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相忍为国?楚云飞:忍不了一点!(上)(求订阅)(1 / 1)

加入書籤

华北。

联合指挥部。

汤恩伯部在冀南平原被合围的消息。

很快通过十八集团军的渠道传来。

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与忿怒。

最让他们愤怒的不是汤恩伯不执行军令。

而是在深陷重围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向联合指挥部汇报。

不管哪一条,实际上都够好好收拾收拾汤恩伯的了。

战场抗命,枪毙都足够了。

张大云用手指头捻灭了手上的香烟,愤恨不平道:“这个汤恩伯,我给他们发电的时候还是以楚长官您的名义,没想到他居然不服从命令。”

方立功将一份份战报汇总在楚云飞面前,声音因压抑的怒火而显得有些沙哑:“云公,第十三军主力已在南宫、新河地区被日军第二十、第三十五师团合围,通讯时断时续,形势万分危急!汤恩伯的外围支援部队已经增援了上,但是日军方面显然提前做好了准备,他们打不开缺口策应十三军的突围!”

这个汤恩伯,很显然知道自己捅了大娄子。

关键是他还不想让联合指挥部知道。

距离被合围已经过去了一天,若不是十八集团军的消息渠道发到了这边来。

联合指挥部的众人恐怕还蒙在股里面。

楚云飞的脸色,依旧冷峻无比。

现如今的他的三维立体作战地图仅仅只能够覆盖一百公里。

勉强能够看到邯郸、石家庄一线的战况。

至于更远一些的三十一集团军,以及南口方向的作战情况,此时此刻的楚云飞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沙盘上那个被红色箭头死死钉住的蓝色箭头。

“他接到了我的命令,却选择了抗命。”楚云飞的声音很轻:“他以为他看到的是唾手可得的战功,却不知道,那只是敌人为他准备的诱饵。”

方立功欲言又止:“云公.”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楚云飞摆了摆手:“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无论汤恩伯犯了多大的错,第十三军数万万将士的性命,我们不能不救。”

他深吸一口气,尽管心中对汤恩伯的愚蠢充满了鄙夷。

但作为整个华北战场的总指挥,他必须承担起这意料之外的变局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以我的名义,向山城发电。”楚云飞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不带一丝情感:“如实向委员长汇报冀南战况。

就说,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作战冒进,未听从战区指挥部协同作战之命令,导致其麾下第十三军孤军深入,陷入日军重围。”

“战局危急,恳请钧座示下。”

很显然,楚云飞想救,但没打算直接调整现阶段的部署。

毕竟,华北决战势头已经显现。

如果在这个时候调整部署,日军很有可能喘上一口气,这场会战究竟能否取得胜利。

就连楚云飞自己也不清楚。

所以,调整可以,但山城方面必须支持他打下去,他才会愿意调整部署去救汤恩伯所部。

方立功非常聪明,他当即愣了一下,小声道:“云公,您是想要用救援汤恩伯的十三军才和委员长换取继续作战的机会?”

楚云飞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试一试吧”

“那电报的落款用”

楚云飞沉默了许久,而后才缓缓开口出声说道:“这次用军职吧。”

若是以往,楚云飞往往以学生自居。

但是这一次。

面对美国佬,面对山城方面。

他不想要退缩。

电报以最快的速度,发往了山城。

委员长的官邸内,气氛凝重。

面对这份战报和楚云飞的询问电报。

常瑞元久久不语。

汤恩伯是他颇为倚重的将领,第十三军更是中央军的精锐。

在此时的国军部队之中,事实上存在着五个主要派系,何应钦系,土木系,汤恩伯系,晋军系,以及其他地方军。

即便其他军阀部队之间各自看不顺眼,但往往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选择抱团。

只不过,随着抗战打到这个时间点。

地方派系事实上仅剩下了桂系、川康系还勉强像个样子。

晋军系已经是事实上的中央军派系,只不过习惯性的称呼为晋军系而已。

汤恩伯如今陷入重围,无异于在常瑞元心头割肉。

更重要的是。

美国方面那份“善意提醒”的电文,还言犹在耳。

汤恩伯的这次惨败,恰好为他们“暂缓攻势、巩固战果”的建议,提供了一个最完美的、也是最令人无法反驳的借口。

很快。

一封由委员长亲自口述、侍从室主任张治中亲笔拟定的回电,便发往了楚云飞的指挥部。

电文的措辞,充满了安抚与“大局观”的说辞。

内容如下:“冀南之挫,非战之罪,乃天时不利,敌寇狡诈所致。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之得失,不足以论英雄。

想当年,唐之郭子仪,为安社稷,亦曾忍受仆固怀恩之辱,终成中兴名臣。

昔汉之韩信,为成大业,亦有胯下之辱。

今日之局,正需我辈将士,有此风骨,有此胸襟,当以‘相忍为国’四字为重.”

