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院士与何教授等了一个多小时,杨平才姗姗来迟,堵车有时候很耗时间,上下班的高峰期,市区都是这样,车子只能耐心地慢慢移动。
“杨教授到了!”
当看到杨平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何教授立刻起身迎接。
“杨教授!你好!”
老院士跟上来,立刻握住杨平的手,热情地打招呼。
项老院士?
老院士没见过杨平,杨平可是见过老院士很多次,对杨平单方面来说,老院士可是熟人,老院士与骨科界的关系非常好,经常被邀请参加南都省的骨科年会,在年会上做精彩的演讲,杨平在台下听过不知道多少次,以前还蹭过老院士的合影呢。
开学会术蹭名人的合影,跟演员蹭红地毯差不多,都是混个镜头好吹牛。
所以杨平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项老院士,怎么能让老院士叫自己“杨教授”呢,杨平赶忙扶老院士坐下:
“项老,您还是叫我小杨吧,你叫我杨教授,我腿有点发抖。”
何教授本来还想介绍介绍,可是导师这么激动,还没有等自己介绍,就握上杨平的手,既然大家都认识,就省去介绍的环节。
“杨教授就是杨教授,学术上不论资排辈,果然英雄出少年,不错不错。”项老第一次见到杨平,与心目中的形象比较符合,稳重、自信和开朗,而且还带点幽默,很喜欢这样的年轻人。
杨平站在老教授面前,任老院士打量,就像爷爷打量孙子,老院士越看越满意。
“别站着,坐,坐下说话腿就不自然不抖!”
杨平这个名字,老院士在何教授口里不知道听过多少遍,然后又在苏教授口里不知道听过多少遍。
自己带头力荐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的杨平。
项院士今天终于见到真人。
就像见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那是要多高兴就有多高兴。
“刚刚聊到你的课题设计,干细胞培育肌肉,为什么嵌入对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看起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吧?”项院士毫不掩饰自己对杨平的关注,三句话就聊到课题。
“因为如果克隆肌肉成功,将肌肉移植到人体,缺少神经支配的肌肉就是一块死肉,没有功能,也就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将神经损伤研究一起打包研究,这样以后才能真正将肌肉应用到人体。”杨平的想法也简单,反正是个大课题,也不差这一点,全部打包整到一块。
“你这是准备一锅炖,你这个课题应该是两条路线并进?3D打印那边是不是有显微打印的生物连接研究?”项老要验证自己的猜测,与何教授的打赌还没有胜负呢。
杨平点点头:“这是神经损伤修复的重点路线,我认为只有细胞层面的修复,才有可能真正修复神经损伤,其他路线都是暂时的过度方桉。”
真是一针见血,只有项老院士这种一辈子搞临床解剖的专家,才能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有时候对技术的发展趋势,究竟未来那条路是正确的,需要极高的判断力。
“是吧,我就说嘛,是不是有细胞层面的修复,这就是我说的生物连接。”项院士为自己的胜利得意洋洋。
何教授对导师的独到眼光十分佩服,同时觉得自己目光而是还狭窄,严重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
外科的三个层次:切除、修复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