝廷一直想要遏制魏国佛门,他算是我们这里最好的人选了。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他们到底愿意做到什么程度了。”

陆正也是临时起意,把真经交给了元焘去运作。

至于对方能达到什么程度,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旁的公羊明道:“佛门势大,恐怕不是那么好打压的。你这么做,很容易得罪整个佛门。”

陆正神色平静道:“魏国的亿万百姓除了供养朝廷,还得供养寺庙。很多时候,百姓们甚至吃不上饭,都必须把那些人的供奉补足……”

“很多寺庙粮仓里的粮食都堆积发霉,外面街边却有着饿死的百姓……”

“如果我注经劝他们向善,他们反而怪罪于我,那样的佛门,更加没有存在的必要。”

陆正微微侧目,看向旁边被佛祖真意夷为平地的位置。

辉煌宏伟的佛殿没有一丝存在的痕迹。

陆正感慨道:“诸圣们著书立说,是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后世无数人自称圣贤门中弟子,却是多行自私谋利之事,当真是可笑……”

“公羊先生,难道做好事比做坏事难吗?为什么读了圣贤书的人,反而更容易出伪君子?”

公羊明闻言沉默,哪怕他是稷下学宫的大儒,面对陆正这样尖锐的问题,也无法做出最准确的回答。

公羊明叹道:“我不知道。”

陆正笑了笑,悠悠道:“现实,可真是不讲道理啊。既然如此,有时候,我们也该不讲道理……”

陆正揉了揉脸,看向萧燕等人,“如今这里百废待兴,你们先做好份内的事情。真经不在我这里,等我之后抄写几份吧,不是原本的话,修行感悟的效果虽差了些,但也够你们用了。”

萧燕等人倒没有什么异议。

有陆正这个被佛祖真意用印记加持认可的人在,真经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陆正又道:“行了,如果没重要的事情,大家该回哪回哪……”

很快,众人渐渐各自散去。

公羊明本来就在此城做事,并没有着急离开。

公羊明见其他人走掉,这才开口对陆正道:“你是不是见过儒家圣人?”

陆正闻言,表情不变道:“何出此言?”

公羊明目光明亮,“你连佛祖真意都能召来,难道以前著书的时候,不曾见我儒家古圣?我可不信……我记得你还编过几部书吧?”

陆正不禁笑了笑,“有幸见过孟圣。”

公羊明神色微惊,“当真?我就知道,你这一身浩然正气……圣人可跟你说过什么没?要不是不方便说的话,那便算了……”

陆正想了想,说道:“也没说过几句话。总而言之,他让我坚持自己的路走下去。”

公羊明面露异色,忍不住感慨道:“圣人真与你说过话?想当初,老夫在稷下学宫的书山悟道,也曾见得古之圣人意,可惜只是惊鸿一瞥,都没资格与圣意交流呢……”

想及往事,公羊明不免欷歔不已。

忽地,公羊明又好奇道:“孟圣让你坚持自己的路?什么意思?”

陆正微微一笑,说道:“公羊先生当真一点也看不出来吗?”

公羊明闻言眼眸泛起波动,眼神有些复杂。

他在这里待了也有一段时间了,平时偶尔和陆正接触。

若说他真就一点没有觉察到,那他这个学宫夫子只怕是徒有虚名。

见陆正一直平淡的表情,公羊明轻轻一叹。

“你确定要这么走下去?”

陆正轻声道:“没有我,未来也会有其他人。公羊先生,你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从来不乏像我这样的人,只是他们未竟其志,我等后辈更该努力……”

公羊明张了张嘴,终究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出口。

陆正神色轻松,转而道:“公羊先生不若跟我说说稷下学宫吧,那里是个什么样子?如果以后有机会去拜访,也免得找不到门。”

……

元焘带着一众人,一路风风火火返回魏国。

路上,胡晴捧着真经,眸子闪闪发亮,就差整个人都埋进书里去了。

虽然现在真经暂借于元焘,不过元焘还是按照陆正的要求,把真经给最先表态的胡晴翻阅。

而且之后,还有诸多事务需要用到胡晴,自然要让她多感悟一番真经。

另一边,无求还没有从见得佛祖真意的震惊中缓过来,没想到真经又落到元焘手里。

而元焘还意欲宣扬真经,立什么大乘佛教。

看得元焘在那里神情亢奋的模样,无求忍不住道:“殿下当真要立大乘佛教?”

