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五年(1 / 1)
他继续说道:“车迟国内,尊道之风盛行,百姓们通过尊道持咒,与天地神灵建立了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一些简单的道法可以用来治病救人、驱邪避灾,这些都是大乘佛法所难以比拟的。而且,随着新道法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学习并掌握这些道法,使得车迟国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我认为,在车迟国这样的环境下,大乘佛法确实显得有些多余。”
唐三藏闻言,微微沉默,似乎在思考林楠的话。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天下之大,却只有一个车迟。大地之上,尚有许多国度,并无车迟这样的条件。在这些国度中,百姓们或许更需要大乘佛法的指引与庇护。”
林楠听后,轻轻一笑,笑容中透着一股胜券在握的意味。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唐三藏:“你输了。若天下都是车迟,那佛法便是多余无用的。你所能秉持的,仅仅只是车迟并非天下而已。但你却不知,二十多年前,车迟仅仅一小国之地,人口不过寥寥百万余。如今,多年过去,繁衍两代,车迟人口已至千万还多。每一日,都有新生儿诞生,车迟每一日都在扩大。今日,天下只有一地名为车迟;说不得明天,天下,就名为车迟!”
说完这些,林楠再次轻飘飘地留下了一句:“你输了。”随后,他乘龙飘然而去,留下唐三藏独自站在原地。
“我输了……”唐三藏低下了头,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辩到了最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佛道之辩,而是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治国理念与民生问题。在这样的辩论中,他确实落了下风。
现场,微微的平静之后,骤然爆发出了层层议论之声。百姓们纷纷讨论着刚刚林楠和唐三藏之间的“佛道之辩”,对林楠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在车迟国这样的环境下,道法更加实用,更能造福百姓。而大乘佛法,虽然博大精深,但却显得有些脱离实际。
随着林楠的离去,祭祀场之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爆发出了激烈的讨论之声。他们都在讨论着刚刚的辩论,对林楠的智慧与口才表示钦佩。同时,他们也更加坚定了对道法的信仰与支持。
许多平民百姓在明白了林楠的观点后,伴着阵阵欢呼,缓缓离去。他们将这一次的辩论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道法的魅力与实用。更别提,现场还有“留声机”将声音保存下来,有说书人将言辞之中的一切记录了下来,使得这场辩论的影响更加深远。
孙悟空见状,飞身上了祭祀台上,落在了唐三藏的身前,要迎他下台。留在台上,还要经受周遭百姓们的议论,那种滋味确实相当不好受。孙悟空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迎了上来。
很快,孙悟空将唐三藏带了下来。然而,他却发现唐三藏变得有些沉默,不言不语。孙悟空从未见过唐三藏这般模样,之前虽然有过迷茫,但从未像现在这般,正面正当的“落败”。他忍不住开口,想要安慰唐三藏:“师父,输了就输了。那林楠做大国师做了快几十年,你御弟的身份却只是名头。他那道主,可号令天下道人,可号令天上仙神,地下鬼神。你虽有佛子之称,却还要敬菩萨尊罗汉拜佛陀。你们并不对等,输了也是正常的道理。”
然而,孙悟空这话,显然并未安慰到唐三藏。猪八戒在一旁都忍不住道:“猴哥,你这是安慰还是让师父更加挫败呢?也太长那大国师的志气了。”
孙悟空瞪了猪八戒一眼:“你这呆子,如今这输都输了,也无翻盘可能,什么增长他人志气,都只是无稽之谈。左右我们都还要再在这车迟待上五年。你这懒散的呆子,还是想想这五年在车迟做何营生才是。此前我们得到的人间财物,可是已经消耗殆尽,不复存在了!”
孙悟空看得很透澈,输了就是输了。既然输了,就要考虑这些后果。而且,他现在意识明朗,知晓这一劫必然要过,因此毫无抗拒之意。
他们正在说话间,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却是已经迎面走来。他们呼唤了一声,然后便直诉了来意:“既然你们已经落败,接下来便要按照约定,在车迟之中,待上五年时间,并且要听从安排。而这五年时间,你们要做什么,林楠道主也已有安排。”
“嗯?要我们做什么?”这下,唐三藏也不再沉默低迷了,因为同样意外,好奇林楠将他们留在这里五年,会让他们做什么事情,有什么安排。
羊力大仙轻抚自己的胡须,代替了虎力大仙回答:“道主有言,要让诸位抛去原有身份,去在车迟之中,经各行各业劳作。依道主所言,要在五年之中,令玄奘法师明白,何为民生,何为大同,何为佛门之外的世界!”
闻言,唐三藏微微默然了一下,却还是双手合十,唱了声“阿弥陀佛”后应声道:“谨遵大国师安排。”
“好心给个建议。”鹿力大仙看着唐三藏开口,“若要在车迟生存,最好不要张口闭口阿弥陀佛才是。”
唐三藏默然地将合十的双手放了下来。虎力大仙再道:“既然如此,那么尝试第一份在车迟的工作开始吧。第一份工作,就从……最基础的工人开始吧。”
虎力大仙转眼就给唐三藏安排了工作。在灵山那庄严肃穆的大雷音寺中,如来佛祖端坐在莲台之上,神色凝重。他不仅对唐三藏此番西行取经的行程有着细致的规划,就连唐三藏那几位性格迥异的徒弟,也都在他的考量之中,各有安排。
此时,如来佛祖正沉浸在深深的思索里,口中喃喃自语:“五年时间……这五年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原来,他已然洞悉了唐三藏即将面临的遭遇,可唯独对这五年的时间节点满心疑惑。
座下的观世音菩萨,见佛祖如此沉思,不禁轻声问道:“佛祖,难道真的要让唐僧在车迟国停留整整五年吗?”
