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一个个夸张的数据,张瑞气急反笑。
随手把名册仍在三人低垂的脑袋面前。纸张哗啦作响,听起来异常刺耳。
“取士三千人,近两百人舞弊!孤要尔等督邮何用?”随即张瑞义愤填膺的说道:“尔等不能善督察之事。上有负孤之托付与殷望,下有愧于科考公正与学子信任。三人尽皆免职!”
三人只感觉死里逃生,纷纷舒了口气,连忙叩首拜谢。
紧接着便听到主公杀气凛然的声音:“凡官员中参与舞弊者,皆腰斩弃市!学子成绩作假者,尽皆罢黜,终生禁止参与科考,不允纳入军籍!”
郗虑担忧的说道:“主公,如此声张,恐会因大规模舞弊而有损科考名声。”
这便是典型的儒家愚民思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汉室官府威严尽丧,便是因为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贪污**、徇私枉法都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却仍然要将百姓当愚民糊弄,矢口否认。
殊不知官府自以为冠冕堂皇的话,在百姓眼中毫无可信度。最终非但瞒不过百姓,反倒令官府威信全无。
结果是百姓宁愿相信敌国的流言,相信清谈名流的信口开河,也不肯相信官府的官方告示。
张瑞有言出必信的美誉,太原又有律法森严的威信,断然不会为了几名贪官污吏而折损官府权威。
便冷冷的问道:“装作无事便不影响科考名声?天下人并不眼瞎!百姓才是真正的慧眼如炬。”
“况且制度初创,有瑕疵不足为奇。此时需要的便是改进的决心,与监督百官的勇气!”
最后一句,张瑞刻意加强了语气。
如果眼前三人有心,结合此番三人全部被免职的境遇,便能猜出张瑞真正的意图。
其实这大规模的舞弊未尝没有张瑞冷眼旁观的结果。
机缘巧合,张瑞在科考之前便知晓了有人意图舞弊。
但张瑞并没有立即通知督邮去督察属官。那样的结果最多是避免了这一届科考的舞弊,之后的科考便难以预防。
所以张瑞宁肯忍受有人舞弊的代价,科考过后进行大举清算。也要让百官认识到监察的重要性,从而推进监察制度的顺利建设。
一项制度,如果从上到下所有官员都觉得合情合理,内心拥护,必然能快速普及成型。
而作为提出监察制度的人选,没有人比眼前三个被免职的督邮更加合适。
作为督邮,他们愧对主公殷望,没能监察好百官。
那么提出一项更加完善的监察制度就显得合情合理。
张瑞并没有贾诩那种近乎妖孽的智谋,但为了这一刻,日思夜想,足足筹划了数十天。
就看谁能猜中张瑞的苦心。
沉默中,傅巽握紧拳头,鼓足勇气,微微抬头,正好迎上张瑞期待的目光。
下一刻思绪急转,心中的想法被印证。
主公面容平静,这与将三名督邮全部免职的雷霆之怒完全不符。
果然三名督邮被免职完全不是因为主公的愤怒。