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
天气渐凉。
湘省。
一年一度的湘省某文学奖颁奖仪式在省城某大型会场举行。
此时此刻。
贺云坐在台上,脸都笑的有些僵硬了。
他不知道自己还得笑多久,总之他心里暗暗发誓,往后再也不来参加这样的颁奖典礼了。
就算人家请他,他也不来。这次如果不是看在一位故人的面子上,没有办法,他才不会答应过来参加了。
的确, 这些年,他因为在文学圈的地位一直稳如泰山,所以许多文学奖的评奖典礼,都会给他发去一封邀请函。
尤其是湘省本地的,更是如此。
(以下重复)
改稿的过程,说真的,其实是特别难熬的。
毕竟你之前就已经把所能想到的东西,通通写入之中了, 现在居然又要一点点修订。
而这番修订,还不只是对错别字、语言修辞等这些小问题进行修订,甚至还有许多小情节,都需要进行修订。
而对于这些情节的修订,往往是需要斟酌斟酌再斟酌的。
就如金庸先生几番修订自己的作品一样,贺云同样也需要对每一个需要修订的情节琢磨许久,才能想到一个最为合理的修订方案。
好在,这些需要修订的情节并不是很多,在综合了这些读者来信的意见后,他最后花了两天时间,就把《芳华》给修订好了。
毕竟《芳华》总共也才七万七千多字,而修订版的《芳华》也仅仅只增加了四千多字,增加的字数基本上都是用于一些情节补充与情节调整。
当然,删减情节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就总体而言, 整部的字数并未增加多少。
修订完原稿后,贺云便找来了一摞信纸,开始誊写新稿。
而这一誊写,一晃又是一周时间过去了。
贺云每天需要花费八到十个小时来誊写原稿。
最后,手都差点写废了!
他现在真想拥有一台电脑来进行写稿。
可问题是,现在国内,你就算有钱,也几乎弄不到一台电脑,更何况他还没钱,毕竟这东西一台至少也得两三万,根本就不是他所能够买得起的。
而且,如今也没有拼音输入法,打字对于他来说,那就更难了。
“总算是誊写好了,还真是不容易呀,手都给写抽筋了!”
贺云小声嘀咕了一句,将钢笔笔帽盖上,而后,他放下了钢笔,整理了一下书稿后,便拿上书稿,准备去镇上将书稿寄回《当代》杂志社去。
…………
镇上,邮局。
贺云刚从里面出来,就一拍自己额头,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他赶忙转过身,又回了邮局,找工作人员询问了两句,果然,这次又有他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从银城城区寄来,而寄信人不是别人,正是高云燕。
这次,贺云并未迟疑,他直接在邮局外就将手中的信给撕开了,而后,当场查看了起来。
几分钟后,他就将信给看完了。
看完了信的他却眉头紧锁,一脸的严肃。
过了一会,沉默不语的他突然叹息了一声,直接将信连同信封一起塞到了自己的上衣口袋之中,而后他骑上了二八大杠,径直回家去了。
回家之后的他,将信塞到了抽屉之中,随手翻开了桌上的《竹书纪年》。
他决定改变之前看书计划,缩短看史料的时间,看完这本《竹书纪年》之后,他就不打算再看其他史料了。
此前,《史记》与《战国策》,他都已经看完了,《吕氏春秋》和《资治通鉴》也看了一部分最需要的章节。
至于这本《竹书纪年》,他也只打算花大半天时间,筛选一些对他有用的章节看完即止。
看完之后,他就准备开写《秦时明月之横扫六国》了。
而他之所以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原因很简单!
正是因为这一封突然被寄来的信。
这封信的信封之中,除了装有高云燕她自己所写的的作文外,还有一封回信。
信中,她告诉贺云,她爸,也就是高老,将要被调走了。
他明年将会被调回省城,担任某大学历史专业的教授。
说实话,这个消息对于贺云来说,实在太过突然了!
不过,他还是替高老由衷的高兴。
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为此,他顿然决定,还是尽快将这些史书给看完,而后,把书还给他。
当然,去给他还书的同时,贺云也准备顺路去提早送送他。
毕竟除夕一过,过完正月初七,他可就要回省城去了。
而现在这都已经腊月二十五了,再过几天就是除夕夜了。
若是再不去还书,只怕就要等很久才能去省城把书还他了。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贺云就早早起了床,他带着书,出了门,径直朝着镇上走去。
可就在这时候,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雪花。
雪越下越大!
贺云提着一箱子书,不由打了个哆嗦。
他顶着凛冽的寒风,裹紧了身上的棉衣,头上所戴的棉质军大帽帽护耳也迅速折了起来,而后加快了脚步。
好在,镇上码头前往城区的船并未停运,贺云顺利坐上了船。
而来到城区县志办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此时的他,身体早已被冻僵了。
当他走到县志办高老的办公室大门前时,他见房门微微掩着,便轻轻敲了敲门。
“咚咚咚……”
“进来……!”办公室内,高老的声音传了过来。
贺云随即推门走了进去。
“高老,我来给您还书了!”
“是小贺呀!你赶紧坐吧,我这还有一点东西没写完,桌上有杯子和热水瓶,我就不帮你倒水了!”高老抬起了头,看了贺云一眼,说了一句,随后,他又低下了头。
对于贺云的到来,他似乎跟往常一样,平静如水,脸上情绪毫无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