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政策“大礼包”(1 / 1)
上午九点整,
深城一把手卢云率领班子成员,前往位于南山区的橙天集团调研考察。
这个豪华阵容一经曝光,在深城政商两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已经算是地方对民营企业最高规格的礼遇了。
卢云望着窗外隐约可见的南山大厦,对此次调研,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不仅因为橙天集团如今已是业务遍及全球的华夏互联网巨头。
更因为这家企业是他主政深城期间,亲自招商引资引进的重点“高新”项目。
这一点至关重要!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城从来不乏世界级企业。
但那些都是前任的成绩。
唯有橙天集团,从落地深城到腾飞,都深深打上了他卢云的印记。
事实证明,陈天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当初那个仅靠即时通讯软件CC起家的初创企业。
在深城的短短一年间,就接连又孵化出淘宝网和Orange两大现象级高科技公司。
如果说CC还是在莞城孕育的果实,那么后两者则完全是在深城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
此刻回想起来,卢云不禁为自己当初力排众议、特事特批引进橙天的决策感到欣慰。
从土地政策到税收优惠,每一个环节他都顶着质疑大力支持。
体现出了他敢于积极接纳互联网这个“新兴”领域的魄力。
有因必有果,陈天和他的公司没让他失望,孕育出了丰厚的果实。
这段辉煌的经历必将成为卢云仕途履历中最亮眼的一笔。
“慧眼识英”“开拓之士”这样的评价已是板上钉钉。
在这个以经济发展论英雄的年代,这种评价会是他未来扶摇直上最有力的敲门砖。
原本卢云计划等橙天总部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后再来考察。
但陈天此次米国之行的轰动效应,让这个行程不得不提前。
全球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让这位地方主官意识到,他必须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向外界传递明确信号。
橙天的辉煌成就,也有深城这片热土的滋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城发展的这段日子里,陈天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政治智慧。
橙天哪怕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名气最大,却从未以“明星企业”自居。
陈天也没有因为取得了些成绩,向卢云提出过任何非分要求。
相反,橙天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准时足额发放薪资、严格执行劳动法、积极履行各项社会责任......
凡此种种,都让卢云在各个大小会议上谈起这家企业时底气十足、与有荣焉。
这次调研,卢云是带着“有求必应”的诚意而来。
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在心里定下调子。
只要不违反原则,陈天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可以满足。
作为地方一把手,他手里掌握的资源,足以给这家已经一飞冲天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从人才落户指标到商业地块审批,从税收优惠政策到专项贷款支持。
这些都是他一句话就能敲定的事儿。
当车队缓缓驶入南山大厦前广场时,陈天已在楼下恭候多时。
醒目的“00001”黑色桑塔纳在公司门口稳稳停住。
陈天快步朝桑塔纳后车厢走去,卢云也没等秘书开门,主动推门下车并朝陈天走去。
这个动作让随行的官员互相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在体制内,社交礼仪颇为“讲究”。
别小看卢云简单主动的向前几步,这代表他是在与陈天“平辈”相处,完全没有把陈天当成“下属”看待。
两人相向而行,最终握手的位置恰好是正中间。
这个站位被现场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精准捕捉,闪光灯连成一片。
按照惯例,领导视察时企业负责人应该主动迎到车前,而此刻两人互动完全是对等的商务礼仪。
“卢书记百忙之中莅临指导,是我们橙天的荣幸。”陈天微微欠身,语气热忱而不失分寸。
卢云亲切地拍了拍陈天的手背:“陈总说笑了,我们这是来取经的,深城需要更多像橙天这样的标杆企业。”
在简短的媒体见面环节,卢云毫不吝啬对橙天的赞誉:
“陈总年轻有为,带领橙天创造的一个个互联网奇迹,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学习。”
花花轿子众人抬,陈天投桃报李:“正是深城这片创新开放的沃土,才孕育出了今天的橙天。”
视察工作大多是走个过场,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媒体后续报道提供宣传素材。
但卢云今天的考察却格外细致入微。
与寻常走马观花式的调研不同,他特意要求安排完整的考察路线。
他坚持要走遍橙天的每一个核心部门,三个王牌业务:CC即时通讯、淘宝电商平台和Orange,一个不落地进行实地调研。
在三个多小时的考察中,卢云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素养。
他不仅认真听取陈天的讲解,还会适时抛出几个切中要害的问题:
“CC的海外运营策略和国内有哪些不同?”