电文中,引经据典。

通篇都是劝慰楚云飞要忍受这暂时的屈辱,要以国家大局为念。

然而,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词句之后,才是真正的命令。

“汤恩伯将军乃党国柱石,第十三军亦为抗战中坚,断不可有失。

望云飞能以手足之情、袍泽之谊为念,暂缓对石家庄之攻势,立刻集结主力,向南运动,解南宫之围,救援汤部。

此为当前之第一要务,其余皆可从缓。中正。”

方立功将电文念完,气得将手中的纸张捏得“咯咯”作响。

“相忍为国?好一个相忍为国!”方立功愤怒地说道,“云公,这哪里是让我们救援,这分明就是借着汤恩伯的败仗,顺着美国人的意思,让我们放弃整个华北反攻的大好局面!”

“一旦我们主力南调,北线的日军便得了喘息之机,整个石家庄合击计划,将前功尽弃!”

“我们数万将士在南口、在平型关、在邯郸流的血,岂不是都白流了?!”

楚云飞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份电报。

救,是肯定要救的。

但是怎么救,是一门学问。

这封电报里面,实际上已经感受到了山城诸公们的态度。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委员长的命令。

其背后。

更是来自大洋彼岸那只无形的手,妄图操控着棋局的走向。

他沉默了良久。

久到方立功众人以为他会选择服从。

然而,楚云飞却突然抬起头。

对身旁的机要参谋说道:“给我接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我要和阎长官直接通话。”

电话很快接通。

“我是楚云飞,找阎长官.”

电话那头的作战参谋明显的愣了一下:“楚长官,您稍等,阎长官他在半个小时前换上了便装,和楚主任一行人”

楚云飞心中有数,旋即点了点头:“没事,尽快回电话。”

“是!”

此时此刻的太原。

时值午后,阳光正好,太原城南的钟楼街上。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沿街的商铺,无论是卖着布匹绸缎的老字号。

还是飘散出诱人香气的面馆、烧饼铺,都开着门迎客。伙计们的吆喝声、顾客们的讨价还价声、孩童们追逐打闹的嬉笑。

以及从不远处的工业区方向传来的、隐约而富有节奏感的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属于这座城市安定而繁忙的交响乐。

人群之中,三名身着普通便服的中年男子,正缓步而行。

在他们的不远处,则是十几名同样身穿普通便服的随行警卫人员。

就三人的衣着来看像是富庶的商贾,又或是出行的乡绅。

在繁华无比的太远城内丝毫不起眼。

为首之人,正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

他今日脱下了那身象征着权力的将官服。

换上了一件朴素的灰色长衫,手中慢悠悠地盘着两颗核桃。

那双深邃而精明的眼睛。

此刻正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笑意。

三人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街上的一切。

这是他治下的山西。

是他经营了数十年的地盘。

现在,即便是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他的治理下,这里依旧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秩序与安宁。

这份安居乐业的景象。

对于阎老西而言,比任何战报上的胜利。

都更能让他这个“山西王”,感到满足。

“楚主任。”

阎锡山停下脚步,站在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前,饶有兴致地看着那红彤彤的山楂果,他没有回头,只是轻声对身旁的楚溪春说道:“你看看,这街上的娃娃们,脸上有肉,眼里有光。”

“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山西的法子,走对了,也说明咱们这几年勒紧裤腰带,没白勒。”

楚溪春。

这位二战区的总参谋长,此刻也换上了一身便服。

他看着眼前这繁华安定的景象,心中同样感慨万千。

楚溪春小声道:“全赖主任您高瞻远瞩,治理有方。山西能有今日之局面,主任居功至伟。”

“我一个人的功劳?”

阎锡山轻笑了一声,随后摆了摆手。

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大面值国币,递给小贩,要了两串最大的糖葫芦。

将这两串递给了路边一个正好奇地望着他的小女孩。

小女孩怯生生地接过,脆生生地说了声“谢谢爷爷”。

另一个小男孩显然不是和女孩一起,此时也是鼓起了勇气,接过了阎老西递过来的糖葫芦:“谢谢爷爷。”

看着两个孩子蹦跳着跑开了,阎老西的脸上也是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他转头继续对楚溪春说道:“云飞在前面冲锋陷阵,把整个华北搅得天翻地覆。”

“我们这些在后方的,要是不能给他把这个家看好,把粮草弹药备足了,那还叫什么全国战场‘一盘棋’?”

