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iPod海外铺货(1 / 1)

加入書籤

雷君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敲响了陈天办公室房门。

陈天去米国前与他谈的那个Orange新项目计划让他万分期待。

但雷君最近一直忙于iPod的海外铺货渠道,没有时间找陈天深入探讨这个项目,现在稍有空闲,他立刻就找上门来。

陈天抬头见雷君满脸喜色,问道:“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陈总,我计划iPod于半个月后,12月12日在米国正式发售,来向您汇报一下。”雷君笑着回道。

“这确实是大喜事,”陈天邀请雷君坐下:“海外铺货顺利吗?”

雷君回道:“出乎意料的顺利,您是不知道,Orange米国分公司负责人反馈,米国各大卖场听说准备入驻售卖的是网上无比火爆的iPod,都异常欢迎。”

“详细说说海外的销售渠道。”陈天对iPod非常有信心,唯一担心的就是销售渠道问题。

再好的产品,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东西到不了消费者手中,销量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雷君笑着说:“这次多亏了魏坤魏总,给我介绍了几个在米国相当有实力的电子产品渠道商。”

陈天点了点头,他在米国名气是有了些,但要说在政商两界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

他米国的“朋友”只有那几家入股了橙天的国际风投,但他们的能量都在资本层面,这种线下产品销售也帮不上什么忙。

关键时候还是已经先一步在米国站稳脚跟的橙天美洲负责人魏坤主动帮忙。

这次建立iPod海外销售渠道,魏坤在其中出了大力,没这半个地头蛇帮忙,雷君在米国也是两眼一抹黑。

雷君继续介绍道:“这次iPod在米国的发行采取渠道商代理+自营的销售模式,代理商都是州代,他们从我们这拿货,然后在本州各市商超柜台铺货。”

“除此之外,我们的Orange自营店在米国已经建立了135家,分布在米国五十个州的州府和商业人口大市。”

“这么多?”陈天有些惊叹于雷君的办事效率,这才几个月吧,就在万里之外的米国建了这么多门店。

雷君见陈天误会,连忙解释道:“时间比较急,这135家不是您想象的那种几百上千平的大型综合旗舰店。”

“这种店目前只有五家当做宣传门面,分布在纽约、华盛顿、休斯顿、芝加哥、旧金山等五个大型城市。”

“其它的门店有些只是商超一个柜台,或者一个二三十平的小店。”

说罢,雷君有些担忧的看着陈天,生怕老板觉得自己办事不力。

“辛苦了!”陈天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了雷君几句。

他觉得这才是正常现象,几个月的时间,能做到这种程度,也再次让陈天对雷君的个人能力有了个清晰的认识。

很多没做过生意的人,可能觉得这很简单。

只要有钱,门店不是想开在哪开在哪,想开多少开多少?

若是这种思想就大错特错了,实体门店不比网店几个步骤就搞定,线下门店还涉及到选址、租赁或购买、营业执照办理...

米国各州法律还各不相同,还需要根据当地法律办理各种杂七杂八的手续等等,还真不是只砸钱就能速办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相中了纽约时代广场旁的地段,但附近并没有限制门面出租或出售。

正常做法是继续打听是否有商铺近期有意转让,实在没有只能在其它地方重新选址。

你公司非常有钱,难道就不计成本的砸几百上千万美金让相中的店铺原店主滚蛋?自己去租这个店?

这不是有钱任性,是纯纯人傻钱多,商业经营也不是这样玩儿的。

这种直营店还真不是想开就能开起来的,几个月时间,雷君能让Orange自营店理论上遍布全美各州,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了。

陈天问道:“各州经销商拿货价多少?”

