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驰援(1 / 1)

加入書籤

虽然王仙芝这时显现出气势汹汹的态度,黄巢却并没有丝毫怒气。

“是啊,咱们是要坐天下,不过那些唐廷官吏的确不该杀。”

“如此一来,百姓就会认为咱们义军的将领有仁爱之心。”

王仙芝不懂黄巢所说的仁爱之心。

他觉得那是妇人之仁。

而此时黄宁走了进来。

“王大帅,咱们不杀那些官吏,以后就能更好破城。”

“这些道理想必王大帅也是懂得。”

王仙芝一听,看着对自己拱手施礼的黄宁。

“听说宁弟之前为义军出谋划策,没有一策落空。”

“那也是将士用命的效果,黄宁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楼内的烛火被夜风吹得忽明忽暗,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帐布上。

王仙芝抓起案上的酒壶仰头痛饮,酒液顺着胡须滴落在铁甲上,发出轻微的\"嗤嗤\"声。

\"你刚才说,仁爱之心?\"他重重放下酒壶,铜壶底在木案上磕出闷响。

\"当年在濮州城外,那些官老爷可没对灾民讲过仁爱!\"

黄巢不急不缓地摩挲着剑柄上的红绸,那是去年攻破濮州时,一个老妇人献上的嫁衣布料。

此时楼外传来士卒们操练的呼喝声,夹杂着几声新兵的咳嗽——前日攻城时吸多了烟尘。

黄宁这时轻轻展开一幅绢制地图,指尖点在长安的位置:\"王大帅请看,自安史之乱后,唐室已失了河北民心。\"

王仙芝眯起眼睛,看到地图上河北道密密麻麻标注着\"饥\"\"旱\"\"蝗\"等朱砂小字。

\"这些...\"他粗糙的手指抚过那些刺目的红点。

\"都是近三年各州县的灾情。\"黄巢接过话头,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赵参军冒死带出的户部密档。\"

竹简展开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批注。

黄宁忽然指着其中一行:\"大中十三年,河南道饿殍遍野,朝廷仍加征三成绢帛。\"

王仙芝的拳头猛地砸在案上,震翻了酒壶:\"狗官!\"

酒液在竹简上洇开,将\"易子而食\"四个字泡得模糊不清。

突然楼外传来一阵骚动,接着是朱温粗犷的喝骂声。

\"让他进来。\"黄巢头也不抬地说道。

朱温疾步而入,铁甲上还带着夜露的湿气:\"禀大帅,探马来报,宋威大军已至汴州!\"

王仙芝猛然起身,佩刀撞倒了身后的灯架。

他沉声道:\"说说你们的打算。\"

黄宁立即铺开另一幅地图,上面用朱砂画着三道箭头:\"宋威必走万蛇谷,我们在此设伏。\"

\"不够。\"王仙芝的刀尖点在谷口,\"这里必有重兵把守。\"

黄巢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符:\"三日前,我们'处斩'的刘别驾,其实是去做了说客。\"

铜符在火光下泛着青光,上面刻着\"忠武\"二字——正是宋威麾下精锐的番号。

夜风忽然大作,吹得帐帘猎猎作响,露出远处操练的士兵。

王仙芝盯着那些挥汗如雨的年轻面孔,突然问道:\"若败了呢?\"

\"那便退回沂蒙山。\"黄巢指向地图西侧。

\"这些年我们在山中藏了足够三年用的粮草。\"

黄宁补充道:\"都是那些'被处斩'的官吏帮忙筹措的。\"

王仙芝突然大笑,笑声震得帐顶的灰尘簌簌落下:\"好个'妇人之仁'!\"

他抓起酒坛痛饮,酒水打湿了前襟也浑不在意。

\"三日后我亲自带兵去万蛇谷。\"王仙芝重重放下酒坛。

\"但要带上那些'已死'的唐官!\"

黄巢与黄宁对视一眼,同时露出笑意。

\"正合我意。\"

黄巢从案下取出一套精良的明光铠,\"这是给仙芝兄准备的。\"

铠甲在火光下熠熠生辉,胸甲上却故意留着几道刀痕。

王仙芝会意大笑:\"做戏做全套!\"

黄宁忽然压低声音:\"还有一事...\"

他取出个小木匣,里面整齐码着十几枚蜡丸。

\"这是?\"

\"各州县暗桩的联络方式。\"黄宁轻声道,\"用的都是被赦官吏的门路。\"

王仙芝拿起一枚蜡丸对着灯光细看,隐约可见里面卷着的纸条。

楼外传来三更的梆子声,远处军营的篝火渐次熄灭。

黄巢忽然起身,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杆长枪:\"仙芝兄可还记得这个?\"

王仙芝瞳孔一缩——这是当年他们突围时,从盐铁使手中夺来的镔铁枪。

\"带着它去。\"黄巢将长枪递过,\"让宋威看看,当年的私盐贩子如今...\"

\"是要坐天下的!\"王仙芝接过长枪,枪尖在帐顶划出一道寒光。

黄宁忽然跪地行了个大礼:\"请王大帅保重。\"

王仙芝一把将他拽起,粗糙的大手拍在他肩上:\"好小子!等拿下了长安...\"

\"我请王大帅喝真正的御酒。\"黄巢笑着接话,眼中却闪着锐利的光。

三人走出营帐时,东方已现出鱼肚白。

新招募的士兵正在晨雾中操练,枪尖反射着微弱的晨光。

王仙芝忽然指着最前排一个少年:\"那小子,像不像当初的阿狗?\"

