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学堂讲学(1 / 1)

加入書籤

“此事,雍泰你自个决定!”

朱元璋突然觉得,他可能还是有些低估了大户的奢侈浮靡。

但,只要能给他换来足够钱粮便可。

接着。

朱元璋继续在房间内,挨个看了一圈。

最终,指着一个匠人一直往锅内添加的白褐色粉末。

“雍泰,就是用此物来提纯精盐的?”

“正是!”

刘英并未隐瞒。

朱元璋又问:“此物好制否?”

刘英说道:“上位,只需一些草木灰便可!”

“这般容易?”

朱元璋眼孔一缩,神情顿时肃然起来。

抬头看了一圈,整个房间内的匠人。

“这些人可靠否?”

“回大帅,小人等人绝对不敢透露出去丝毫!”

“大帅饶命,小人等人……”

一众匠人,直接吓的跪下,连连磕头。

刘英说道:“上位放心,此物与提纯精盐的匠人,相互分开,各自不知!”

“如此便好!”

朱元璋微微松了口气,又朝着一众匠人道:“不论何时,尔等都不准将精盐之事,透露出去丝毫。

等精盐成功制出,咱定不会亏待诸位!”

“多谢大帅!”

“大帅放心,能制出如此精美,没有丝毫异味精盐,这是俺们的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俺们绝不敢要赏赐!”

“大帅是滁州的青天,能给大帅做事,是俺们福分,俺们绝不会透露出去的!”

一众匠人连连保证。

朱元璋放心的离去。

回到正堂,便将郭英招来,让郭英仔细调查刘英所找的那几个匠人。

很快。

又过了三日,

学堂也拥有了十多位夫子,另还有两位农学夫子,两位工学夫子。

都是略懂农学与工学的读书人。

儒家学子,六十多人,基本上都是滁州各个大户之子。

而农学只有三十个学子,工学才十个!

对此。

朱元璋不由有些着急。

“雍泰,咱的学堂居然才招到这么一点学子,这如何成事呢?”

“上位,无需着急!”

刘英仍是淡淡一笑,“凡事都是从无到有,现在能有这么多学员,已经很好了!”

朱元璋微微点头,便是问道:“雍泰,你那洁白的精盐可制造出来?”

“回上位,已经制造出来了!”

刘英说道,“今日饭菜中所用之盐,便是完全提纯出的精盐!”

“啥?”

朱元璋眼睛瞬间瞪大,满是心疼。

“雍泰,那精盐那般贵,咱这一日就得吃掉多少钱啊?”

刘英无奈道:“上位,咱自个提纯的,只能算成本价,其实并不贵!”

“成本价啊……”

这下,朱元璋的脸色才好了些。

“明日,你可去学堂,给工学学子上课?”

“回上位,我会带着精盐前去!”

朱元璋顿时道:“明日咱也去瞅瞅!”

……

第二日。

刘英直接带着一包他提纯好的精盐,来到学堂。

同时。

身后还跟着一队兵士,兵士抬着两块一面漆黑的木板。

对于这个一面漆黑的木板,朱元璋则表现的更为好奇。

因为,刘英说这个黑漆木板,是夫子教学神器!

有这个木板在,工学和农学的夫子,可省事很多!

但他左看右看,都没看出这个黑漆木板,有什么神奇之处!

终于。

进入学堂。

范常带着一众夫子,都上前来相迎。

谈论了片刻,刘英与朱元璋等人,便前往工学。

“允许儒学与农学所有学子,前往工学听讲!”

朱元璋直接下令,他对刘英很是自信。

听到这话,范常自是不再客气。

直接命身旁一众夫子,都前去召所有学子。

他虽很想恢复宋时学堂之制,但对工学,也是难以接受。

这次,若是刘英这位军师讲不出个东西来。

工学在学堂,休想有任何地位!

很快。

工学讲堂外内,便挤满一众夫子,还有一些农学学子。

至于那些儒学学子,只能趴在讲堂外。

谁让工学与农学人少,是难兄难弟,只能占据一角,抱团取暖。

而儒学,则是相距较远。

将黑板搭在木架子上后,刘英直接开讲。

“诸位夫子,学子,咱名刘英,字雍泰,学堂学录,也为滁州红巾军师!”

“诸位既然进入学堂,那也当知,工学与农学,是咱力荐大帅所设。”

“诸位可能有疑惑,天下不论是掌权者,还是世家大户,或是读书人,都只尊儒学。

农学与工学,向来不被尊重,甚至还遭到鄙夷,觉得是无用之学!”

“但,咱觉得,农为国本,农学必须设立!”

“工学……”

“工学亦为伟大学科,是王朝发展强大的学科,应被重视!”

这时,已经有夫子面露不愉,准备出声反驳。

刘英直接制止。

“诸位莫要反驳,听我说完便知!”

“咱认为的工学,便是格物致知之学!”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无论是晦庵先生、还是存斋先生,他们认为皆主张格物致知!”

“然,这两位先生认为格物致知,是在提高道德修养!”

“但,经过咱的钻研,格物致知不仅可提高道德修养,还可提高对自然物理的认知!”

“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格物致知,可用于工学,创造诸多有价值之物!”

“如,咱身后这件用黑漆刷涂的木板……咱称它为黑板……”

说着,在上百人目光下,刘英拿起一根手指长短的小白棒,很是顺滑的在黑板上,写下黑板两个大字!

很白,但却很清晰!

“黑板?”

“那个小白棒是何物?”

“为何能在木板上书写的这般顺滑清晰?”

“以后,若是在所有讲堂都放上这么一张黑板,那岂不是……”

讲堂内,都是经验丰富的夫子。

看到黑板上的字,瞬间便能想象到,这种黑板,对他们教学的益处!

一个个,顿时激动了起来。

“这位,这只是格物致知的一个随便发明!”

刘英轻轻一笑,又道:“现在,咱还有第二件物件!”

说着,将面前桌案上的布袋打开。

所有人顿时满脸好奇,盯眼看去。

一堆雪白透亮,颗粒分明的盐粒便出现在他们面前。

“盐?”

“不像!”

“不应是盐吧?”

但,哪怕是范常,都有些不敢相认。

时常有很多地主大户,甚至是官吏豪商给他送一些稀罕物。

但他从来没见过,这般漂亮的盐!

“学录,这是何物?”

一个夫子满脸好奇的问道。

“盐!”

刘英直接承认,“此盐,乃是咱用格物工学,制出的精盐!”

“嘶……”

讲堂内瞬间响起一阵惊呼声。

“精盐?”

“这怎么可能?”

“我什么精盐没吃过,但从来没见过这般好看的精盐!”

“范公,不知您可有见过?”

“闻所未闻!”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