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新家!我们的新家!(第二更!)(1 / 1)
何志远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很有道理,但又好像哪里有点不太对劲。
不过有一点他听明白了,文章要有重点!
对于一名文字工作者来说,周砚这话有点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
既然他想要挖掘跷脚牛肉这道菜的前世今生,探讨这道菜背后的烹饪文化,讲述它的传承故事,那就应该着墨于此。
若是还去细究这道菜的做法、技巧和配方,反而舍本逐末了。
而且周砚的态度其实很明确,配方是不可能透露的,家传的手艺,指着吃饭呢。
何志远也不是犟种,敢问,但素来不强求。
这种事情他经历的可太多了,从一开始的沮丧到后来的习惯、理解,现在已经根本不放在心上了。
更何况这一次,他可是收获满满。
嘉州离蓉城那么近,他一年来十多回,几乎走遍了每一个乡镇。
能够从苏稽挖掘出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美食,着实让他十分兴奋。
更高兴的是,还认识了一位有趣的厨师。
周砚,可真是一个妙人。
“周砚同志,你提的这些意见太好了,我回去之后会仔细琢磨,认真参考,受益良多,多谢多谢。”何志远向周砚拱了拱手道,一脸真挚的笑。
“客气客气。”周砚也是跟着拱手。
何志远又道:“明天中午营业前,我会带小李过来拍几张照片作为配图,不知是否合适?”
“当然没问题,有什么需求,何主编尽管提。”周砚笑着点头,太好了!这不就成了!
何志远的目光在饭店里打量着,又盯着周砚看了一会,说道:“明天把桌子搬到门口拍跷脚牛肉的特写照片,外面天光要亮一些,你这店里的灯光太暗了,拍出来不好看。”
“对了,你要是能换一身新一点的厨师服最好,你形象好,个又高,站那口大锅前边我给你拍个全身照,把跷脚牛肉的招牌也拍上,效果肯定不错。”
“行,都听你的。”周砚点头。
瞧瞧,这就叫专业!
何志远起身走到灶台前,拿起旁边篮子的土碗,皱着眉头打量了一会,摇头道:“这土碗虽然实用,但确实不太好看,颜色过于深了,拍不出牛肉汤的清澈,也拍不出牛肉的粉嫩和毛肚的晶莹,要是能换个清爽的大碗效果会更好,说不定能争取上封面。”
“碗……”周砚跟着走了过来说道:“要不明天早上我去供销社瞧瞧有没有合适的,这店里确实只有土碗了。”
赵铁英开口道:“不用买,你奶奶那里有一套青花瓷碗,可漂亮了,明天早上去借个大碗来用一下再给她送回去就行。”
周砚闻言眉梢一挑,青花瓷啊?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吗?
他们家根正苗红,兄弟又多,动荡年代也没人敢上门闹事,老太太指不定还真留了些好东西在手里呢。
“那可太好了!”何志远眼睛一亮,笑着道:“前两年小日本的《妇女之友》杂志社来拍《中国名菜集锦》的时候,为了突出菜品效果,咱们的同志还特意去博物馆借了家具和古董,那拍出来的效果可太好了!”
“小日本拍照确实有一套,把咱们的川菜拍的相当精美有食欲,我们负责陪同和翻译,跟着学了不少东西。”
“后来创刊之后,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拍美食佳肴,读者的反响非常好。”
说起这事,何志远兴致颇高:“你们知道这《中国名菜集锦》一套九卷,卖多少钱吗?”
众人纷纷摇头。
“1800元的天价!”何志远的声调一提:“该死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四川烹饪》一册才四角钱!一年才一块六!”
众人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1800元买一套书!
这钱能在乡下修个房子了!
“该死的资本主义国家!”
大家在心里跟着骂了一嘴。
实在是太骄奢淫逸了!应该狠狠的批判!
见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何志远便又讲了一些关于《妇女之友》杂志社来川拍摄的趣事,兼顾对小日本的批判,倒是相当诙谐有趣。
这茶话会持续了一个小时才结束,何志远与周砚约好了时间,骑上自行车与黄琛他们走了。
“这些文化人讲话还真有意思。”赵铁英笑着道,倒是对何志远有所改观。
她算是看出来了,周砚把他忽悠了一道,对方不傻,但并不在意,依然愿意给周砚拍照宣传。
上杂志和上报一样,那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啊!
