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其他
  3. 女配也种田
  4. 第30章
设置

第30章(1 / 2)


刘佳宜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花了五十两,前前后后备了将近三千斤的粮食,按照这个时代每亩三四百斤的出产水平,就是十亩地的粮食产量。

其实原本她只是打算买够姐弟俩过冬的口粮,却发觉自己越来越有当地主婆的潜质,总觉得银子没有粮食保险,自从五叔公说过这个冬天可能会不妙开始,这种忧患意识就更加强烈了,而且过了新居宴大概五天后刘三叔回来时,她无意间提起自己要买粮,刘三叔也隐晦地建议多买一些,于是种种原因促成了这次的大规模屯粮。

因为买粮,刘佳宜把县城还是附近一些镇上的各个字号的粮店都考察过,这也让她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粮价在上涨。

镇上的白米价格是每斤三十文,据村里人说,这个价格最近几年都没怎么变过,可她发现,最开始是县城的白米比镇上贵一到两文,不几天镇上也跟着涨了,等到一个月下来,居然已经到了每斤三十六文,这让她忍不住怀疑,是不是那些奸猾的商人们嗅到了什么。

顾北县地处西南,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形也是比较适合种植的丘陵平原地带,粮食产量一直都很稳定。今年没听说有大灾,供给与需求都很正常,那么这个时候粮食涨价多半是粮商想屯粮,因为卖的少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可他们为什么要屯粮?

刘佳宜猜测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局势要乱,到时粮食短缺,价格必定上涨,正是脱手的好时机。可现在大雍刚刚吞并大周,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按理说短期不会再有战事,不过这里不是现代,谁也不知道明儿是个什么天,要是突然来个什么大周皇室余孽,或者皇帝老儿命不久矣,众皇子争位,又或者哪个大将军,大人物要造反,就都不是她一个小小的村姑能预料到的了。

这二就是天灾了,也许哪个地方已经出现天灾的预兆,让那些商人们摸到了商机,于是先遏制供给,抬升物价,然后等到土地减产,农民存粮消耗干净之后,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之时,再高价卖出,借此大发一笔。

不管是哪种可能,在刘佳宜看来吃亏的都是小老百姓,不过作为一个小老百姓中的小老百姓,她实在无力去干涉,只能确保自己的安危了。想到刘三叔意味不明的建议和五叔公经验类的劝告,虽然猜不透到底是哪种可能,但多多屯粮总归是不错的。看着整整齐齐摞在粮仓地窖,装的满满的一溜粮筐,她的心里很是踏实安定。

刘佳宜买的这些粮食中也只是几百斤白米白面是隐蔽地搬运回来的,其他像玉米糙米之类的都是明面上进行的,之所以没人觉得奇怪,除了刘家没地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外,也和刘家村的特殊性有关。

刘家村多是水田,出产的是价格较高的稻谷,但是村里没人会把白米当主食来吃,每年都是舂好直接卖掉,自家旱地产的粗粮不够就从邻村或是镇上买,有些人家只有水田,更需要大量购置其他粮食了。当某种行为只是个别人在做时,也许会很打眼,但是当这种行为属于群体效应的时候,它就一点也不特殊了。

其实刘佳宜也曾害怕过自己的行为太过引发关注,不过最近刘家村出了几件大事,成功的转移了大家原本投注在她身上的大半目光,让她轻松不少。

首先是刘三叔的武官身份曝光,并成功地传扬开来,想到刘佳宜盖的房子,一时间刘三叔成了附近有名的钻石王老五。从他回家那天起,每天上门找方氏打探消息的大妈大婶都没个停歇,后来连媒婆都直接上门了。

然后就是刘三叔再次现身后干得第一件事,盖房子。屋子选址背山临水,也是青砖大瓦的,刘佳宜去参观过,虽然刚刚打上地基,不过从面积上就能看出比她家要大上一倍不止,有人就把它和上溪村那个地主家的房子相比,一时间村里人无不羡慕。

