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纯正的索伦人”
费扬塔珲自从经历了在阿巴拉契亚山上孙德惠事件后,虽然从灰衣卫转到了军中,但他的胆子倒是明显大了起来,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一边策马狂奔,一边还想着自己的事。
是的,他确实是一个纯正的索伦人,父亲来自北山野人(埃文基人),母亲来自乌扎部,不过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千百年来,在尼布楚大草原,匈奴语系、东胡语系、突厥语系各大部族先后占据着这里,眼下你想要找到一个纯正的某族人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妨碍费扬塔珲的自豪。
来到眼下这光景后,瀚海军猛虎骑的盔甲也有了变化。
头盔采用飞龙骑的制式,铠甲却是锁子甲与棉甲的混合制式,用细铁丝绕成的贴合人体的甲胄在外面,可以有效防止刀斧的砍击,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长枪的刺击,里面的棉甲则是大夏国进入工业时代后用锻锤、藤纤维、棉花混合制成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备铅子的攻击。
其实,当尼堪一见到这件盔甲后就有些爱不释手,这样的盔甲他完全没有介入任何意见,全部是由工部军产司的工程师自己想出来的,这样的盔甲不禁防御效果佳,而且远比板甲轻便。
故此,到了此时,飞龙骑已经由以前的一件棉甲加一件板甲的制式全部改成板甲了,而猛虎骑则由细鳞甲加棉甲得制式改成了眼前这种锁棉甲,以前由于全部在高寒地带,穿几件厚衣服都不太热,眼下大夏国的领土遍布几大洲,还像以往那样跟满清的巴牙喇一样穿得跟高达一样就不行了。
眼下正是一个代差还起着强劲作用的时代,大夏国这样的装扮正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是因为,欧洲诸国还在工业革命的黎明前,火器已经大规模装备军队,他们也有骑兵,但基本上是以轻骑兵为主了,碰上有着轻便甲胄的大夏国完全不占便宜,而奥斯曼、莫卧儿等汗国还是典型的汗国时代,他们倒是想大规模装备甲胄,可惜能力不允许。
在眼下,唯一能大规模装备甲胄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前的大明,他们有足够的人手,以及足够的技艺。
其实这也是气候使然,对于北非地带的阿拉伯人,常年干热,若穿着厚厚的甲胄总归不方便,何况他们的大敌欧洲人此时已经逐渐抛弃了甲胄,于是就连那一件防御能力差强人意的皮甲平时也很少穿着操练,但瀚海军不同,穿着厚厚的装备,无论冬冷夏热,常年常练不辍。
“扑!”
当费扬塔珲使用那加强版的曼古歹战术射出一拨铅弹后,敌人的骑兵最前面的一层完全稀疏下来了。
按照战马的速度,五十米的距离,当费扬塔珲部最后一名骑兵从敌骑面前冲过时十有**要碰到敌人最突前的骑兵的。
但由于铅弹的射击,费扬塔珲部最后一名骑兵离开时,敌人骑兵大队最前面的骑兵离他还有十几米的距离!
这还是后面的骑兵补上来的结果,何况当这名骑兵来到前面时,由于脚下横七竖八马匹躯体的阻拦,这速度也慢了下来,于是他们只能目送猛虎骑远去。
由于倒地战马、死伤兵的阻碍,敌人骑兵的阵型便更加稀疏起来,刚才那一拨射击,费扬塔珲他们射出三百粒铅弹大多是瞄着战马的,大约有三成命中,这样的话,就有一百多骑受伤倒地!
这样的战术,这样的伤亡率,让敌人骑兵有些始料不及,略一犹豫,这速度更加慢了下来,而在此时,变得浑不怕死的费扬塔珲已经重新整队冲了过来!
扑的一声是敌人的大马士革弯刀击打在费扬塔珲那件锁棉甲身上传出的声音,结果是,在战马上劈砍,力道要远小于在地上,锁棉甲除了这一声便没有其他的效果了。
大马士革弯刀之所有有名,一个就是它完全是由木炭炼成的,刀具的硬度极高(含碳量极高),加上他们不知从那里学来的(笔者揣测是不是来自怛逻斯之战后被俘的唐军士兵)用各种油脂淬火的技术,让刀具的韧度也极佳,但大夏国对于用木炭、煤炭炼铁的利弊早已经烂熟于心,对于碳含量的操作早已经标准化,加上机器大规模制作,远不是眼下诸国所能比拟。
刚才敌人那一刀斩在费扬塔珲的胸前,费扬塔珲浑然不觉,他在策马奔驰时,手中一米长、略带弧形,带有护手装置的骑刀向后扬着,此时正好划在敌人的脖子上,战马高速奔驰带来的动能,加上大夏国机器出产的碳含量正好的骑刀的质量,敌骑一脸络腮胡子的头颅连带着本来与身上衣服连在一起的罩帽一起飞出去了。
看起来厚实、漂亮、泛着幽蓝光泽的大马士革弯刀也掉落在地。
“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