“淘宝的支付系统安全性如何保障?”
陈天一一作答,两人不时就某个技术细节展开深入讨论。
随行官员都暗暗称奇,从卢云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程度可以看出,这绝不是提前临时做功课,而是大量的日常积累。
时近正午,考察终于结束,陈天适时提议:“领导,我在附近安排了便餐,不如先用过午饭再继续?”
谁知卢云却笑着指了指电梯:“听说橙天的员工食堂在业内很有名气?不如带我们去体验一下?”
见陈天略显迟疑,他又半开玩笑地补充道:“怎么,陈总该不会是怕我们吃穷了公司吧?”
“领导说笑了,”陈天连忙解释:“只是担心食堂的粗茶淡饭怠慢了各位领导。”
“诶,这话就不对了。”卢云转向身后的班子成员:“我们下来调研,就是要看、要体验最真实的情况。”
“汉国同志,你说是不是?”
刚刚升任代市长的张汉国会意地接过话茬:“卢云同志说得对,企业的员工食堂最能反映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
“今天我们就当一回橙天的'编外员工'。”
说完,张汉国还对陈天开了个玩笑:“陈总放心,我们都会付饭钱。”
其他领导也纷纷附和。
“我可是听说橙天的食堂有'小五星级'的美誉,今天总算能一饱口福了。”
“正好取取经,看看怎么让我们机关食堂也提升提升。”
这一番对话,巧妙化解了陈天的顾虑,还将略显严肃的考察氛围变得轻松活泼了许多。
陈天注意到,卢云说笑间,已经不动声色地将“员工餐”这项纳入了调研议程。
陈天不再推辞,对自家食堂的伙食质量他充满信心,连他自己平日也常在这里用餐。
当领导们步入宽敞明亮的员工餐厅时,眼前景象让见多识广的官员们都为之一怔。
长达二十余米的自助取餐区里:
红亮诱人的油焖大虾,泛着琥珀色光泽的红烧肉,皮黄肉嫩的白切鸡,香气扑鼻的青椒炒牛肉......
汤品区里:老鸭汤、排骨汤、紫菜蛋汤也都冒着腾腾的热气。
还有摆的琳琅满目的时令水果、精致甜点。
众人看的是目不暇接。
“陈总,这就是你说的'粗茶淡饭'?”
张汉国指着餐盘里足有巴掌大的油焖虾,半开玩笑地问道。
作为分管经济的市长,他十分清楚这样的餐饮标准意味着多大的成本投入。
陈天笑着解释:“互联网行业工作强度大,员工还经常加班。”
“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不能让员工饿着肚子写代码。”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其实也就是些家常菜,胜在食材新鲜、种类丰富。”
卢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餐厅环境。
窗明几净的用餐区,井然有序的取餐队伍,脸上全是满足神情的员工们。
这些都在印证着橙天“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并非空话。
他拿起餐盘,对随行人员说:“既然来了,就都尝尝橙天的'家常菜'。”
卢云要不是想到今天自己是临时起意来食堂用餐,还真会怀疑陈天这是提前准备下,给他们做的“秀”。
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之所以惊讶,倒不是说这些菜肴都是多么稀有的山珍海味。
这些菜如果放到大酒店只是稀松平常的水准。
众人惊讶的是橙天员工餐能达到这个水准。
取餐过程中,几位局长小声议论:“这标准比我们机关食堂高多了。”
“难怪都说橙天挖人不但只靠高薪,处处见细节啊。”
卢云端着餐盘在陈天对面坐下,看似随意地问道:“这样的标准,员工每顿伙食费要多少?”