黄巢凝目望去,看见一张稚气未脱的脸——正是昨日给囚犯送饼的孩子。

\"是他祖父带着全村青壮来投军的。\"黄宁轻声道,\"说是不想子孙再吃掺沙的官粮。\"

晨风送来伙夫熬粥的香气,夹杂着几声欢快的谈笑。

王仙芝深吸一口气,忽然转身重重抱拳:\"三日后,万蛇谷见!\"

王仙芝的背影很快消失在晨雾中,只留下铁甲摩擦的\"咔咔\"声回荡在石板路上。

黄巢望着他离去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上的红绸。

\"大哥在担心?\"黄宁轻声问道,手中地图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黄巢摇了摇头,目光落在远处操练的新兵身上:\"只是想起当年在沂蒙山打猎时,仙芝兄总是冲在最前面。\"

晨雾中传来战马嘶鸣,朱温正带着骑兵队进行早间操练。

黄宁将地图缓缓卷起,丝绸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王大帅此去万蛇谷...\"

\"他会做得很好。\"黄巢打断道,转身走向城楼。

\"备马,我们去看看那些被赦免的唐官。\"

城西一处隐蔽的院落里,刘别驾正在教授几个义军子弟识字。

\"天地玄黄...\"稚嫩的童声透过窗棂传来,带着几分生涩。

黄巢在门外驻足,看到刘别驾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的手势,依然保持着朝廷官员特有的端庄。

赵参军从厢房走出,右耳的伤口还包着白布:\"将军来得正好,曹州刚传来消息。\"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火漆上印着熟悉的私盐标记。

黄巢展开信纸,眉头渐渐舒展:\"宋威果然调了忠武军去守万蛇谷。\"

黄宁凑过来看信,发丝擦过纸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正好中了我们的调虎离山之计。\"

院角的灶台突然\"噗\"地冒出一股蒸汽,正在煮粥的老兵急忙揭开锅盖。

米香混合着野菜的气息弥漫开来,让黄巢想起小时候母亲熬的粥。

\"将军尝尝?\"赵参军递过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按您吩咐,每日给孩子们加餐。\"

黄巢接过粗瓷碗,指尖感受到温暖的触感:\"用的是官仓的陈米?\"

\"不,是新粮。\"刘别驾不知何时已站在廊下。

\"那些陈米...下官斗胆分给城外的流民了。\"

阳光穿透晨雾,照在他洗得发白的旧官服上,领口处的补丁格外显眼。

黄巢忽然放下粥碗,从怀中取出一枚铜印:\"从今日起,你便是义军的粮草督运。\"

铜印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上面新刻的\"齐\"字还带着刀痕。

刘别驾的手微微发抖,接印时差点掉落:\"这...这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的。\"黄宁笑着递上一本册子,\"这是各州县愿意暗中支援义军的乡绅名单。\"

院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朱温满头大汗地闯进来:\"大帅!王将军他...\"

\"慢些说。\"黄巢按住他颤抖的肩膀。

朱温咽了口唾沫,喉结上下滚动:\"王将军带着亲兵往汴州方向去了,说是要...要亲手宰了宋威!\"

黄宁手中的册子\"啪\"地掉在地上,激起一小片灰尘。

黄巢却出奇地平静,只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带了多少人?\"

\"不足三百。\"朱温的铠甲随着急促的呼吸起伏,\"都是当年贩私盐的老兄弟。\"

院中的孩子们不知何时已安静下来,睁大眼睛看着大人们。

刘别驾突然上前一步:\"下官...不,属下认得万蛇谷的小路。\"

他的官靴踩在泥地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可以带人抄近道拦截。\"

黄巢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在赵参军包着白布的耳朵上:\"你意下如何?\"

赵参军摸了摸伤口,忽然笑了:\"属下这就去准备马匹。\"

一刻钟后,三百轻骑兵集结完毕,马蹄不安地刨着地面。

黄巢翻身上马,缰绳在掌心勒出红痕:\"黄宁守城,朱温随我去。\"

\"大哥!\"黄宁抓住马缰,眼中闪着担忧,\"让我一起去吧。\"

黄巢俯身拍了拍他的肩,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郓州需要有人坐镇。\"

他转向刘别驾:\"你带路,走最险的那条道。\"

刘别驾郑重点头,官服下摆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

队伍出发时,城楼上的士兵们自发列队行礼,长矛在朝阳下闪着寒光。

黄宁站在城门处,看着兄长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尘土中。

\"黄将军...\"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是那个送饼的孩子,\"王大将军会没事的,对吗?\"

黄宁蹲下身,平视着孩子的眼睛:\"会的,就像你爷爷讲的故事里那样,英雄总会平安归来。\"

孩子从怀里掏出半块饼:\"这个...能给王大将军吗?\"

饼上还带着体温,粗糙的表面沾着几粒芝麻。

黄宁接过饼,突然觉得眼眶发热:\"我替你收着,等他们凯旋...\"

他的话被远处突然响起的号角声打断,那是来自万蛇谷方向的警报。

城头的士兵们骚动起来,有人指着西北方升起的烟柱大喊。

黄宁抱起孩子冲上城楼,看到远处山脊线上,一道黑烟正扭曲着升上天空。

\"是信号烟。\"守城的老兵眯起眼睛,\"王将军得手了!\"

但黄宁的眉头却越皱越紧,因为他看清了烟柱的颜色——那是代表\"危\"的黑色。

他猛地转身,官服下摆在砖石上擦出沙沙声:\"传令!点齐两千精兵,随我驰援万蛇谷!\"

孩子被轻轻放下,那半块饼还攥在黄宁手中,已被捏得微微变形。

城门在铰链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露出外面尘土飞扬的官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