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一万多人,吃饭是个大问题,不可能长久在山里躲着。进山之前关羽就想到这点,与赵云约定,不能拖下去等晋军布控完成,天马上黑了,后半夜就趁着夜色西行。
赵云道:“武昌一带山势并不险峻,故宜短暂藏身,山中有偏僻小路,恐北军设了埋伏。将军虽败,亦有万余健儿,可走官道大路,纵有拦截,凭这许多人马,杀出一条路却也不难。”
关羽回顾低头行进地兵卒,叹道:“这样的军队怎还能作战?就是休息半夜也无济于事,只会白白丢了性命。我意分兵从小路走,穿过这段山岭,再到大路会合。”
“武昌既然失守,北军无后顾之忧,很有可能埋伏小路,二哥不可大意。”赵云换了称呼,真情实感地说。
“先进山,到时再说吧。”关羽没有说太多。
这边林宁提兵五千进了武昌,身边将领大多不在,只有周仓、凌操跟随,于禁、吴班下城相迎。林宁对吴班没有好脸色,也没有羞辱他,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话,就把人赶走了。林宁坐在主位,对下首的于禁说:“孤已派大将把守大道小路,除非关羽插了翅膀,不然必死无疑。文则,武昌由孤亲自坐镇,你领四千人,也去埋伏吧。”
于禁愣了一下:“大王,数万大军分布四野,关羽插翅难飞,末将似乎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吧?”
虽然成为晋将有一段时间了,于禁还是谨小慎微,生怕和老资格的晋国大将闹得不愉快。就比如这次,颜良文丑是他的副将,攻占武昌后,于禁主动提出由颜文去路上埋伏,自己坐镇后方,这是白白把擒获关羽的功劳往外推,深合韬光养晦的策略。林宁看穿了他的心思,觉得于禁这种态度有点神经质,可惜三国没有心理医生,不然倒是可以带他去看看。
“来人,笔墨伺候。”林宁挽起袖子,接过狼毫,示意于禁靠近一些,“文则,孤送你一幅字。”
随着笔走龙蛇,一笔一划都带有俨然的气势,于禁在旁边看着看着,不禁脸红,因为上面写的是:
平生慷慨班都护,**间关马伏波。
我一个做不到气节的贰臣,晋王竟对我如此赞誉?于禁感动得热泪盈眶,一股热流从心底扩散到四肢百骸,轰然炸裂。
林宁扔了笔,拉着于禁的手热切道:“文则当世英雄,孤深爱之,不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咳,总之文则放手去干,孤全力支持。若文则不信,孤留其他人守城,与文则同去,孤只为文则帐下一将,听任调遣。”
于禁一惊,跪倒在地:“大王言重了,末将……”
“孤说到做到,将军,请点兵吧。”林宁说着,真就站在了于禁的下首。
于禁全身的热血涌到头顶,被晋王的大气所感染,当即道:“好,全体听令——”
“但凭将军吩咐!”
……
子夜,距离突围还有一个时辰。
群山之中,丛林掩映,万籁俱寂。今夜的月光格外清朗,令人泛起阵阵寒意。
关羽靠在一棵树下,关平、赵云席地坐在对面,还有军前都督赵累和从事潘濬围了过来。赵累虽然愁苦,却也坚定;潘濬是荆楚一带的优秀士子,曾拜大儒宋忠为师,刚正不阿,廉明果断。江南归属刘备时,潘濬受到征召,出来做官,再后来赤壁大战爆发,文武双全的潘濬也凭着出色才能执掌军权。关羽平定武昌时,潘濬就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首先关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不过有本事的士人他还是愿意结交的,这个“愿意”只是态度,并非折节下交,就是对诸葛亮关羽都有看不顺眼的地方呢。而潘濬出身士族,对一身江湖习气的关羽本就鄙视,再加上关羽那眼睛长在头顶上的模样,导致两人处处不对付,要不是刘备从中调节,潘濬感念恩惠,早就撂挑子不干了。不说去投晋军,至少江东那里能接纳他。
关羽和其他人商量着突围的具体安排,潘濬低头一语不发,盯住地面上的枯草,不知道在转什么心思,关羽也懒得理他。
在突围的道路选不可能面面俱到,关将军从小路走脱,尚有希望。”
不等赵云开口,关羽颔首道:“潘承明所言甚合吾意,就这么办吧。”
赵云欲要再说,被赵累拉了一下,对他摇摇头,赵云颓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