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可夫和斯大林决定让苏军主力部队南下展开库尔斯克会战的时候,斯大林就瞒着朱可夫拟定了另外一个作战计划。 ? 苏联的高官还有将领们和斯大林想的一样,那就是斯大林格勒是重中之重,但是莫斯科是根基也不能轻易舍弃。
这个想法无可厚非,所以南下之战拉开序幕,斯大林倾尽全部家当要力挺朱可夫打一场命运之战。但是莫斯科空虚的防御无疑是所有人心头的阴霾,所以斯大林开始想办法增强中部地区的防御。
就地动员老少妇女自然是必要的一环,可是谁都知道依靠这些虾兵蟹将是挡不住伦德施泰特这只孙猴子的。思来想去,既然南部的斯大林格勒不能轻易舍弃,中部的莫斯科又必须尽力保住,那只能舍弃另外一个方向了。
所以斯大林决定放弃列宁格勒,放弃这个“用前领袖名字命名的城市”。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光棍精神,苏联北方集群3个集团军57万步兵卷起铺盖开始了自己南下驰援莫斯科的撤退之路。
斯大林的想法很简单:北面的那些地方老子我不要了,莫斯科有了这几十万大军,就能在支撑一阵子!而突然南下的苏联北部集群,也确实让伦德施泰特还有克卢格两个德军指挥官感觉到压力山大,毕竟凭空多出来的步兵确实增加了莫斯科会战的变数。
一旦放北方集群的5o多万大军集结到莫斯科周边,那么很可能让莫斯科成为下一个斯大林格勒德国可没有那么多的盟友资源再打一次大规模城市巷战了,现在斯大林格勒后遗症还在德国的占领区以及盟友那边沸腾呢。
几十万年轻生命被德国人有意填了巷战大坑,闹出的影响可不会轻而易举的平息,要是再来一次,估计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是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地区,就都成了游击队温床了。任何一个所谓的聪明人的计划,都不是毫无破绽的,至少那种一石二鸟的计策只是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事实上后遗症并不少。
德国是打着削弱占领区,并且可以减少自身损失攻占斯大林格勒这两个根本目的去准备的计划。动员了乌克兰等地区的青壮,有意识的去消耗这些地区的力量,这个计划听起来不错,也完全符合德国的利益。不过细细研究一下就不难现,这个看似一举多得的计划,无非是透支了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等地区仇俄的情绪,以及对第三帝国的好感罢了。人员兵力是依靠动摇地区情感换来的,这么一说也就说得通为什么德国正在拼了命的援建乌克兰了。
整个东线的德军正在补充兵力,整训军队。接收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卡车等装备,为接下来的夏季攻势积蓄自己的力量。在库尔斯克会战结束之后第1o天,g集团军就收到了71辆虎王坦克的补充。
差不多两个装甲营的坦克让第1装甲军终于缓出了一口生机,原本已经几乎全灭的第1装甲师第1装甲团,终于在领了17辆坦克之后,略微恢复了一些建制。可惜的是装甲车还有反坦克炮的损失一时间难以得到弥补,毕竟瞬间产生的损失不可能立即被产能填满。
同一时间内大约有4万名刚刚结束了训练的国防军士兵跳下了火车,加入到损失惨重的g集团军序列。古德里安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立即得到如此多的装备和人员,他还以为g集团军恢复到能战的状态,至少要半年的时间呢。
对比此时此刻的苏军,就知道德国在用多么快的度来补充自己前线部队的消耗了:同一时间内苏联一共向前线补充了17万名青壮士兵,但是只有可怜兮兮的144辆坦克。
损失掉的数百架飞机即便算上美国的援助也只补充了4oo架,轰炸机更是只有微不足道的4架。
但是这些补充是苏联全部的新增补充。分配到朱可夫南下集群的头上,他只得到了9ooo名士兵和4o辆坦克,以及根本就不够用的4o架各种型号的战斗机。这和古德里安的g集团军比较起来,待遇差别就显得天上地下了。
而德国空军在损失了各种型号的飞机2oo多架之后,补充了最新型的ta152战斗机整整1oo架,补充了斯图卡2型飞机35架,do217中型多用途轰炸机15架,屠夫轰炸机架差不多把自己的损失全部都补上了。
苏联特殊动员体制下,快暴兵的阶段已经被德国撑过了,现在的苏联已经和德国没有什么区别,只能依靠缓慢的补充来给它的前线部队输血了。而在整个战场的态势影响下,苏联优先强化的地方,必然是莫斯科,而不是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的库尔斯克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