元焘听得此言,不免神色收敛了一些,淡淡道:“有佛祖见证真经,大乘佛法可普度众生,有益于国家百姓……难道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树立新教,还能正本源,整治打压其它佛门势力,给朝廷收回一些权益,能利国利民。

不过这样的话,当着几个魏国僧人的面,元焘也不好说得那么直白。

毕竟之后还得让这几位去办事,得拉拢,而不是让他们去到对立面。

不妥?无求心想连佛祖都显灵,他哪里能说大乘佛教的不对。

但立新教对魏国佛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容易动摇江山社稷,危及国本。

作为魏国僧人,他自然要多为国家考虑一些。

无求道:“大乘佛教当兴,但此事事关重大,需得从长计议,以免……”

元焘听得眉头一皱,以往朝廷想要整治佛门,总有人说类似的话。

什么牵扯太多,容易使国家动荡、江山不稳云云。

元焘冷冷道:“我意已决!如今国家已病入膏肓,若再不整治,难道等国亡?”

无求言语一顿,不好再劝下去,只能在心中叹息。

旁边,苦心神色变幻,魏国可比不得这里,这么一剂猛药下去,情况难说。

不过看元焘这番态度,佛门是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了。

……

平城,怀阳王府。

府门之外,一道娇丽的身影突然冒了出来。

胡晴看着府邸大门,喃喃道:“应该是这里了。”

她来到门前,直接给看守大门的卫兵亮了一块牌子。

“奉焘皇子殿下之令,有要事请见怀阳王!”

卫兵一看令牌确认无误,连忙将胡晴带入府,又让人去禀告怀阳王元盛。

很快,胡晴被带到一处豪华的客厅等候,几名侍女侍奉在旁。

之前在北域那边过惯了简朴生活,现在面对王府的奢华,胡晴还有些不太适应。

不过片刻,元盛姗姗来迟。

胡晴起身,双手合十一礼,一身玄妙佛气散溢出来。

“阿弥陀佛,大乘佛门胡晴,见过怀阳王。”

元重闻言愣了一下,旋即还礼道:“原来是佛门大师,快快请坐!”

胡晴没有立即坐下,伸手掏出一部经书,递与元重。

“依照焘皇子殿下吩咐,给王爷送来一部经,乃我大乘佛经,普度众生之法门,修至大乘,可证正果……”

元重眼神微动,拿过经书好奇翻看。

当他看到经书的第一句,顿时心神为之一震,这不是……

元重眼眸闪烁光彩,继续往下看去。

他心心念念的一部经,如今终于完整见到了。

“原来后面是这样……好经,好经呐……”

“大乘佛经,好一个大乘……”

元重拿着经书仔细翻看,一时看得津津有味,受益良多。

等过了些时辰,元重还看得意犹未尽。

不过他又反应过来还有客人在,不禁好奇道:“这经是殿下找到的,哪里找的?嘿,没想到我的大侄儿还真有本事,佛门那么多人都找不到后面的经文……”

胡晴平静道:“焘皇子殿下承天命所得。殿下欲立大乘佛教,有事想请王爷帮忙一二。”

元重闻言神色一动,抬手挥了挥。

客厅中的侍从纷纷退了出去。

元重收敛神色,开口道:“说来听听。”

胡晴不紧不慢,将一些事情讲述出来。

元重面无表情听着,没有任何反应。

最后,胡晴低声道:“若诸事顺利,事成之后,其中所得三成归王爷。”

想要在魏国立大乘佛教,来压制其它佛门势力,自然得拉拢一些势力的支持才行。

这便是胡晴来平城找怀阳王的目的。

元重眉头挑了挑,三成不少了,这三成能得到的利益好处,可比在平城搜刮民脂民膏还来得多。

元重抿了一口香茶,慢悠悠道:“殿下现在何处?”

胡晴不紧不慢道:“殿下带着真经原本,应该快到都城洛阳了。”

一入魏国之后,她便与元焘一行人分道。

算算时间,元焘也差不多快到达地方了。

元重闻言,神情微微变化道:“真经原本?”

胡晴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有佛祖印记的真经原本。”

“什么!”

元重猛地一下子站了起来,露出惊讶之色。

佛门起起伏伏这么多年,到了如今,他还没听说过谁那里藏有佛祖印记的真经。

有一部真佛所著的原经,已经能够算是佛门压箱底的宝藏了。

有佛祖印记的器物,根本想都不敢想。

……

魏都,洛阳。

元焘脚步匆匆行走在皇宫之中。

很快,他来到一座豪华的宫殿。

一位穿着华服的中年人依靠在舒适的长椅上,周围有一群娇媚的宫女侍奉。

元焘走到近前,行礼拜道:“儿臣拜见父皇!”

魏帝神色慵懒地躺在那里,悠悠道:“是焘儿啊,你不是在北边监军么,怎么回来了?”

元焘回道:“儿臣有重要的事情汇报,事关社稷……”

魏帝闻言神色一顿,挥手屏退左右。

富丽堂皇的宽阔宫殿,转眼就只剩下父子两人。

元焘这才掏出真经呈与魏帝。

“嗯?这是……”

魏帝迅速感知到眼前经书的不凡,不禁坐直了身子,将真经拿在手中翻看。

“嗯?完整的心经?还有注解……”

魏帝神色微讶,轻轻抚摸经书,“这经书,怎么感觉还有圣人道韵?”

