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出名要趁早啊!(为盟主一笑天晴加更1\/4)(1 / 1)

加入書籤

【叮!支线任务触发:上一期《四川烹饪》杂志,扩大饭店影响力!该杂志副主编正坐在你的饭店里用餐,他此次前往峨眉山是为了取材,尚未确定下一期杂志供稿内容。主动出击,争取机会,登上杂志,成为烹坛新星!】

【任务奖励:视影响力结算奖励稀有度。任务接受:是/否】

周砚的眼底弹出一条提示。

“这任务……”周砚皱眉,可能不太容易完成吧?

这杂志一直存续着,他成名后甚至还受邀去杂志社参观过。

《四川烹饪》在八九十年代相当有影响力。

八十年代川菜热,不光是川菜馆遍地开花,连带着各类川菜书籍、杂志也跟着火爆全国。

不过周砚还是果断选择接受。

名利向来是共生的,他要让家人过得更好,不管修房子还是进城,都得挣更多的钱!

他不会在苏稽待一辈子。

可离开了苏稽,便再无家人兄弟撑腰,长辈庇护。

名声将会成为他的铠甲,助他在嘉州或是蓉城,踏出一条路来。

他得提前做一些打算,哪怕是为几年后铺路。

自媒体时代卷过来的人,对于热点和机会的把握性会更敏感一些。

这杂志他必须上!

出名要趁早啊!

……

“好鲜!眉毛都鲜掉了!”

何志远看着手里的空碗,脸上满是惊艳之色。

这汤看着清澈,但汤味浓郁,极其鲜美,绝对熬足了八个小时。

再夹起一片牛肉,不蘸料先尝了一口。

牛肉片大薄软,汆烫的火候把控的十分精准,吃起来格外鲜嫩,且有股淡淡的奶香味,小孩老人应该会很喜欢。

接着他又夹了一块牛肉,往干碟里一蘸,粉嫩的牛肉立马裹上了一层辣椒面。

喂到嘴里,眼睛顿时一亮。

这干碟香辣中带点微麻,咸香适口,让原本清淡的牛肉,滋味立马变得丰富起来。

辣椒面是用多种辣椒磨制的,香、辣、鲜兼顾,层次感分明,加了点花椒粉和盐,交融在一起,相当完美的蘸碟。

川菜之中,很多清淡的菜,吃的就是一个蘸碟。

比如老妈蹄花、简阳羊肉汤、荤豆花等,蘸碟就是这道菜的点睛之笔,好坏差别可大着呢。

当然,川味蘸碟千姿百态,每一个厉害的老板都有自己拿手的蘸碟配方。

跷脚牛肉配的这碟干辣椒面,应该就是跷脚牛肉的最优解。

他又尝了碗里的其他菜。

毛肚脆爽,牛筋软糯,牛肠耙软,各有特色和风味,都好吃!

汤味实在是太鲜了。

何志远和小李分着喝完了一碗汤,黄琛又去给他们加了一碗。

“一碗跷脚牛肉三个人分着吃,这牛肉汤还能免费续?这老板的格局可真大!”何志远有些诧异,如此鲜美的牛肉汤,换别家肯定得卖钱啊。

“这家饭店的老板是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名为周砚,那边守着跷脚牛肉锅的是他妈,外边切牛肉的是他老汉,那边晃着脚的小姑娘是他妹儿,这跷脚牛肉就是周砚做的,确实是个有本事的年轻人。”黄琛笑着道。

“二十岁?那么年轻?!”何志远惊讶,兴趣又添了几分。

“老黄,这么好的饭店,你上回不带我来?带我吃啥子国营饭店。”何志远有些幽怨的看着黄琛,“你要带我来,今年《四川烹饪》第一期我就让他上四名览胜栏目了,以后这跷脚牛肉就是苏稽知名美食。”

“上回你来,这饭店还没开。”黄琛白了他一眼,又道:“等会你尝尝他做的卤味和凉拌鸡,家传的手艺,吃完我再跟你讲渊源。”

“你还给我整点神秘感?”何志远更有兴致了。

他们点的菜陆续上来了。

“这回锅肉炒出灯盏窝来了,拈起来油光一闪一闪的,相当有水平啊。”何志远夹了一块回锅肉,卷起一根蒜苗喂进嘴里,细细咀嚼品味,连连点头:“正宗二刀肉,选的是优质的土猪肉,水煮的时间恰到好处,回锅的火候也是相当到位,调味合适,相当有水平!”

“主编,跟荣乐园的相比呢?”小李问道。

何志远回味了一下,点头道:“跟荣乐园的老师傅炒的相差无几。”

“评价那么高!”小李都惊了,下意识往厨房方向看。

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炒的回锅肉,竟是让副主编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

要知道副主编可是说过,他心里炒的最好的回锅肉,就是荣乐园的。

接着上来的碎花牛肉,何志远吃完,同样赞不绝口,一会功夫就扒拉了半碗饭。

卤猪耳朵和凉拌鸡上桌。

黄琛把酒给开了,一人先倒上一杯。

“他老汉之前做啥子的?这刀工真的太好了。”何志远夹起耳片,薄的能透光,卤汁浸透了耳片,色泽如琥珀般漂亮,中间的软骨如花纹点缀其上。

“杀牛的,苏稽最好的杀牛匠。”

“难怪手那么准!”何志远恍然,一下子全都明白了,顺手把耳片喂到嘴里。

耳片切的很薄,口感极佳,软糯的耳片与脆爽软骨交织出绝妙的口感,咔嚓,咔嚓声在口腔中回荡,卤香于唇齿间绽放。

何志远的咀嚼的动作下意识放缓,咽下之后又迅速夹了两片喂到嘴里,闭上眼,细细咀嚼,品味。

“好正宗的老卤!调教的太完美了!我只在川西吃到过一回相近的,但都不如它。”他睁开眼,眼中满是惊艳之色,看着黄琛道:“你说老板二十岁?这卤水的年限都快赶上他了,家传的老卤?”