雷君一拍脑门,故作懊悔的说道:“这是我的工作失误,没有事先向陈总汇报就自作主张,各州经销商的拿货价格是统一零售价的8.5折。”

“你做得很好,我说了让你全权负责iPod的米国发行,自然说到做到。”陈天笑着摆了摆手,对于雷君的试探也不以为意。

“是我小人之心了。”雷君干笑了几声,他刚才那话还真存了试探陈天是不是真的对他充分完全放权。

定价权在任何一家公司都可谓十分敏感,一般都是公司最高决策层才有资格拍板。

iPod的统一零售价是陈天定的。

OrangePro版对应iPod定价349美元,青春版对应iPodmini定在199美元。

还要求任何零售商三个月内不能更改价格,发布三个月后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酌情调价上下幅度不超过10%。

而经销商拿货价,雷君则特意没有提前汇报给陈天,而是先行拍板、事后汇报,这不是想挑衅陈天在公司的权威。

而是他雷君想借此试探陈天是否说话算话,还想看看自己在orange到底算是什么层级。

或者说最想知道自己在陈天心中是什么量级,是经理人?还是拥有几乎同等权利的合伙人?

这一点对雷君这种人而言十分重要,不管是在金山还是加入Orange,雷君都想要能够一展拳脚的决策权。

而很显然,这次试探雷君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陈天表现的比他伯乐求伯君更加大度,对他的信任也是有过之无不及。

对自己在这么敏感的产品价格问题上自行决定,陈天不仅没有丝毫恼怒,反而满脸都是赞许和欣慰。

这让雷君彻底放下心来,也无比庆幸自己当初没过多考虑,就选择果断加入Orange的决定。

陈天还不知道雷君在心中悄悄拿自己和求伯君作比较,还觉得他比求伯君更加大放权。

如果陈天能看到雷君的想法,只会说一声“军子,比较错人了。”

金山对求伯君来说就是他的全部,哪怕求伯君无比信任雷君,也乐于培养雷君,

但在重大决策上,求伯君还是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这不是不信任雷君,只是人对自己最珍惜东西下意识的“保护”行为。

而Orange对于陈天,当然也算是极为重视的产业,但这后面要加个之一。

况且陈天也没精力和时间事无巨细的过问各个分公司的所有事务。

陈天找来雷君、马画藤这些前世大佬管理公司,就是因为他们全都可以独当一面,自己能省心不少。

这种情况下,陈天又哪会不舍得放权呢?

陈天不怕他们犯错,哪怕他们犯错自己也能兜底。

怕的是他们因为自己的干涉不敢放开拳脚,若事事汇报,陈天怕是一天到晚都不用休息了。

陈天笑着问道:“零售价不准变的情况下,你让州级渠道商八点五折拿货,他们居然同意?”

雷君一听这话,就知道陈天也懂这里面的道道儿。

一般电器经销商的拿货折扣通常在建议零售价的50%-75%之间浮动。

具体表现为,小家电类如电水壶、电饭煲:多数品牌提供6-7.5折拿货。

大家电类如冰箱、洗衣机,折扣力度更大,实力经销商能用5-6折拿货。

新兴品类的电子产品折扣相对保守,集中在6.5-7折区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各级销售渠道都能分到利润。

这也是实体门店零售价和网店没得比的原因,经销商层层加码,到终端消费者手中价格几乎都上浮了至少30%。

这还有个前提,除了极少数特例,大多数厂商只有零售价建议权,具体售价各柜台可以自行决定。

像Orange这种新兴电子产品品牌,几乎根本不可能拥有强制定价权。

你要坚持,各级经销商和柜台大不了不卖你的货就是了,你产品就只能在仓库挤压。

这也是大多数厂商面对渠道商比较弱势的原因,销售命脉完全掌握在人家手里。

你的产品又不是什么消费者抢购的爆款,根本不要想提什么条件。

但iPod未发先火,显然成为了厂商中的至少数特例。

雷君笑着说道:“由不得他们不同意,起初不少渠道商都表达强烈不满,甚至放言全美都没有渠道商会同意这些苛刻条件。”

“甚至这些渠道商私下还聚在一起,提出联合抵制我们的霸王条款,强逼我们让步。”

“哦?那你是怎么劝他们答应下来,又是如何化解这次危机的?”陈天故作不知的回应道。

雷君心中暗爽,轻笑一声道:“我根本没劝,第一次洽谈直接不欢而散,结果您猜怎么着?”