元焘低声道:“是佛祖真意残留的道韵。”

“什么?”

魏帝目露讶色,“佛祖?当真?”

魏帝不敢相信,哪怕作为大魏天子的他,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佛祖之物。

这会儿元焘拿出一部沾染着佛祖气息的真经,很难让他相信啊!

元焘不禁道:“儿臣亲眼见得佛祖真意显灵,而且不止我一人看见,四谛法宗的苦心大师、白马寺的无求僧人……都得见佛祖!”

魏帝惊奇道:“怎么回事?”

元焘道:“此事,还得从儿臣去北域说起。”

元焘不紧不慢,将北域之行讲述出来,其中在北域看到的那些变化,也都一一描述。

魏帝听得新奇,他之前就听人提及过北域的一二事,对陆正有点印象,但没有太过在意。

毕竟魏国的各种事务都够他忙的,哪里会在乎北域那边发生了什么。

但现在听元焘这么述说,似乎事情并不简单。

魏帝听得兴起,忍不住道:“此子倒是本事不小,还真能号召到一些人物……”

魏帝顿了顿,又道:“不过这些事,和这部真经有什么关系?”

元焘道:“此部真经的注解,便是出自陆正先生之手,而后引得佛祖真意显灵,以证真经。”

魏帝闻言神色微变,“他不是儒家弟子吗?还能注佛家真经,引来佛祖真意显灵?”

饶是他作为大魏天子,平时见多识广,也觉得此事太过荒谬,闻所未闻。

元焘轻声道:“传言佛祖博爱众生,会点化凡人以入修行道、悟佛法。想来陆先生注真经,又在北域解救众生,得佛祖看重,故而显灵……至于是不是儒家弟子,显然不那么重要的。”

听得元焘的解释,魏帝沉默不语。

仔细琢磨一番,似乎也就这么解释才最合理,不然为何以前就没佛祖真意显灵,偏偏是落到一个儒家弟子身上?

“先生……”

魏帝缓缓道,“你拜他为先生了?”

元焘道:“未正式拜师,不过那边的人,都喜欢称他为先生。孩儿觉得他有大才,便也这般尊称。”

魏帝点了点头,笑道:“听起来,他确实有大才。这样的年轻人,难得……这部真经既然是他的,怎么又到了你这里?”

看了看手里的真经,魏帝突然觉得拿着有那么一点不对劲。

元焘道:“是孩儿借来的。孩儿欲立大乘佛教,大佛佛法讲究普度众生而修行……立大乘佛教,改佛门戒律,可以此规整其它佛门势力,把一部分权力收回国有……”

“父皇,现在是个好时机,此佛祖赐真经,当为佛门正统之法……”

魏帝的神色不由得严肃起来。

当年他登基为帝,也想干一番事业,想过去整治限制佛门势力,然而根本没有什么成效。

这些年,有些人多次提及佛门之事。

有的事,不是他不想去做,而是做不了。

魏帝幽幽道:“你可知,这一个不慎,不仅是你,连带我们大魏,也得万劫不复……”

元焘沉声道:“儿臣岂能不知?但如不做出改变,大魏迟早被那些人……”

“父皇,祖宗之基业,焉能毁于他人之手!”

魏帝眼神变化不定,一时思绪万千。

元焘站在那里,一脸恳请地面对魏帝。

良久之后,魏帝轻轻一叹。

“来人,拟诏!”

很快,便有人匆匆进入大殿。

魏帝神色恢复平静,声音清亮。

“朕闻君天下者,缵承统业,树建储贰,安固邦家。皇子焘,温仁宽明,聪敏孝爱,动合至性,居无放心……”

元焘闻言神情一震,这竟然要……

魏帝语气平淡依旧:“宜册为皇太子,入主东宫,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元焘喜不自胜,连忙行大礼以拜,“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望……”

魏帝悠悠道:“起来吧。”

见拟诏之人退了下去,魏帝又道:“这部真经,朕再观几日,待你受封之后,再来取。到时候,你想怎么做,便去做吧!”

“若是做得好,皆大欢喜。如果做得不好,朕只能废了你。”

元焘闻言表情一敛,明白他要是没把事情处理好,只能把他废黜来安人心。

这个太子位,可不是那么好坐的。

刚刚生出来的喜悦,一下子荡然无存。

元焘不禁深吸一口气,说道:“孩儿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魏帝摆了摆手,道:“行了,下去歇息吧!”

元焘告退,脚步不疾不徐地走去宫门。

他的眼神闪烁,陆先生真是说得对,最是无情帝王家……

早在北域的时候,陆正与他商讨大乘佛教事宜,为了在魏帝这里争取支持的时候,陆正就告诉他一旦事不成,他很可能成为牺牲品。

元焘捏了捏拳头,目光变得凌厉,他断然是不会让那样的事情发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