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蔬菜之乡(1 / 1)
下午,蔬菜店一直陆续有客人,李哲粗略估计客流量超过了昨天。
下午六点,反季节蔬菜又卖完了。
六点以后进店的客人没买到,难免抱怨几句。
李哲清点了一下今天的销量:保质期短的商品,他都进得比较少,大部分都卖完了。还剩下一块猪肋排和两斤秦川杂交牛肉。
秦川杂交牛肉进的并不多,和昨天的进货量一样。今天的客人多反而没卖完,只能说是复购率差了。
六点多,李哲让王婷提前回家,将她送到了站牌,将打包好的牛肉递过去:“婷婷,这牛肉你还没吃过,带回去尝尝吧。”
“这么贵的牛肉,还是放在店里卖吧,吃了多可惜。”在王婷看来,也只有老外才舍得买这种牛肉。
李哲解释道:“这款肉的品质本就比不过进口牛肉,主打的就是一个新鲜。我说的24小时下架,可不是空口白话。咱要是卖隔夜肉,可就把招牌砸了,这肉以后更不好卖了。”
听到李哲这般说,王婷才顺手接过来,跟他挥手告别后,坐上公交车离开。
晚上七点钟,王婷就到家了。
陈淑芳正在厨房做饭,听到动静也出来了:“今个倒是回来的早。”
王婷将手里拎着的袋子递过去:“妈,这是李哲让我带回来的牛肉,你晚上做了吧。”
陈淑芳接过袋子,将肉拿到厨房:“嚯,这肉不错啊,鲜亮,适合炒着吃。”
王婷脱掉外套,换上拖鞋:“那是,这是卖给外国人吃的,贵着呢。”
“不就是块牛肉吗?能有多贵?”陈淑芳不以为意。他们家是双职工,她丈夫大小也是个干部,还真不缺肉吃。
王婷没再多说,让老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挺好。
……
建国门派出所家属院。
2楼,魏所长家。
吴芳华正在厨房里炒蘑菇,魏所长在一旁擀面条。
他笑着说:“媳妇儿,我擀这面条有劲,你瞧着吧,大家伙准保喜欢。”
吴芳华说:“你咋不说煮面还费火哩。”
“哈哈……费火怕什么,好吃就成。诶,那个炸酱的火小一点,多熬一会儿才地道。”
“事多儿。”吴芳华哼了一声,还是将火关小了一点。
魏所长嘿嘿一笑。
自打跟王建军认亲后,吴芳华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仔细想想,或许是吴芳华长期思念娘家人,王建军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份空缺。
真要说起来,大姨姐和老丈母娘在那边也不容易……
魏所长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对了,前两天,老宋给小敏介绍对象的事,你跟她说了没?”
吴芳华愣了一下:“说了,他嫌对方是警察,不乐意。”
“警察咋了,我就是警察吗?我觉得那小伙挺好,大高个、长得周正、做事认真,以后是个有前途的,你再劝劝他,好歹跟人见一面,没准她喜欢呢。”
吴芳华敷衍道:“回头再说吧。”
“咚咚……”突然,外面响起敲门声。
“我去开门吧,面擀好了,你切切就能下锅。”魏所长拍拍手,走到门口开门。
见王建军和李哲提着一堆东西站在外面。
“呦,怎么又拿这么多东西?快进来。”魏所长赶忙搭把手拿进屋。
李哲说道:“也没多少,一块排骨,两包点心,剩下的都是青菜。”
猪肋排是李哲从店里拿的,点心是王建军买的,青菜都是磕碰或品相不端正的损耗菜。随着蔬菜的产量增加,损耗量也增加了,现在根本吃不完。
吴芳华也从厨房走出来:“建军和小哲来了。”
“小姨。”
“姨。”两人打了一声招呼。
李哲问:“做什么好吃的呢,我给您打下手吧。”
吴芳华摆摆手:“不用,都准备好了,咱们今个晚上吃炸酱面。你们忙了一天,坐着歇会吧。”
“你俩小子有口福了,今晚上的面是我擀的,倍儿劲道儿!”魏所长一边说,一边拿茶壶倒水。
李哲坐在沙发上,笑道:“那敢情好,我就喜欢吃炸酱面。”
上辈子,李哲一个人懒得做饭,就会炸一锅酱。第一天吃炸酱面,剩下的酱放冰箱,第二天再煮一锅方便面,将炸酱放进去拌一拌,又是一顿,一顿炸酱能吃个三四顿。
不敢说有多好吃,但指定比饭店的炸酱强。
王建军去厨房跟吴芳华说话。
李哲端起茶壶,给魏所长倒了一杯水。魏所长虚扶了一下,问道:“听说你小子在外交公寓开了一家蔬菜店?”
“对,昨个刚试营业,还没正式开业呢。”
魏所长暗道,外交公寓的店铺可不好租,这小子能在那开店,有点门路。“生意咋样?”
