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脱胎换骨(1 / 1)

加入書籤

有些东西一旦方向走错了,开足马力也休想抵达彼岸。

国内前期那几家有希望打破科技壁垒的企业,说什么技工贸路线之争,其实核心还是话语权的博弈。

究竟哪个是正确路线,谁都不敢保证最终结果是正向的。

所以简单容易见成效的那个就得到了广泛支持,不能说这些人目光短浅,都是利益使然。

后来的发展证明了,他们的这种选择,钱是赚了不少,但大部分都落到个人口袋里。

技术上没有什么创新突破,完全依赖供应链的整合,实际就是利用国内广阔的市场,给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攫取利润,自己也跟着分一杯羹罢了。

命门握在别人手中,自然没有底气和节操,硬的结果就是分崩离析,没有人能够接受那样的结果,所以只能一条道走到底。

别说那家贩卖联想的公司,其实就他们京大已经崭露头角的方正,搞到最后也是一锅粥。

盲目的资本扩张,场面上倒是挺好看的,内部却是派系林立,纷争贯穿始终,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所以徐建军不管对哪家,都没有什么好感,不过因为参与了部分方正的谋划,多少还会有些感情上的倾向。

但对另一家就是纯纯的恶意了。

他们不是想靠着那个毫无技术含量的汉卡坐等着收钱嘛,徐建军新推出的计算机,主板就把汉语不兼容的问题给解决了,根本不用额外再买那玩意儿。

他这种行为,属于断人财路,徐建军一般情况下不愿意这么做,但这次却义无反顾。

目前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毕竟前期的电脑,特别是采购苹果和IBM机型的单位也不少,汉卡对他们来说还是有帮助的。

但这种悄无声息的侵蚀,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到时候也只能另寻他路,给自己企业创造新的利润源泉。

就是不知道少了这么一个赚钱利器,他们将来还能不能走的顺风顺水?反正徐建军是不会闲着没事儿替他们操心的。

有那功夫,他更乐意跟老同学们交流一下感情。

他们七八级毕业也有四年多了,参加工作的基本上都混到了基层管理岗位。

这些人目前就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所以这次回母校个个都挺精神的。

宿舍除了在外地就职的王谦,还有那个不合群的舒文科,其他凡是在京城的都到齐了。

老大哥李晓平这是毕业之后第一次组织他们京大七舍317的聚会,徐建军既然在京城,肯定得给面子。

他们前两届的同学,发展到后来,或许也有那种狗屁不通所谓的砖家,但大多数发展的都还不错,像分到银行系统的冯闯和舒文科,就这么按部就班地混下去,将来的成就也不会低了。

而选择在体制内端饭碗儿的李晓平,目前已经是京大所在区财政系统的一员干将了,同样前途无量。

本来徐建军的起点最高,毕竟直接去的是部委,那可是国家的权力核心,等摸清了单位的庙门,随便找个地方下放历练,提一级那是惯例,只要表现的好,再杀回原单位,就不太可能是无关痛痒的小角色了。

“建军,你要是没辞职,现在最少也有个正科待遇了,你小子就是太任性了。”

李晓平拍着徐建军肩膀,不无惋惜地说道。

“对啊,你一下子就点到问题的关键了,我这个人太任性,很难在体制内老老实实混下去,如果不及时跳出来,不是我把我们领导气疯,就是我自己被憋出内伤来,与其那样,还不如放过彼此的好。”

“前两天我去找老领导唠嗑,在他办公室坐了会儿,别提多热情了,要是还在原单位待着,大概率面对的就是劈头盖脸的指责了。”

跟徐建军最熟悉的冯闯听了他的胡言乱语,直接揭穿了他的谎言。

“你们曹司长对你多器重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人家一门心思把你培养成国家栋梁,结果是你自己烂泥扶不上墙,完了还在这儿说风凉话,你亏心不亏啊?”

徐建军一看这他喵的是准备给自己开批斗大会啊,于是火力全开。

“哟,冯行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去烧你那些下属,怎么冲我来了?小弟受教了,请你高抬贵手,别跟我这样的升斗小民一番见识。”

见冯闯还跃跃欲试,还想揭自己老底,徐建军又抛出一个急需决定的事宜,算是暂时躲过一劫。

“大家中午准备去哪儿吃饭?”

“好久没有回学校了,说实话,我对食堂的饭菜还是挺想念的,要不咱们去食堂开小灶?梁老师,饭票够不够?”

作为唯一一个留学任教的,既然是去食堂吃饭,梁先锋这个老师自然是当仁不让。

“放心,现在可不是咱们上学那会儿,只要手里有钱,山珍海味都能给你整一桌,我也好久没开小灶了,今天就带你们腐败一次。”

虽然离校才几年,可心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一伙人坐在食堂里,看着那些学弟学妹们排队打饭的场景,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曾经的青春时光。

“老梁,现在的学生,穿着打扮都挺前卫吗?我已经看到好几个女生烫头了,还有那两个男生,理这种汉奸头,放到咱们那会儿,生活委员还有导员都会找他们谈话吧?”

“他们把心思都放在捯饬自己上,学习能专心吗?”

他们里面李晓平年龄最大,入学的时候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他是经历全程经历过建国之后的风风雨雨的,所以思想难免会有保守的一面。

徐建军上学那时候穿个牛仔裤,本来不关他事儿,但作为宿舍里的老大哥,李晓平还是语重心长地找徐建军谈过几次话,直到发现徐建军根本不鸟他,才不甘心地放弃的。

所以此时听到他对学弟学妹们评头论足,大家也都没有多奇怪。

“老李你们搞财政的,难道整天都窝在办公室不出来吗?改革开放都多少年了,你还是以前的老思想,这样的状态,怎么去适应新形势啊?”