“是挺有意思的,一点架子没有,只有对美食的一腔热忱。”周砚也是笑着说道。
天色已暗,今天周砚就不去跑步了,和老周同志把又晒了一天的木板给搬了回来。
“今天日头大,已经完全晒干了,晚上可以铺床睡了。”周淼掂了掂手里的木板说道。
“不得行,要再晒一天,免得有水汽把被子整花了。”赵铁英摇头,“在雨里泡了一晚上的板子,哪有那么容易干。”
“没事,我晚上在楼下再睡一晚嘛。”周砚笑着说道:“不过我们今天晚上要加个班,把二楼先清理出来,我约了泥瓦匠,明天拖砖过来砌墙,给你们整个房间出来。”
赵铁英说道:“整啥子房间了,浪费那些钱做啥子,反正就我们自家人住,你住小房间,我们把床靠墙一摆就能睡了。”
“你妈说的对。”周淼跟着点头。
“那不行,将近两百平的大房间,冬天风从缝里漏进来,能把人给冻坏。”周砚摇头,态度坚决:“给你们靠外面弄个房间,窗户对着河边,风景又好,大家都有点私密空间,住起也舒服一些嘛。”
“你们这次来,又不是临时住几天,生活要稍微讲究一点,幸福感都会强很多。”
赵嬢嬢和老周同志刚奔四,这年代没什么娱乐,都会有点成年人的需求。
楼上弄两个房间,砖墙一砌,隔音效果不会差,免得大家尴尬。
他们各占一边,中间的区域空着,等以后有了钱,弄个沙发,弄个电视,可不就是客厅嘛。
周砚昨晚都已经把设计图画出来了,近两百平的大平层,先规划个二室一厅,除了空旷一点,那是真的一点毛病没有。
“这……”赵铁英面露迟疑之色。
“这次我觉得应该听周砚的。”周淼同志反水了。
“走!干活。”周砚拿起扫把和簸箕,向着楼梯走去。
“干活!”周沫沫屁颠屁颠跟在后边,手里还拿着一根鸡毛掸子。
赵铁英和周淼见此,也是拿上工具上楼。
周砚的房间在二楼楼梯口的位置,房间很小,只有十几个平方,好在东西不多,就一张床,一个衣服架子,一个床头柜,现在多了两个木箱子,反倒显得空旷。
经过赵嬢嬢昨天的一通收拾,现在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连被子都叠成了豆腐块。
民兵标兵的自我修养,可真不是盖的。
这是纺织厂建的板房,二楼的地面也是水泥地,在这个时代,算是条件相当不错的了。
就是久了没用,地上积了一层灰,墙上和屋顶也到处是蛛网和灰尘。
赵铁英同志先对战场进行了评估,很快做出判断:“周沫沫,你到楼下去玩洋娃娃,太多灰了。”
“我也要干活活!”周沫沫举起鸡毛掸子表明自己的态度。
“我今天不想大半夜给你洗头,你最好给我乖乖下楼去耍,等我们把灰灰扫了你再上来。”赵铁英回头看着她:“劳资蜀道山,一、二……”
“好!我去!我最喜欢跟洋娃娃过家家了!”周沫沫把鸡毛掸子往周砚手里一塞,转身一溜烟跑了。
周砚笑的不行,小家伙什么热闹都想凑,不过这打扫起来全是灰,她确实不适合待在上面。
赵嬢嬢去箱子里翻了一块旧布出来,把自己的头发和脸蒙上,只露出两只眼睛。
老周同志已经端了一盆水上来把整体洒了一遍,然后拿着竹扫把开始扫了起来。
周砚个高,负责拿鸡毛掸子打墙面和屋顶上的灰尘和蛛网,才挥几下,二楼就立马尘土飞扬,迷了他的眼,糊了他的嘴,冲到窗边咳了一阵才缓过来。
赵嬢嬢还是太有生活了,早已预料了一切。
三个人效率还是高,一个小时把灰给清扫干净了,两边窗户打开,让空气对流,把拂尘给吹了出去。
地面显出了原来的颜色,简单打磨过的水泥地面,看着比土夯的地面还是舒服得多。
周沫沫已经上楼来了,在大大的空间里跑来跑去,高兴的不行,嘴里还念叨着:“新家!我们的新家!”
周砚走了过去,拿鸡毛掸子一边比划一边说道:“看!我打算在这个角落给你们砌两面墙,门开在这个位置,房间有二十五个平方左右,到时候可以往里边放个衣柜,再放两个床头柜,就不会显得那么空荡荡的了。”
“这边到时候我打算做个小书房,可以看到江,也能晒到阳光,坐在这里看书肯定很舒服。”
“中间是个超大的客厅,等咱们有钱了,靠墙摆个沙发,然后在这里砌一面电视墙,把电视摆在这个位置,晚上咱们一家就可以坐在这里看电视了。”
赵铁英和周淼眼里露出了憧憬,也忍不住笑。
是啊,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