“两块钱一餐,不限量自助。”陈天递过一张饭卡:“我们给每位员工都办了充值卡用作付款。”
卢云微微颔首,这个价格在这年头还真不算便宜。
他在心里快速算了一笔账。
以深城当前的物价水平,普通工人日薪约十元,市场上猪肉两元一斤,一个包子才一毛钱。
而橙天员工一餐就要花掉一斤猪肉的钱。
若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决,伙食费就要占去日收入的六成。
这绝对不是普通工人能承受的起的,他们还有家人需要靠工资生活。
但转念一想,互联网行业薪资水平普遍偏高。
橙天更是其中翘楚,普通员工月薪也高达800-1000元,这样的餐饮支出对他们而言尚在可接受范围。
卢云夹起一块红烧肉尝了尝,肉质酥烂入味,火候恰到好处。
以目前餐厅的菜品规格来看,陈天必定还要额外补贴,才能维持这个标准继续运营下去。
这种无处不在的隐性福利,恰恰体现了陈天对员工的关心和重视。
用餐结束后,几位领导望着餐盘里剩下的虾壳,欲言又止。
他们机关食堂每餐标准才五毛钱,与橙天一比确实相形见绌。
但卢云用眼神制止了可能的提议,政府机关若效仿企业搞高标餐饮,难免会落人口实。
有些事儿,企业做得,政府却做不得。
陈天注意到,随行记者在午餐后已被礼貌地请离,而卢云等人并没有离开的意思。
他心领神会地将领导们引至公司顶楼会客厅。
真正的重头戏,此刻才刚刚开始。
果然,陈天将众人刚请到会客厅,茶还没来得及奉上。
卢云就清了清嗓子,开诚布公的说道:“小陈,我今天可是把班子成员都带了过来,深城对橙天的发展一直都很重视,这次过来...
其一是考察调研,刚才已经看过了,你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
其二,是想听你讲讲公司目前经营上有没有遇到困难。
如果有困难,尽管提出来,能解决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向上级部门反映协助解决。”
卢云率先就定下了基调,话里话外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没有一点儿场面话。
陈天先表达谢意:“感谢领导们的关心,橙天大体上没遇到什么困难,但员工福利上...”
“但说无妨。”卢云很配合,这次来就是要给橙天政策“大礼包”的。
不怕陈天提条件,他要真一个不提,卢云反而还不乐意,税收优惠、土地批文这些常规支持,对普通企业是雪中送炭。
但对橙天这种“全球性”标杆企业来说,扶持力度显然远远不够。
若干年后当橙天跻身世界百强时,媒体若问起:“深城给了在初期给了橙天什么支持?”。
总不能让陈天只拿得出减税和批地这样“平平无奇”的回复。
陈天心领神会。
他明白了卢云今天调研的目的,对方明显不是来听他客套的,而是让自己提出实实在在的“困难”。
“我们计划建设员工公寓,吸引更多顶尖人才汇集深城、加入橙天,但如果按照商业开发拿地...”陈天起了个头。
卢云微微颌首,看向张汉国:“有相关政策扶持吗?”
“可以参照'公房'标准,可此前都是国企或机关单位...”张汉国有些犹豫地回道。
陈天一说他就明白了意思,无非是想用远低于商品房的地价拿地,建设不能交易的员工福利公寓。
国企在房改前一直有这个政策,但民营企业确实没有先例。
卢云直截了当地问:“政策对企业性质有无明确要求?”