“你这张嘴,果然瞒不了你。”黄琛笑着点头,“周家老太太姓张,年轻的时候在苏稽石板桥头摆摊卖卤味,张记卤味名动嘉州,后来动荡之后,便没有再摆摊售卖,如今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她的孙儿周砚。”

“张记卤味!我听嘉州飞燕酒楼的老板聊起过,他说当年酒楼卖的卤肉是从苏稽张记卤味进的货,可是赚了不少名声和老客,后来张记不开了,飞燕酒楼自己做的卤肉差的太多,索性把卤肉从菜单上取消了,因此流失不少客人。”何志远夹起一片卤猪耳朵,若有所思:“如果传承之后都能做到这种程度,当年是何等美味就可想而知了。”

“一等一的下酒好菜。”黄琛提杯和他碰了一下。

何志远只抿了一小口,他心里揣着事,不想把自己喝的太醉。

他又尝了凉拌鸡,红油很香,鸡肉的口感也恰到好处,但没卤猪耳朵那么让他惊艳。

他吃过更好的,这凉拌鸡还有上升空间。

最后上来的是一个卤猪蹄,斩了两刀,但皮没有完全斩断,所以依旧拼成了一个猪蹄摆在盘子里,端上了桌。

“卤猪蹄!还是热的!”何志远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卤猪蹄的颜色太鲜亮了,糖色相当均匀,红亮红亮的,冒着热气,拿筷子一戳,肉皮颤颤巍巍,还有些许油脂溢出。

这谁能拒绝得了啊。

“来,分了。”何志远用筷子一夹,软烂的肉皮就分开了,猪蹄竖切一刀,横切一刀,分成四块。

他也不客气,先抓了一块猪脚尖的部位,直接啃了一口。

肉皮一抿就化,肉筋软糯微粘,轻轻一咬就脱骨,卤汁连蹄筋都渗透了,一口接一口的啃着,香的根本停不下来。

“这老卤水太香了,感觉丢根皮带进去卤都是香的!”何志远嗦了一下指头,意犹未尽,看着黄琛道:“老黄,我现在承认了,苏稽还是有点东西的。”

黄琛一脸得意,仰着下巴看他:“你信上说的,认了你就自罚三杯。”

何志远笑着道:“咱把这猪耳朵打包回去,晚上咱们再慢慢喝,现在不行,一会我还想找这老板聊聊。”

“行。”黄琛点头。

一旁正在夹猪耳朵的小李僵住,看看筷子上的猪耳朵,又看看两位领导,尴尬的笑着放了回去。

小李:请喂我花生。

周砚端着一份火爆猪肝出来,给他们隔壁桌上菜。

“周砚。”黄琛开口招呼。

“黄镇长,您有事?”周砚面带微笑的走了过来。

何志远打量了一下周砚,眼里有几分讶色。

好年轻!

长得还俊朗。

白色厨师服干干净净,一米八的大高个,外在形象在厨师里绝对是第一档的,跟电影明星一样。

黄琛对周砚印象极好,笑着给他介绍道:“这位是我的朋友,《四川烹饪》杂志的副主编,吃了你做的菜赞不绝口,想要跟你认识一下。”

“你好,我是何志远,你叫我老何就行。”何志远起身,向着周砚伸出了右手。

周砚看了眼他刚吃完猪蹄还有些油腻的手,毫不犹豫的握了上去:“你好,何主编,我是《四川烹饪》杂志的忠实读者,很荣幸能够见到你,你们的杂志办得实在太好,太有水平了,每次拜读我都受益良多。”

“真的!”何志远眼睛一亮,面上容光焕发,握着周砚的手都紧了几分,带着几分激动道:“能给读者和年轻的厨师带来帮助,可太好了!这就是我们创刊的目的啊!”

“对……”周砚脸上的笑容僵了几分,因为他感受到了对方的真诚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个时代,终究是有一批怀揣理想主义的人,为理想而奋斗。

他下次一定订阅《四川烹饪》杂志!

“老板,我们的藿香鲫鱼还没有抓回来吗?”旁边桌的客人笑着问道。

何志远连忙松开手:“你先忙,等你忙完了咱们再慢慢聊,你这跷脚牛肉和卤肉做的太好了,我一定要跟你好好探讨探讨。”

“好,那你们请慢用。”周砚笑着应道,转身进厨房。

成功与何志远建立联系,并给对方留下不错印象,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何志远看着周砚进了厨房,凑过来和黄琛、小李小声道:“太好了!这老板一看就很和善好说话,不像他妈那样凶的批爆。我刚刚应该给他留下的印象不错吧?不晓得他愿不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哦。”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