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了晌午,花婶子带着她找了个临近的茶摊,也好趁机整理了一下背筐。把包着肉块的荷叶包和大骨塞到背筐的最下层,挤在米包和油罐中间,上面则是轻便的零碎,棉布和麻布一起用油纸紧紧包住,充分伪装,反正怎么隐蔽怎么来。
俩人歇了歇,只要了碗茶水,确保没有遗漏的什么之后,提前半个小时出了镇子。临回去之前刘佳宜也没忘记刘小弟的糖人,她选了个小猴子的造型,正是刘小弟的属相。
“二丫买得东西够多呀!哟,还扯了两匹布呢,”田家婶子看到刘佳宜卸在木板车上装得满满的背筐和用油纸包的严实实的两匹布,顿时眼睛一亮,伸手就要上去翻。
花婶子一巴掌拍了过来,“都是些油盐米醋,有啥好看的。我昨天可是听你家小孙子闹着要吃肉呢,那哭的哟!怎么,今天没少买吧?
哦,对了,我听柳记的掌柜说你上次可是在他家买了一匹上好的棉布呢,莫不是要留着过年做新衣裳?”
刘佳宜觉得花婶子绝对是话里有话,想来柳记能找上她多半就是这个田婶子的杰作吧!
这时木板车上众人的目光唰唰地朝田大婶和她身后的背筐里瞄去。因为来赶集大多是些大妈大婶,八卦功力深厚,看着田大婶的目光中都带着浓重的好奇心。刘家村虽说比别的村子富上一些,却也不能常年穿上棉布衣服,这年不年节不节的时候买什么布?至于花婶子说得什么过年做新衣裳的话却根本被忽略了,现在离过年还早着呢,哪用得着这么早准备的!
田大婶赶忙抽回手,脸色讪讪地干笑两声,暗恼自己引火烧身,一时间哑口无言,曲身往车里面缩了缩,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刘佳宜看着好笑,这个田大婶平时极好探听别家的私事,嘴上还没个把门的,绝对有做一名狗仔的潜质。曾经有一次惹恼了花婶子,被她用笤帚直接扫出门,从此就对花婶子就能避则避,这次估计心中有虚,更是不敢去接她的话头。
牛车又是一路晃晃悠悠,刘佳宜居然很神奇地适应了,除了屁股颠地麻木了之外,却没有一点疲惫的感觉。一路上她都没怎么说话,只是听着边上两个年轻媳妇在不停地讨论哪家的胭脂好,哪家的布匹鲜亮,哪家进了新的珠花,或是在街上又看到了哪些好看的衣裳,虽然买不起但是并不妨碍她们的欣赏。她们似乎有种天生的乐天性子,容易满足而又自得其乐,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知足者常乐?!刘佳宜觉得自己悟了。
刘小弟和一群小孩正在村口嬉闹,你追我赶的。一个孩子率先看到远远驶来的牛车,吼了一嗓子,大家马上一哄而散,全部围上了上去,各找各妈。
“奶奶,奶奶!你买肉了没?”
“娘回来了!有没有给我带好吃的?”
“娘,你给我买头绳没?就是梨花姐那样的!”
这都是大胆一些的,而那些腼腆的,或是娘亲管得厉害的都安静地跟在自家大人的身后,默默地朝车上的大包小包里瞄,含着指头,眼睛中迸发着明亮的光彩。
刘佳宜这才恍然,她就说么,这群疯猴子平时很少在村头玩的,据刘小弟说是因为这里没意思,今天一反常态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刘小弟满脸希翼,上前牵住刘佳宜的手,仰头讨好地笑着,刘佳宜一个没忍住,抱过来一通揉捏,刘小弟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背筐边上插着的一根糖人,舔舔嘴唇,小叔说了,男子汉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为了糖人,咱忍了!
回家之后,刘佳宜把东西收拾好,先把三根大骨全部敲裂,细细地熬上锅大骨汤,瘦肉切下一点,剩下的抹了盐,和屋檐下半风干的兔子并排挂着,肥肉则全用来炼油,刚好能填满灶台上已经要见底的猪油罐子。炼出的油渣和留下的一点瘦肉一并炒了个青菜,那香味惹得在一旁等着吃饭的刘小弟直流口水。
做好饭,刘佳宜正想送份骨头汤到花婶子家,就见花妮慌慌张张地跑进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