第三就是刘二叔也开始买粮了。刘二叔家的地差不多有二十来亩,其中旱地不少,自家种的粮食足够每年的嚼头,以前从没在外面买过粮食,今年却如此反常,让众人疑惑不解。虽说刘二叔解释是帮他三弟,也就是刘三叔准备的,不过多少人相信就不得而知了,倒是村里人又多了项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然也有细心的联想到刘三叔的身份,加之镇上粮价上涨,于是观望一段时间之后也都纷纷效仿,可见国人凑热闹,盲目抢购的现象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不久刘佳宜就听说镇上的粮店开始缺粮了,暗自庆幸自己早早行动了,不然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刘佳宜觉得刘三叔回来的太及时了,她这段时间先是盖新屋,然后家里又住进一个富家公子样子的弱智少年,为平时丢了只鸡就能说上好几天的村民们提供了不少八卦素材,几乎要荣升本年度刘家村最热人物,现在能有别的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刘佳宜简直激动地要忽略刘三叔对她的算计,送面锦旗过去了。

刘佳宜买粮之余就是开发自己的逆天作弊器除了种菜之外的其他用处了。

屋后的果树是万万不敢用的,万一大冬天的发了芽开了花,那就稀奇了。她就在家里那头肥猪和十几只鸡的饲料里不时加了些自己的血进去,其中五六只母鸡的反应最明显,几乎每天都能下一个蛋,要知道现在可是冬天,一般的母鸡都是几天一个蛋或者干脆停产。至于猪,可能因为本身就比较肥,加上没有对比,长的快点也不怎么看得出来,不过比先前能吃了倒是真的。

还有鱼,刘佳宜因为怀了点小心思,借口培养小弟的兴趣爱好,把他养鱼的木盆换成了家里闲置的一个大水缸。水缸实在太高,刘小弟每次给它们喂食都要搬凳子踩着才行,刘佳宜就趁机说她来代劳,小弟开始还每天检查,后来渐渐也就忘了。刘佳宜暗喜,接手之后每星期供应一滴血,于是家里再没断过鱼,刘小弟对姐姐养鱼的本事崇拜不已。

步入十一月,天气已经不能用凉爽来形容了,刘佳宜和小弟都换上了厚厚的棉衣,晚上火炕也都烧上了。她开始重新绣起荷包,再没事就去花婶子和三奶奶家串串门,或者跟他们学学做菜。

刘佳宜也是最近开始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煮妇身份,她其实做饭的手艺还好,但是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只会几个简单的家常菜,像西红柿炒鸡蛋,鸡蛋汤,青椒肉丝,炒青菜,萝卜炖排骨等等。她以前根本没想去学复杂的菜式,因为想吃的时候出去打打牙祭就好,最不济每年回家的时候也能借着老妈的好手艺养段几天,可惜现在不行了,完全要靠自己,且不说小弟正在长身体,伙食要均衡营养,就是她自己吃久了也都要腻味了。

花婶子的手艺其实也不怎样,花妮不止一次跟她抱怨过,但是花婶子有点她比不了的,就是爱好钻研,知道了什么新菜都想尝试一遍,自己没事也喜欢瞎琢磨一些新菜谱,但是在其天生手艺不济的情况下,这就成了花家人全家的噩梦。其实刘佳宜觉得花妮说得过于夸张了,花婶子做的家常菜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不排除是因为熟而生巧,任谁做某种菜做了几十年,也不会太难吃。

此时刘佳宜就在花婶子的厨房,看着她做红烧肉。

花妮坐在灶前传火添柴,趁花婶子出去一会儿的功夫便朝她挤眉弄眼,神神秘秘地说道:“二丫姐,知不知道纭琪姐最近去哪了?”

刘佳宜瞥了她一眼,姓沈的倒是会收买人心,这姐都叫上了,不过,她去哪管我什么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