提到战事,楚溪春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是的,主任。”

“前线最新的战报,您已经看过了。”

“云飞的‘常山合击’计划已全面展开,南口、邯郸、各处都在激战。”

“他这一招,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打垮日军在华北的主力。”

阎锡山顺手再度买了一串糖葫芦,随后在几人面前将一颗糖葫芦送入口中,酸甜的滋味在口中化开。

他眯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云飞心细胆大。他这一步棋,走得险,也走得妙。可他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了这一战上。”

“他这是在跟冈村宁次赌命,也是在跟重庆那位、跟美国人赌气啊。”

阎老西深知楚云飞此刻面临的巨大压力,无论是军事上的,还是政治上的。

“不过。”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他敢这么赌,也是因为他知道,他的背后,有我们的家底子在撑着。”

“有我们西北三省(陕甘晋),这个砸不烂、打不垮的后方在给他兜底!”

一旁的现任财政副厅长,兼任西北实业公司总理事的孙卫谋,此刻也笑着插话道:“长官所言极是。”

“说起家底,我正好要向长官汇报。”

“得益于前两年美国人帮助,我们对工业体系的全面整合,以及与苏联方面的技术交流,使得我们西北制造总局的产能,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孙卫谋的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骄傲:“就拿楚长官最关心的弹药来说,我们目前7.92毫米的步枪弹,月产量已经稳定在1500万发以上!

六五步枪弹的产量也稳定在了一千万发以上。

各类手榴弹、迫击炮弹的产量,也比去年同期提升了近三成!”

“哦?”

孙卫谋的脸上带着自豪的微笑,接着说道:“楚长官此前最为关注的冲锋枪,月产量目前已经突破了六百支,且每个月都能够生产至少二百万发的冲锋枪弹,在年底之前,子弹产量应当能够翻上一番,同时带动晋南,晋中,晋西北等工矿企业的蓬勃发展.”

阎锡山闻言,兴趣更浓:“那现如今的火炮质量如何,我们自己的‘晋造’,现在是个什么水平?”

孙卫谋接着笑道:“按照苏联顾问和美国技术专家的说法,目前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仅逊色于美苏德英法等少量国家,甚至在铸炮技术上面,我们已经在部分性能上面超过了日本人。”

听到孙卫谋这么一说。

“好!好哇!”

阎锡山当即激动地一拍手,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他连忙压下情绪,但脸上的笑容却再也抑制不住。

“卫谋,你这几年干得是真不错!”阎老西将糖葫芦递到了一旁,重重地拍了拍孙卫谋的肩膀:“军工业才是我们山西的根本!当年云飞和美国人谈成的相关协议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本钱!”

他转过身,看着这满街的繁华。

看着那些安居乐业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豪情。

“晴波,卫谋,你们其实心里面也都明白”

阎老西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一种俯瞰全局的从容与自信:“楚云飞在外面打,是面子。我们在家里建设经济,是里子。”

“只有面子硬,里子也厚,我们山西,不对。”

“我们四万万民众,我们中华民族,才算真正站起来了!”

“现在,我们能自己造枪,自己造炮弹,自己搞大炮。”

“下一步,还要自己造坦克,造飞机!”

“知道彻底将小鬼子彻底赶出中国去~!”

正当阎老西抒发自身豪情壮志之时,一辆吉普车快速停靠在了三人周围。

值班的作战参谋赵中校急忙快步上前。

邀请阎老西返回司令部。

阎老西听到是楚云飞找有急事,二话不说,快速登车。

十分钟后。

阎老西等人快步返回了到了联合司令部。

简单的平息了一下因为快步行走而起伏的胸膛。

阎老西当即命令楚溪春接通了联合指挥部的电话。

另一边。

叮铃铃~!

张大云迈步上前将电话接起,随后抬头看向了楚云飞:“云公,是阎长官。”

楚云飞快速迈步上前,深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开口道:“阎长官,我是云飞。”

“云飞啊,前线的战况,我都知道了,你们打得好!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威风!”

电话那头,传来阎锡山那特有的、带着浓重山西口音的声音。

“长官过誉了。”楚云飞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长官,我需要知道,我们西北制造总局,目前最真实的年产量,我需要详细的数据。”

阎锡山显然愣了一下,但随即明白了楚云飞的意图:“云飞,我刚才收到消息,美国佬那边似乎有新的动作”

“是的,长官。”楚云飞的声音无比坚定:“所以我需要计算一下,如果短期内滇缅公路的外援,我们单靠自己,还能打多久,能打多大规模的仗!”

电话那头。

阎锡山沉默了片刻之后,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好!我马上命人将兵工厂最新的数据整理之后发报过去。”

“不过云飞,你也别嫌我老头子唠叨,但是这件事情你一定要考虑好,毕竟这个年纪了也该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考虑了,而且你的妻儿可都在山城.”

楚云飞此时也是露出了笑容:“阎长官,请你放心,我一定三思而后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