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回到比利时的家中就病倒了,他精神恍惚,无心工作,吃不下,睡不着。
连续两个夜晚,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
一闭上眼,母亲的面容就浮现在眼前,脑海中都是母亲。母亲见到他时激动的表情;被他嫌弃时那种失落的神态;在他耳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话语。
这一切都成了他回忆母亲的素材。
最不能原谅他自己的就是冷淡母亲那么多年,终于想开了,去看望母亲,只是短短几日,便匆匆分别。再见到母亲就是阴阳两隔。
他能不难受吗?他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吗?
每天翻看带回来的相册,看着妈妈迷人的笑容,透过这笑容,他看出了母亲内心的酸楚。她是如何度过这难熬的二十几年,年年岁岁,日日夜夜?
母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曾经多次精神失常,这得需要多强大的内心,才支撑她走到现在?我简直是太不懂事,太不理解一个母亲的心。
回到家的两天来,彼得一直把自己锁在屋里不出来。
小妮子在屋外一次又一次地呼唤着爸爸出来吃点东西。总也得不到爸爸的回应。
最后没有办法,她拉上弟弟,趴在门口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哭得天旋地转,彼得才渐渐清醒一点儿。
他打开房门,看到两个孩子都哭花了脸,一把将两个孩子搂进怀中。
他擦去自己眼角的泪痕,又给两个孩子的擦了擦,说道:“不哭了,是爸爸不好。”
又带两个孩子来到客厅。桌子上摆着姐弟俩要吃的饭,没有蔬菜,只是用面包夹点儿果酱。
彼得又一阵心酸。我不能这样颓废下去,为了两个孩子也要振作起来。
“走,爸爸带你们去外边吃,咱们去吃点儿好的。”
姐弟俩这才面带笑容,分别去卫生间清洗他们哭花了的脸。
彼得这两天没吃什么东西,走路直打晃,他说不开车了,看看离家最近的餐馆有哪些,先随便找一家,过两天再请孩子们吃好的。
他们走进了一家披萨店,孩子们都喜欢吃,除了点两大份披萨,还点了凉拌菜和一些小吃。
吃完饭,彼得感觉身上有了点儿力气,他跟小妮子说,一会儿你带弟弟上楼,爸爸去一趟公司。
他决定跟总公司提出申请,要么回美国公司总部工作,什么总裁不总裁的,即便当一名小职员也行。要么就辞职不干了,不想再在外边游荡。
因为美国那边的父母也都老了,他不能再等待父母需要他尽孝的时候,而不在身边,留下一生的遗憾。
他回到公司,处理完这几天积压下来的工作,便给总部发过去一封邮件。发完邮件后,他感觉心里一阵轻松。
多年漂泊在外,自己从一个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奔中年的大叔。孩子们都长大了,父母眼见一天比一天老,他不能只为自己的所谓前途而忽略对父母的陪伴。
尽管自己从小在美国长大,毕竟骨子里流淌着的是中国人的血脉,中国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