“别废话。”陈天笑骂一声,给他当个捧哏,满足下他小小的虚荣心,他还上瘾了。

雷君不敢再卖关子:“结果,散场当晚,私底下就有渠道商悄悄找我签订了八五折拿货协议和统一零售价承诺书。”

“签完合同,自然就从仓库提货,对方也担心iPod只是一时的网络热度,十分保守的只拿了一万台iPod...”

陈天接话道:“结果这个‘叛徒’私下拿货的动静太大,同行们都知道了!”

“陈总您真是神了,这都能猜到?”雷君讶异的看着陈天。

陈天笑着解释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各个圈子看似分散杂乱甚至是竞争对手,内部却都有一套严密的消息渠道,这种事儿瞒不住,金融资本圈子也是类似。”

雷君:“您说的对,这些人发现后一边对这个‘叛徒’联合声讨,一边私底下悄悄接触我签协议拿货,至于那所谓的联合抵制,提都没人再提。”

陈天说道:“这就是美刀的力量,这些人心中清楚iPod不愁卖,很可能一发售就会被抢购一空。

哪怕利润低点儿,但出货快,他们不仅都有的赚,还不用担心货烂在手里。

这种情况下傻子才不拿货,谁会跟美刀过不去?开始不接受,无非就是看不惯咱们这外来户这么‘嚣张’罢了。

要是iPod是微软的产品,网上这么火的情况下,别说8.5折,就是9.5折,这伙人也会屁颠屁颠的去拿货。

这种爆品,哪怕到终端柜台出售时没了多少利润,却能够给整个商场、电子产品店铺带来海量客流,这些潜在利益这些人门清。

况且,真以为咱们限制统一零售价,那些柜台就没了办法?”陈天想起前世苹果最火爆时的场景。

雷君皱了皱眉:“什么办法?协议上可是写的明明白白,iPod349美元,iPodmini199美元,这是定死的价格。”

“如若有哪个柜台私下加价,一经发现不仅永久取消iPod销售权,还将面临天价违约金,米国合同还是很有约束力的。”

陈天饶有兴致的看着雷君,前世这个靠“饥饿营销”发家的大师,会看不穿这里面的门道?

陈天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发现雷君此时双眼茫然,还真不像是装的,确实不清楚的样子。

“柜台被限价出售,那‘消费者’加价出售呢?”陈天笑着提点了一句。

“消费者?”雷君闻言先是一愣,瞬间恍然:“您是说黄牛买到后加价出售?”

“确实很有可能,这次米国首批只铺了五十万台货,iPod在国内都销售了一百万台,米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肯定只多不少。”

“甚至翻几倍都有可能,两千多块的电子产品对国内消费者还是太贵了,在米国却不存在这个问题,349美元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得出来。”

“五十万台确实少了。”陈天意味深长的说道:“有没有可能,在热销却一机难求的情况下,这些柜台员工自己就会充当黄牛?”

陈天记得前世苹果的iPod还没这么火,价格定的还比自己高50美元,第一年都销售了40万台。

发布严重削减配置却仅售199美元的iPodmini后,一经发布就火爆全球,一年就卖出了近千万台。

自己这次是两个版本一起发售,哪怕是mini版也是加量不加价,配合现在远盛苹果当初的宣发渠道,没道理销量比不过苹果。

“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没法反制,谁也分不清这些‘黄牛’到底是什么身份。”雷君立刻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漏洞。

“行了,黄牛炒高价格也未必是坏事儿。”陈天笑着说:“我们加紧生产就是了。”

雷君点了点头,黄牛确实能给本就火爆的iPod再添一把火。

对iPod这个初登米国的新兴品牌来说,iPod被加价抢购无疑是彻底打响知名度的最佳途径。

“对了,陈总,您那次提到的手机业务?”雷君试探的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