“还成,客人不少,都是奔着反季节蔬菜去的。”李哲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红茶。
“嘿,我看小敏写的报纸了,反季节蔬菜这个词用得好……”魏所长正要说些什么,外面响起敲门声。
“咚咚……”魏所长起身去开门,门开后,他愣了一下。
门口站着两个人,一个是魏敏,还有一个长相清秀的人。
“小敏,你带朋友回来了?”魏所长打量着旁边的人:穿着红色羽绒服,梳着马尾辫,白色长裤,蓝色的小挎包……
她……不,他……有喉结!
“对,是我爬长城认识的哥们儿。”
“叔叔好,我叫白云笙。”清秀男子声音尖细,主动跟魏所长握手。
魏所长出于礼貌,跟对方握了握手,很快收回右手:“进来坐吧。”
“叔叔,打扰你们了,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白云笙递过来两个精致的袋子,上面挂着友谊商店的标志。
魏所长下意识地接过袋子,让到一旁。白云笙迈着小碎步从他身旁走过,带起一阵香风……
魏所长打了个哆嗦——他家小敏从来不用香水,也很少用化妆品……
在魏所长诧异的目光下,白云笙脱掉红色羽绒服挂在墙上,露出粉色紧身毛衣……
王建军也被惊到了,站在厨房门口发愣。
李哲倒还好,上辈子见过不少衣着时尚的人,只是这个年代确实不多见。
见到屋子里还有人,白云笙大大方方地介绍道:“大家好,我叫白云笙,是一名专业摄影师,现在在京城电视台工作,你们也可以叫我英文名阿ken。”
白云笙的到来,让气氛变得有些异常。
魏所长坐在沙发上沉默不语。他是个比较传统的人,一个男人梳着辫子、化着妆、打扮得娘里娘气的,让他看着很不顺眼。
前两天,他才跟女儿说了介绍对象的事,今儿个就领回来个娘娘腔,他闭上眼,觉得胸口有些发闷……
吃饭的时候,气氛也有些压抑。
还是吴芳华先开了口,对着白云笙问:“白同志,您和小敏怎么认识的?”
“我们是爬长城认识的,我拍摄纪录片的时候碰到了敏敏。爬长城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她一直鼓励我、帮助我,如果没有她……我可能坚持不下来。”
白云笙点点头,脸上的神情很丰富,扭头对着魏敏说:“敏敏,谢谢你哦!”
魏敏笑道:“都是哥们儿,说谢可就见外了。”
李哲问:“白同志,你都拍摄过什么类型的节目?”
白云笙微微扬起尖下巴,抿抿嘴:“我之前在京城电影厂工作过一段时间,拍摄过《顽主》《傻帽经理》《红楼梦》。”
李哲诧异道:“您是这三部影视剧的摄影师?”
白云笙有些尴尬地笑笑:“助理。”
李哲点点头:“那也很厉害了。”
白云笙一脸认真地说:“还成吧。我打小就喜欢艺术。我爸以前就是摄影师,我妈是戏曲老师。我小时候就喜欢跟着我爸串片场,嘿,老有意思了啦。”
王建军也插话道:“我看过《傻帽经理》,挺有意思的。电影里的故事就是讲的咱们个体户的事……”
一顿饭吃下来,魏所长阴沉着脸,一句话都没说。
李哲也看出了不对劲,吃完饭就和王建军告辞离开了。
见两人要走,白云笙也告辞离开。
魏敏将三人送到门口:“你们一起走吧,我就不送了。”
白云笙转身,晃着手跟魏敏告别:“敏敏,谢谢你今天的招待,改天我请你吃饭哦!”
见李哲和王建军走了,白云笙也迈着小碎步追上去:“建军、李哲,等等我……”
他是个自来熟,一声‘建军’把王建军喊得有些不知所措。
到了楼下,李哲递给对方一张名片:“白同志,这是我的名片。我在外交公寓开了一家蔬菜店,有时间你可以去逛逛,我给你优惠。”
“谢谢。”白云笙也递给李哲一张名片,随后对着两人挥手,迈着小碎步消失在人群中。
王建军看得直摇头,嘀咕道:“这哥们,神态和衣着怎么跟女人一样?”
“哥,这个世界大着呢,没必要大惊小怪。”李哲将名片收起来。
王建军熟悉李哲的做派,笑道:“你小子又打什么主意呢?”
“多个朋友多条路嘛。”李哲笑笑。
他对影视圈没啥兴趣。不过,明年他准备拍摄一部关于大棚题材的宣传影片。李哲没这方面的关系,没准这哥们能帮上忙。
拍摄宣传剧的原因很简单:让更多人跟他种植蔬菜大棚!李哲想要在反季节蔬菜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须扩大种植户的规模。
说到蔬菜产业,就绕不开‘蔬菜之乡’寿光。
寿光的反季节蔬菜有明确记载的是1989年。但李哲估计,寿光之前应该也在种植蔬菜大棚,这种技术并不是突然出现,应该是经过多年的积累经验。1989年建出了新式的半地下室大棚,温度达标终于种出了越冬黄瓜,之后迅速推广。
当地政府给的扶持非常大,第二年寿光一县的蔬菜大棚就超过了5000亩。
这个数据可能有水分,并非所有的大棚都能种反季节蔬菜,但李哲估计上千亩应该是有的。
寿光在鲁州,李哲的基本盘是冀州。
如果,他不能在1990年冬季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根本无力和寿光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