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初战告捷(1 / 1)
“贼子安敢!”
陈式看到冲进来的孙桓如此年轻,心中那点被惊吓的酒意瞬间化为一股被轻视的暴怒和侥幸。
他到底是世家子弟,从小也习练武艺,自恃勇力。
只见陈式猛地抓起一直立在身后、作为装饰多过实战的大铁枪,暴喝一声,借着酒劲和羞恼,竟是不退反进,一招“毒龙出洞”,挺枪就朝孙桓心窝狠狠刺来!
枪风呼啸,倒也颇有几分威势!
他心中发狠:只要一枪挑杀了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将,再出去收拢溃兵,未必不能反败为胜!
可惜,陈式严重低估了眼前这位“小将”的实力!
经过刚才一路冲杀的实战洗礼,孙桓已经完全适应了这具“虎体猿臂”身体蕴含的爆发力和原主留下的精妙武艺。
面对陈式这看似凶猛实则因酒醉而略显迟滞的一枪,孙桓眼神冰冷,脚下步伐极其灵动地一侧身,手中宝剑如同灵蛇出洞,精准无比地向上轻轻一挑!
“铛!”
一声脆响!
陈式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从枪杆上传来,震得他虎口发麻,铁枪不由自主地被荡开,空门大露!
就在他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瞬间,孙桓的剑光已如一道冰冷的闪电,顺势横抹而过!
快!准!狠!
陈式只觉脖颈处一凉,仿佛被寒风吹过。
他下意识地想张口怒骂或惨叫,却只能发出“嗬……嗬……”的漏气声。
滚烫的液体喷涌而出,瞬间染红了他的前襟。
他眼中的暴怒和侥幸瞬间被无边的恐惧和难以置信取代,身体晃了晃,像一截被伐倒的朽木,重重地栽倒在地,四肢抽搐着,很快便没了声息,只余下地上一滩迅速扩大的暗红。
“主将已死!余者投降不杀!”
紧随孙桓冲入大帐的周循,目睹这电光火石的一幕,立刻抓住时机,运足中气,高声呼喊!
清朗的声音穿透了帐外的喊杀声。
“主将已死!投降不杀!”
“主将已死!投降不杀!”
这振奋己方、瓦解敌军的呼喊迅速从大帐蔓延开去,响彻整个江都津!
失去了主将的指挥,本就陷入混乱的江都津守军彻底崩溃。
顽抗者被迅速斩杀,机灵点的早已四散奔逃,剩下的,在绝望和求生本能驱使下,纷纷丢下武器,跪地投降。
喊杀声渐渐平息,火光映照着江都津水寨内狼藉的景象,也映照着孙桓年轻而坚毅的脸庞。
他站在大帐门口,望着寨中飘扬起来的、属于他孙桓的旗帜,感受着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硝烟与血腥,胸膛剧烈起伏。
赢了!
穿越以来,首次独立指挥作战,奇袭江都津!
首战,告捷!
……
江都津水寨内,战斗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糊的气息。
孙桓并未因初战告捷而有丝毫松懈,他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善后工作中:
收编安抚投降的二百余名魏军士卒,清点缴获的粮秣器械,同时统计己方的损失。
“兄长,初步清点完毕。”
周循快步走到孙桓身边,脸上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
“我军阵亡二十七人,伤五十三人,大多是在突破寨门时的短兵相接所致。以如此轻微代价拿下江都津,堪称大捷!”
孙桓闻言,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脸上并无多少喜色。
“做好阵亡将士的抚恤工作。”
随后他环视着狼藉的营寨和忙碌的士卒,目光沉凝:
“道遵,此战胜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魏军防备松懈,主将无能,方有此胜。”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清醒。
“然此战之后,我军在江北的存在便暴露于曹魏眼前。接下来的战场,将主要在陆地进行,而这,正是曹魏步骑之长,我江东水师之短。切不可因一战之胜而掉以轻心,骄兵必败。”
周循脸上的笑意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惊讶与激赏。
他凝视着孙桓年轻而沉稳的侧脸,心中震动不已。
初次单独统兵便建此功勋,竟能如此冷静自持,洞察后续凶险?
这份心性,实属罕见!
正午时分,江都津已完全落入掌控。
码头、营寨、仓库,皆插上了江东的旗帜。
就在这时,一艘快船自南岸驶来,正是得到捷报后匆匆赶来的孙韶。
“哈哈哈!叔武!道遵!好!干得漂亮!”
孙韶人未至,声先到。
他大步流星地走进中军大帐,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赞许和兴奋,用力拍着孙桓的肩膀。
“奇袭果断,指挥若定,临阵斩将,一气呵成!好!不愧是我孙家虎子!此战足以扬名!”
面对堂兄的盛赞,孙桓只是谦逊地抱拳行礼:
“堂兄过誉了。此战侥幸,全赖将士用命,更赖堂兄提供船只兵甲,以及……魏军疏于防备。”
他语气平和,将功劳归于众人,毫无居功自傲之色。
孙韶看着孙桓平静无波的眼神,听着这番谦逊得体的话语,心中那份惊异更甚于周循。
如此年轻,立此大功,竟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
此子心性,远非常人可比!
他心中对孙桓的评价,瞬间又拔高了许多,隐隐觉得此子日后成就,恐怕真的不可限量。
寒暄过后,孙桓与周循引着孙韶来到大帐内悬挂的江北布防图前。
地图上,曹魏的势力范围清晰标注,各处要塞、驻军一目了然。
孙韶收敛笑容,目光如炬地指向地图:
“叔武,江都津已下,下一步如何打算?愚兄在京口坐镇多年,倒有一条水路可资利用。”
他粗壮的手指沿着一条蜿蜒的河道向北划去。
“此乃邗沟!连接长江与淮河,乃漕运要道。我军可由此水路北上,直插淮河!经高邮湖入淮,兵锋直指淮阴!”
他顿了顿,详细分析利弊:
“此路之利,在于能充分发挥我江东水军之长,避开陆路与魏军铁骑硬撼。且水路运兵运粮,相对便捷。”
“然其弊端亦明显:其一,邗沟年久失修,曹魏疏于维护,淤塞严重,大船难行,通行能力有限;”
“其二,淮阴乃江北重镇,有重兵把守,早已要塞化,尤其是那座淮阴石鳖城,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强攻此处,必是一场硬仗,伤亡恐难预料。”
孙韶将路线的优劣剖析得极为透彻,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用充满探究和期待的目光看向孙桓。
他想看看,这位刚刚证明了自己勇武与指挥能力的堂弟,在战略谋划上,是否还能给他带来惊喜。
孙桓没有说话,他的目光紧紧锁在布防图上,眉头微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