都不用梁先锋开口,冯闯就已经火力全开。

“其实我感觉吧,现在这样花枝招展的也不错,最起码比以前那种千篇一律的打扮强多了。”

“建军,咱们这么多人当中,就数你最爱赶时髦了,来来来,也发表一下意见,批判一下老李这种封建保守思想。”

这种低劣的挑拨离间手法,徐建军自然不会上当。

“如果所有姑娘都整齐划一,那这里就不是学校了,应该是军营,所以她们怎么打扮,那是她们的自由,谁敢说把自己捯饬的焕然一新,就影响学习了,这是惯性思维,不可取。”

“至于冯行长让我跟着你一起批评老李,同样也是陷入以前斗争的误区,不管哪种思想,既然形成了,就有他的道理,没有必要为了保持统一,就党同伐异,咱们国家的治理还讲究民主多样性呢。”

要论起嘴皮子,他们几个加起来都未必是徐建军一个人的对手。

梁先锋怕他们把聚会的主旨给搞偏了,于是不失时机地打岔儿道。

“来来来,你们不是嚷嚷着想念食堂限量供应的大肉包子嘛,如今不限量了,天天都有蒸,尝尝味道变了没?”

“哎,上学四年没机会逮到老梁请一回客,今天可得狠狠地宰他一顿,包子我要敞开吃,四个打底。”

听了冯闯的话,梁先锋一点不恼,他上学那会儿,的确比较拮据,就算去给徐建军帮忙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他也从来不敢大手大脚花钱。

像他这种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学生,家庭一般是不会给任何助力的,有的只是负担,梁先锋上学时候的补贴,有一半都打回去改善家里状况了。

甚至毕业工作之后,工资也要分一部分出来,给父母减轻压力,让弟妹可以安心读书。

这个时代的老大哥,基本都有这样的格局。

刚工作那两年,梁先锋日子一直过的紧巴巴的,也就这两年才稍微好点。

孩子稍微大点,他媳妇儿又在校外面弄了个小生意,大钱赚不了,但维持生计,改善生活,让日子有盼头,还是能够做到的。

“包子才值几个子儿,后面还有硬菜呢,老冯,有点出息行不,光包子就把你打发了?别人知道了还以为我请客抠搜呢。”

“行,今天全听你安排,对了,你现在跟汪老大也算是同事了,他最近怎么样,要不要把他也叫上?”

梁先锋闻言先看了徐建军一眼,然后才开口道。

“咱们京大成立了一个新技术公司,算是校办企业,这事儿建军也有参与,汪老师好像就是听了他的建议,把关系转过去的,那里待遇挺不错的,应该比我们这些普通教师要强不少。”

激光照排技术,已经在报刊领域打开局面,算是小有名气,可他们这些不相干的人,就所知寥寥了。

“老梁你这是抬举我了,我哪有资格参与学校的决策?只是恰逢其会,见证一下而已。”

校办企业,在他们这些同学眼中,顶多就是小打小闹,为学校创点收。

他们自然不会想到,这个如今还不起眼的新技术公司,未来能够发展成为校企的NO.1,而且还是那种断崖式领先,无人能够撼动的第一。

“冯闯你跟舒文科都是分到银行系统,平时有交集没有?他现在怎么样了?”

“人家有背景,比我还早半年提拨呢,不过他这个人性格你们也清楚,在下面风评不怎么样。”

冯闯说的轻描淡写,但徐建军能看得出来,这家伙能紧随其后得到重用,必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鲁东未来可是考公大省,在人情世故这块,好像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够精准地找到盟友,顺理成章地贴住靠山。

老同学聚会,无非就是追忆一下曾经的青春岁月,打探一下同学们的现状,再加深一下彼此的感情。

“建军辞职之后都在忙什么呢?你留的电话,好几次找你,都说你人不在。”

“我就是瞎几把忙,跟你们没法比。”

众人听了全都是你少糊弄我们的表情,徐建军上学的时候就是风云人物,虽然学习方面从不争先,但旁门左道他是样样精通。

刚入学没多久就谈对象,当时廖芸的出现,可是让他们宿舍的一群人惊艳了好久。

上课不积极,请假更是家常便饭。

而且他们都还不费尽心思了解国外情况的时候,这家伙已经堂而皇之地跑出去了。

他搞的那个学习资料印刷,保密工作做的挺好,同宿舍的也就梁先锋跟冯闯有所了解,宿舍其他人,是在很久之后,才搞清楚状况,不过那时候时过境迁,早已没了任何痕迹。

还有校外开的那个饭店,知名度很高,很多他们学校的老师都去光顾,到最后他们发现那是徐建军闲着没事折腾出来的,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单纯的想给自己改善伙食,可想而知,众人的震撼程度。

见没办法蒙混过关,徐建军只能简明扼要说一下。

“南方是改革的前沿阵地,我也响应号召,跑过去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你们找不到我,大概率是跑去深市出差了。”

徐建军这话也只能骗骗这些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同学,其实他哪是瞎几把忙,是为了几把瞎忙,不停的四处折腾。

“深市速度彻底打响了名号,那边确实机会遍地,建军比我们有眼光和魄力,不过京城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特别是亚运会申办成功之后,整个城市面貌,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旧城改造,还有马路全面升级,加上各种档次的酒店陆续开业,如今的京城,才终于有了点首都该有的样子。”

李晓平说这些的时候,其他人都是深表赞同,耽误了这么长时间,如今这个国家机器才算是走上快速发展的正确道路上,他们这些青年才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比起那些在岁月蹉跎中迷失的那代人,他们何其幸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