“有,只能是国有企业或机关单位,这些房子说到底也是国有资产。”张汉国对政策了如指掌,毫不犹豫的回道。
卢云也明白这个是国企、机关单位的员工福利,私营企业确实不太符合这个政策。
他眉头微皱,脸色不太好看,有些下不来台。
他是来给陈天送扶持,结果对方刚提了一个“小”要求,自己这边就卡住了。
这让卢云面子多少有些兜不住,场面一时也有些冷场。
体制内从不缺聪明人,为领导分忧解难是下属的责任和工作。
国土局负责人适时接过话头:“领导,既然'公房'模式不适用,按正规商业住宅批地给橙天也是可以的,橙天是我们深城明星企业,适当的优惠...”
他说到这里就适时的停住了。
该给多少优惠,自然要等领导定夺,他只需要出谋,而不是定策。
卢云闻言,嘴角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这才像话,要的就是这种“当场办公”解决困难的效率。
“小陈,你需要多大的地块儿?”卢云看向陈天,先听听他的需求,才好给优惠力度。
陈天腼腆的笑了笑,意有所指的回道:“目前橙天所有员工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万人。”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
在座都是聪明人,谁都能听出陈天的潜台词,一万员工自然是按照一万人的住房标准来。
想要满足一万人的住房需求,这得多大的地块?
况且刚才陈天说的是目前员工人数,而未来究竟有多少人,现在谁都不知道。
卢云明显淡定许多,此时还笑得出来,更进一步问道:“员工人均住房面积准备按照多少准备?”
“100平。”陈天给出一个折中的数字。
经过与马画藤等人的内部讨论,他们最终放弃了最初设想的150平方案。
这个面积已经超出福利房的范畴,基本也和底层员工无缘,很容易滋生一些问题,还不如直接放弃。
至于高管们若嫌120平不够,想要更大的豪宅,大可以自行去购置商品房。
这个回答终于让卢云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要知道,体制内的公房标准,普通在编职工只能分配到30平,这也是“公房”被许多人称作单身公寓的原因。
科级60平,处级干部也不过80平。
而陈天一开口就是人均100平,还是能办产权证的准“商品房”。
......
陈天察觉到气氛的变化,正想主动让步,从100平降到80平,甚至60平也未尝不可。
他报的这个数字本就留足了余地。
所谓一万人,人均100平,自然不是真要给所有在职员工都发套房。
真要这么干,恐怕明天公司就会冒出十万“员工”。
福利房必须设置严格的门槛,这既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真正的核心人才负责。
陈天是给员工谋福利,而不是当大“慈善家”。
既然不是所有员工现在都分房,但陈天是按一万人和领导们谈地皮。
这就给了陈天后续很大的操作空间。
哪怕最终人均只给50平的地皮,陈天完全可以只建5000套,一样能达到人均100平的标准。
至于没按照规划的问题,陈天相信领导们能够体谅,也不会借此卡着不给办理房屋产权证。
想到这儿,陈天准备主动开口给领导个台阶,对方刚才话说的那么满。
这会儿在政策上打折扣,会有损威信。
做人不能贪得无厌,让领导难堪无疑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要不...”陈天刚开口,卢云却突然抬手打断:“就按一万人、人均100平的标准定。”
他目光如电,环视在场涉及到的各部门负责人:“各位有没有问题?”
“国土局没问题。”
“住建局全力配合。”
......
在座众人纷纷表态。
“具体优惠幅度...”卢云意味深长地停顿片刻,将目光转向张汉国。
张汉国心领神会,明白这是对方让刚上任的自己树威信,立即接话:
“可以参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标准,地价按工业用地基准价上浮20%执行。”
这个报价让几位局长暗自咋舌,这比正常商业用地低了近七成。
陈天借着喝茶的动作掩饰眼中的惊讶,他原以为能拿到五折优惠就已经是意外之喜。
卢云的魄力,显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而张汉国能如此干脆地抛出这个方案,背后自然少不了卢云的授意。
“感谢各位领导。”陈天起身对在座领导深深鞠了一躬。
既是代表自己,也是代表那些将受惠终生的员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