如来佛祖微微摇了摇头,目光深邃而坚定,缓缓说道:“天意如此,取经之路本就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是不可更改的定数。”
“我们精心安排了诸多劫难,然而却因那林楠的出现,让原本的计划遭到破坏,劫难未能圆满。如今,唯有继续历经劫难,方能顺应天意,让佛教的气运得以大涨,从而兴盛繁荣。”
“如今,唐僧落入车迟国,这便是一劫。此劫已定,需五年方能圆满,不可更改。”如来佛祖的一番话,让观世音菩萨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这时,又有菩萨忍不住询问:“难道,我们只能默默等待这五年时光,等那劫难自行消散吗?”
如来佛祖轻叹一声,说道:“此前,若是唐僧能够战胜困难,那便顺利渡过此劫。可惜,他未能成功,只能深陷劫中。”
尽管如来佛祖心中对这五年时间点的意义依旧困惑不解,但此刻也别无他法,只能无奈说道:“如今之计,唯有耐心等待这五年吧。”
言罢,如来佛祖缓缓闭上双眸,以无上圣觉,试图上体天心,体恤天意,探寻天机之中的微妙变化。
就这样,唐三藏师徒在车迟国留了下来。时光匆匆,这一留,便是整整五年。
在这漫长的五年时光里,唐三藏师徒始终未曾离开车迟国。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唐三藏依照林楠的安排,在这五年间,不断更换着工作,尽情体验着各式各样的生活。
起初,他被安排去做工人。无论是挥汗如雨的建筑工地,还是机器轰鸣的车间,亦或是纺织厂里忙碌的流水线,以及化工厂中充满挑战的环境,唐三藏都一一尝试了个遍。
每日,他都早早出门,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或许是因为他脱胎换骨的缘故,任何工种,只要他上手,很快便能熟练掌握,甚至达到精通的程度。
在做工人的这段日子里,唐三藏不仅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技能,还学到了许多之外的知识。
然而,林楠给唐三藏的安排,可不仅仅是让他单纯地工作,更重要的是让他融入工人的生活。
于是,唐三藏白天在工厂里辛勤劳作,晚上则会前往“夜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类知识。
平日里,他也和工人们打成一片,做着和大家一样的事情。每一次,他都能迅速融入新的环境,可就在他刚刚融入的时候,又到了换工作的时候。
光是做各种工人,唐三藏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里,他几乎体验了所有工人的工种,对工人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
体验过工人生活之后,唐三藏又被安排去做其他不同的工作。在这五年里,他做过办公室职员,参与过车迟国的大开发大建设……
五年的时间里,唐三藏拥有了丰富多样的工作经历,甚至还经历了不少考证的过程。
他也亲眼见证了车迟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看到了百姓们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身影。从街道管理的琐碎事务,到调和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从大街小巷中轮流掏粪的辛苦工作,到各种大型项目的建设现场,唐三藏都亲身经历了一遍。
就这样,五年的时光在忙碌与充实中悄然流逝。如今的唐三藏,早已不再是那个动不动就双手合十、口念佛号的高僧了。
平日里,他的行为举止,与常人无异,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默默地念上几句佛经。
终于,五年之期渐渐临近尾声。在外漂泊多年的唐三藏,以及同样在外的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都重新回到了车迟皇城,回到了三位国师所在的三清观中。
这是唐三藏师徒阔别几年之后的再次相见。自从当初他们被安排进入车迟国各地后,便再也没有了见面的机会。直到这五年圆满,他们才得以再次相聚。
乍一见面,他们相互之间,都敏锐地发现了对方的变化。
孙悟空瞪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普通的俊俏光头。虽然唐三藏的容貌未曾改变,脸上也没有历经风霜的痕迹,但他的气质却与之前截然不同。
乍一看,孙悟空都难以将眼前的他与以前的唐三藏联系在一起。
“师父……你……”孙悟空结结巴巴地说道。
唐三藏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温和地看着孙悟空,说道:“悟空,许久不见了。”
五年过去,孙悟空几乎没什么变化,依旧是那副活泼好动的模样。
反倒是猪八戒和沙悟净的变化比较大。
沙悟净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唐三藏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医馆”之中的护工服。他曾经也做过医馆护工,所以一眼便能认出。
这时,沙悟净正缓缓地将自己的白色护工服脱去,同时热情地和自己的师父师兄打招呼,并且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
“这几年时间,我在医院当护工,每日照顾那些生病的百姓。言语之间,沙悟净的语气中透着深深的慈悲:“如今才知,凡人生老病死之苦,以及生命之坚强。”
说着,沙悟净突然“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眼中满是悔恨:“如今方知,当初在那流沙河中,我所残害生命的行径是多么可恨,如今懊悔却已晚矣。”
显而易见,沙悟净如今是发自内心地生出了这种感觉,甚至还沉浸在悔恨之中无法自拔。
“沙师弟……”孙悟空上前一步,既想要将沙悟净扶起,又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这么做。
孙悟空理解不了沙悟净的感觉,因为这些年,他过得一直很自由。平日里即便是在山里,也可以时常去寻六耳猕猴切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