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儿回屋,想起今天自己还没给伤疤涂去痕膏。
于是找出去痕膏,坐在梳妆台前,认真的给额头涂药。她脸上的翠红草汁液已经尽数褪去,又露出了她原本洁白如玉的精致脸庞,只是右边额角的伤疤却破坏了这份美感。
宋大娘站在屋门口看得有些入迷。心中猜想,这样精致如玉的姑娘,寻常人家怎么可能养的出来。想来她定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可能家里是遭了大难,才会让她流落到他们这穷乡僻壤来。
否则谁家的父母会舍得自己的闺女受此磨难啊,她叹了口气,走进屋中,将手中的东西放在了梳妆台上。
“熙儿,这银子是你放进我屋子里的吧。你把玉钗当了?当票呢?改天去赎回来吧。”
宋大娘语气肯定的说着,赵熙儿来的时候,她就知道,她身上身无分文,只有一对玉钗妥帖的放在中衣的内荷包里。当时她那么狼狈都没有弄丢玉钗,想来此物对她来说,应当是重要之物,这傻孩子怎么就拿去当了呢?
“娘,这些日子,我吃您的住您的,女儿心中很过意不去,原本应当是我来照顾您的,却处处让您照顾我。这些银子你就收下吧,就当我孝敬您的。玉钗我当的死期,赎不回来了,您不必觉得不好,我自己还留了三十两,以备后患。”
……
宋大娘说什么也不收,二人拉扯推让了好几遍,直到赵熙儿要给她跪下之后,她才勉强收下了银子。
“这些银子,娘先帮你存着,以后给你当嫁妆。”
赵熙儿脸一红,佯装嗔怪道“娘,我才来您身边几天啊,您就想把我嫁出去了?看来娘是嫌弃我了。”
“没有嫌弃,如今你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娘想多留你些时日还还不及,怎么会嫌弃。只是你都十六了,寻常人家的姑娘早就嫁人了。等日后总归还是要相看人家的,娘先帮你准备好。”
“娘……”
母女二人,闲话家常了一会儿,就去厨房准备了点简单的午饭。
午饭过后没多久,果然如同宋大娘说的一样,婶子和婆婆们,三三两两的结伴而来,有的人手里还拿着菜刀和案板。
她们过来,不光帮忙洗菜,还帮忙把家里桌椅板凳,还有锅碗瓢盆都洗了一遍。
快临近晚饭的时候,婆婆婶婶们又帮着生火做饭,山上忙农活回来的叔叔们又把自家的座椅板凳都搬了过来,明天村里的人来了之后,才能坐的下。
晚上,帮忙的婶婶和婆婆们就留在了宋大娘家吃饭,没有男子们在,女人们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不时还逗一逗赵熙儿。
赵熙儿就笑着,时不时应声一两句,博得了大家的一直夸赞。
晚饭结束后,这些婶婶们又帮忙一起把碗洗了,桌子擦干净,聊了会儿天才回自己家。
赵熙儿有些感叹,原来农家人就是这样的,乡里乡亲的感情很浓厚,没有勾心斗角,她很喜欢这样相互友爱的氛围。
想当初在尚书府的时候,不少人为了巴结父亲刻意接近讨好她,眼神中带的算计那样明显。
一个个的表现的对她十分真心,言语间也是对她的夸赞。而她也在这样的阿谀奉承中迷失了自己。现在想想哪有什么真心啊?不过是捧杀的手段而已。
而这小山村里的人没有多大文法,也没有多少钱,总是为生计发愁,却眼神清澈,坚毅充满希望。
对人的喜欢和厌恶也不加掩饰,这样简简单单,又直白的情感氛围,真的很好。
赵熙儿感觉自己好像有一点喜欢上这里了。不似前些日子般,迫于无奈,无处可去,只留下,现在则是有几分喜欢和自愿留下。
第二天,天蒙蒙亮,赵熙儿还睡在床上,被厨房传来的声响吵醒,她睡意朦起床,揉着眼睛迷迷糊糊的走到厨房。
“娘,您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